在上海怎么注冊一家餐飲管理公司?公司注冊的流程包括:企業核名→提交材料→領取執照→刻章,就可以完成公司注冊了,一般需要15-20個工作日左右。
當完成公司注冊后,公司如果需要正式開始經營,還需要辦理以下事項:銀行開戶→稅務報到→申請稅控和發票→社保開戶。
簡介:第一節產業集聚與企業生產率本研究試圖從企業、產業和區域的視角研究產業集聚對產業效率的影響,從區域的視角探討區域特征如何影響企業生產率,市場規模是否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城市化經濟和地方化經濟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是否會形成擁擠效應,產業集聚效應是...
簡介:第二節數據與方法一、數據本研究將利用2007年28個制造業產業的企業數據進行研究,該數據包括全部國有企業和500萬以上資產非國有企業,總共包含301553家制造業企業。圖6-1是2007年已有的制造業企業中,1990―2007年歷年新建企業...
簡介:二、研究方法和變量設定利用企業的人均工業產值(ql)表示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并從城市、企業和產業的角度探討產業集聚對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從城市的角度,本研究著重探討地級市尺度的產業集聚對制造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采用就業密度(densit...
簡介:第三節計量結果及解釋一、全部制造業企業樣本的回歸結果全部樣本企業的回歸結果見表6-7,前6列引入density變量,后4列引入loc和urb變量,第1列是OLS回歸,第2列為檢驗內生性問題,引入airport作為density的工具變量,工...
簡介:二、集聚經濟的區域差異不同地區企業的集聚效應是否存在差異?我們將研究樣本按區域區分為東、中、西部地區以及首都圈、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進行計量分析,為節省空間,本研究僅給出集聚變量的回歸結果(表6-9)。結果顯示,東、中、西部地區城市就業密度的...
簡介:三、集聚效應的所有制差異進一步探討不同所有制企業的集聚經濟是否存在差異,表6-13是區分國家控股、集體控股、私人控股、港澳臺資控股和外資控股企業的回歸結果,前5列引入就業密度(density)作為集聚經濟變量,結果發現城市就業密度的提高有利...
簡介:四、產業規模與集聚經濟為探討不同規模企業的集聚經濟特征,本研究區分大、中、小企業進行計量檢驗(表6-14)。對大中型企業,density×density顯著為負,表明城市就業密度和生產率呈倒U形關系,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在一定的密度范圍內...
簡介:五、集聚經濟的產業差異為探討產業集聚對生產率的產業間差異,對兩位數產業進行分別回歸,計量結果見表6-15。我們引入密度(density)和密度平方項(density×density)探討各產業是否存在集聚經濟。首先,煙草制品業(16),皮革...
簡介:六、產業集聚效應的產業-區域差異產業集聚效應存在產業和區域差異,本研究進一步區分三大地帶和三大都市圈,探討集聚對不同地區產業企業生產率的影響。對東中西三大地帶分別回歸的結果見表6-17。首先沿海地區的多數產業的企業受益于集聚經濟,且多數產業...
簡介:第四節小結本章基于2007年大樣本微觀制造業企業數據從企業、產業和區域的角度探討產業集聚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統計結果顯示制造業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產業集聚,但集聚效應存在企業、區域和產業差異?傮w上,中國制造業企業存在顯著的集聚經濟效應,...
簡介:第一節本書結論本研究探討了新時期中國的產業空間格局,并探討了產業空間格局變化對企業效率的影響。本研究從空間、企業、產業和三個維度探討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空間集聚與產業效率的關系。通過區分產業和區域,探討地區和產業集聚經濟和集聚不...
簡介:二、出現生產功能的空間分離從企業的角度也可以發現生產功能的空間分離,本研究以富士康企業為例說明了這一趨勢,受沿海地區勞動力價格上漲、稅收優惠取消、內地政府積極引資的影響,過去十幾年富士康在大陸十幾個城市布局生產基地,這種布局的變遷趨勢基本是...
簡介:三、新企業區位選擇:同類企業相互集聚對新企業區位選擇的實證研究證實了新企業與原有企業相互集聚的傾向,即新企業傾向于布局在已有企業周圍,但同類或不同類型產業的過度集聚往往會形成擁擠效應,不利于新企業建立在該地區(假說h5-1)。本研究還證實中...
簡介:四、集聚效應存在企業、區域和部門差異集聚效應存在企業、區域和部門差異?傮w上,中國制造業企業存在顯著的集聚經濟,城市就業密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假說6-1)。計量結果還顯示企業所在地區的市場化水平和全球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業生...
簡介:第二節理論與實證結論探討本書第四、五、六章的實證結果大體驗證了第三章的理論假設。加入WTO以后,中國的制造業產業地理分布由中國經濟轉軌過程的制度因素和新經濟地理因素共同決定的?傮w上,中國的制造業企業仍然集聚在沿海地區,但一些產業,特別是勞...
簡介:二、集聚經濟理論與中國制造業企業效率集聚經濟理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中國的企業效率。第六章的實證研究表明,通常在一定集聚水平范圍內,產業集聚有利于企業生產率的提高,但過度集聚不利于企業效率的提高。與Henderson(2000)、Hende...
簡介:三、產業遷移與中國區域未來發展第四章的研究顯示,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制造業產業空間格局持續變動,盡管多數企業仍然集聚在沿海地區,但已經出現了向內地遷移的趨勢。這種變化對中國未來的區域發展將產生深刻的影響。低附加值產業向內地遷移,有利于推...
簡介:四、規模經濟與區域平衡發展的關系第六章的實證研究表明,一些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需要從沿海地區遷移出去,但東部地區仍然存在很強的規模經濟,而中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環境尚不及東部地區,盡管產業遷移可能有利于促進區域平衡發展,卻可能不利于發揮規模經...
簡介:第三節政策建議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對中國的產業和區域發展具有明確的政策含義,中央政府應該積極推進產業轉移,破除區域制度壁壘,促進區域一體化;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鼓勵企業按比較優勢選擇區位;創造條件促進地區間產業聯系,鼓勵企業間進行基于生產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