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興唐傳》、《說唐全傳》等隋唐英雄系列歷史演義小說深得大眾之喜愛,成為眾人閑暇之余消磨時光必看之書籍。在這諸多英雄當中,有一位英雄十分受人待見,他不僅在書籍之中深受眾英雄之欽佩、喜愛,而且在書籍之外深受讀者之喜愛,那么此人是誰呢?
此人非是別人,乃秦瓊也。在歷史上確有此人,乃唐朝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此非重點,重點在于歷史演義小說中的形象。秦瓊,在隋唐系列書籍中,可謂人中龍鳳,受人待見,在瓦崗寨時為大魔國之統帥,歸順大唐后,又長期擔任唐軍之統帥,直至《薛仁貴征東》時,身體不適,力不從心才將帥印交出給了尉遲恭。那么問題來了,秦瓊為何這么受人待見呢?其實說白了很簡單,就是其為人處世方面十分得體,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素質高,為人拿捏有度。這樣說估計,不熟悉秦瓊的讀者有些云里霧里,筆者悔昔就詳細說一番。
秦瓊,在江湖上有個響當當的名號為:“锏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夠霸氣吧,其實秦瓊的江湖美號全稱應該是這樣的:“賽專諸、似孟嘗、神拳太保、雙锏大將”。而“锏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只是該美號的順口簡稱而已。秦瓊何以得此美號呢?且看書中的秦瓊之形象如何:
秦瓊,出道時,武藝高強,練就一身好武藝,配上家傳的一對瓦面金裝锏,更是如虎添翼,使得其在江湖上行走無人抵擋。秦瓊,為人耿直,愛仗義疏財,并且愛打抱不平,遇見不平之事他都會出頭。另外,秦瓊,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為朋友他可以兩肋插刀,“兩肋岔道,義氣千秋”之美譽說的便是秦瓊之義氣。那么這“兩肋岔道,義氣千秋”作何解釋呢?原來,有一次其朋友遇難,秦瓊將自己面容染了,把胡須給涂了冒充響馬前去搭救朋友,途徑兩肋莊岔道時,他忽然想起了家中久未見面的老母妻兒,這岔道口有兩條路,一條是去解救朋友的道路,一條是回家之路探親之路,秦瓊猶豫了一會兒,含淚一抹,為了解救朋友,他視死如歸的踏上了解救朋友的道路,于是,后人以“兩肋岔道,義氣千秋”之語來稱贊秦瓊的重義氣。
秦瓊除了對朋友重情重義之外,他還是個極其孝順的兒子,打小就對他母親十分的好,在當地是出了名的孝子,正是因為他是個孝子,而且武藝高,鄰里街坊才推薦他到歷城縣衙門當差的,成了一名捕快。秦瓊為人耿直,故而辦案十分的認真,使得當時的黑道十分的怕他。
為人耿直,仗義疏財,愛打抱不平,重情重義,可為朋友兩肋插刀,大孝子,武藝高,辦案認真等等特點,這也是他成為千古傳頌的大英雄的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