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位老人是村里遠近聞名的收藏大咖,早前他曾收藏了一張十元大黑拾紙幣,這張紙幣竟賣了十萬,也因此在當地引起了很大轟動。此次老人拿出12張舊紙幣,據悉被他珍藏了10年之久。...
簡介:西周早期 通高16厘米,口徑19.8厘米 首都博物館征集。侈口,頸微束,鼓腹,兩側各置一半環形獸首耳,耳下有小鉤珥,圈足有階?谘叵聝色F首耳間各置對稱突起的獸耳,其兩側分別以獸首、兩耳為軸的鼻、額組成四組獸面紋,圈足飾一周獸面紋。腹內底鑄有銘文見...
簡介:三羊銅罍 商中期 通高27厘米,口徑20厘米 1977年平谷劉家河出土。斂口,口沿外折,方唇,頸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頸部飾以兩道平行凸弦紋,肩部飾一周目雷紋,其上圓雕等距離三個大卷角羊首,腹部飾以扉棱為鼻的饕餮紋,圈足飾一周對角云雷紋,其上有三...
簡介:此展品為商周時期的金器,呈圓形,器身極...
簡介: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1980年出土于中國陜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共兩乘,一前一后排列。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制作年代約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間。 文物歷史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側發現了兩輛用...
簡介: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y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
簡介: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
簡介:劉勝玉衣全長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衣的外觀和男子體型一樣,寬肩闊胸,腹部突鼓,四肢粗壯。腹下有男性生殖器罩盒。頭部有高高隆起的鼻子,三個狹窄的縫隙代表雙眼和嘴。玉衣分為頭部、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六個部分,每一部分都...
簡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一稱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后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