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的故事:被俘反受寵,南歸充漢奸
- 發布時間:2017-03-11 17:06 瀏覽:加載中
次
-
第一節 被俘反受寵
秦檜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奸相。南宋時期,他把持朝政,通敵叛國,殘害忠良,干盡了壞事。
尤其可恥的是,他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愛國將領岳飛。他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秦檜(公元1090~1155年),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他考中進士,出任密州州學教授。后來,他又成為太學學正,從此便飛黃騰達。
秦檜像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金軍兵分兩路,向宋朝大舉進攻。宋徽宗昏庸無能,趕忙將皇位讓給太子趙恒(即宋欽宗)。欽宗卻膽小怕事,幾次派人向金軍求和。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包圍了汴京,并派人要求宋朝割讓太原、中山和河間三鎮。秦檜立刻上表,只同意割讓燕山一帶,反對割讓其他城鎮。不過,宋欽宗卻屈辱求和,對金人開出的條件全部答允,并命秦檜為割地使,前往河中辦理土地割讓事宜。由于各路的勤王兵馬陸續趕到,金軍不敢久留,立即北撤。秦檜還沒有到達河中,就返回了汴京。不久,他先后升任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
金兵北退后,主和派再度得勢,一意求和,不作任何準備進行抵抗。八月,金兵再度南下,直抵汴京。十一月,汴京再次被困,很快失守,徽宗和欽宗都成了金軍的俘虜。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詔,將徽宗和欽宗廢為平民,北宋就這樣滅亡了。
隨后,金太宗又要求宋朝的文武大臣改立漢奸張邦昌為皇帝。在金人的壓力下,許多人都不敢說話。這時,監察御史首先提出:大家共同寫一篇議狀,要求金人保存趙氏。秦檜聽后心有所動,就單獨寫了一紙狀文送交金營。在狀文里,秦檜認為:宋朝建立已經一百多年,如果一定要立張邦昌為帝,最后還是要垮臺的;不如恢復欽宗的帝位,這對金國人也有利。金國左副元帥粘罕看后,對他頗有好感。
三月,金太宗冊封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命他負責統治黃河以南的地區。四月一日,金軍北撤,徽、欽二帝及后妃、宗室,連同秦檜等大小官員三千多人都被押走。
經過粘罕的舉薦,金太宗對秦檜很賞識,并讓他在金太祖阿骨打的堂弟、左監軍撻懶手下任職,撻懶對他也很看重。從此,作為一名特殊的俘虜,秦檜一心投靠了金朝。
金兵撤走后,張邦昌再也支撐不住了,只好主動退位。五月,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改年號為建炎,史稱宋高宗,南宋王朝建立。宋徽宗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高興,企圖再次向金朝求和,便請秦檜代他給粘罕寫了一封信。在這封信中,秦檜再次為金朝統治者出謀劃策。五代時,契丹的耶律德光攻占汴京,在滅掉后晉以后,把萬氏宗室全部遷走,卻讓劉知遠得利而建立了后漢。秦檜再次提醒金朝統治者要吸取耶律德光的教訓,最好派一名被俘的宋朝舊臣南下,并勸說宋高宗世代向金朝稱臣納貢。當時,金朝統治者依然迷信武力,準備將南宋一舉消滅,因此沒有采納這一建議。但是,他們對秦檜的忠心和才華甚是贊賞,于是賜給他一萬貫錢和一萬匹絹。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金太宗以兀術為統帥,分兵南下。撻懶負責攻取準東,令秦檜以隨軍轉運使的身份同行。臨行前,秦檜想帶妻子王氏一起去,但又怕撻懶不允。于是兩人便假裝吵了起來,王氏故意大聲叫嚷道:“大金國任用你,你就把我丟下嗎?”并有意讓撻懶的老婆聽到。果然,她就告訴了撻懶,撻懶于是特許他們全家一同前往。
楚州(今江蘇淮安市)城內軍民不到一萬,但他們一直堅持抵抗金兵。撻懶率領幾萬人馬幾次進攻,始終攻不下來。楚州久攻不下,撻懶很著急,便命秦檜起草了一道“檄文”,勸說楚州軍民棄城投降。但楚州軍民不為所動,決心與楚州城共生死。最后,楚州城被攻陷,城中的軍民繼續堅持巷戰,堅決不投降。
第二節 南歸充漢奸
南習宋初年,金兵幾次南下都由于南宋軍民的英勇抵抗而失敗。于縣,金太宗決定采用“以和議佐攻戰”的兩手策略:一方面大談“和議”,誘使南宋軍民投降,并扶植劉豫為“大齊”皇帝;另一方面仍不放棄以武力消滅南宋的方針,繼續展開軍事進攻。經過再三考慮,金朝統治者便看中了秦檜,并與他達成一致意見。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當撻懶大軍壓至漣水時,經過一番周密的策劃之后,秦檜一家“逃”回南方。
宋高宗對金兵也是畏敵如虎,一即位他便將國都遷到了揚州,并多方排斥、打擊主戰派。秦檜回國以后,謊稱自己是殺掉了監視的金兵,奪船逃回南方的。當時,許多人都對他有疑心,因此都議論紛紛。宋高宗卻是深信不疑,馬上召見了他。第一次朝見高宗時,秦檜就提出了“南自南,北自北”的建議,即將北方的領土割給金朝,停止抗金斗爭,實行南、北分治。聽了秦檜一番賣國的言論,宋高宗不但沒生氣,還非常高興,對他很是信任,馬上把他任命為禮部尚書,并給了他許多賞賜。秦檜卻假意推辭,說自己還沒回鄉就先來拜見高宗,只是為了匯報徽、欽二帝的狀況。這樣一來,高宗對他更加信任了,僅過了三個月,就升他為參知政事(副宰相)。
但是,此時秦檜還嫌參知政事官小,處心積慮地往上爬,他早已看準了宰相的職位。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七月,宰相范宗尹上了一道奏疏,對宋徽宗大觀年間(公元1102~1110年)濫賞官職的惡習進行了抨擊,建議予以革除。本來秦檜對范宗尹的建議很贊成,后來一見高宗堅決不同意,便立刻見風使舵,上疏為徽宗的政績大唱贊歌,并說范宗尹的奏章對宋徽宗“不忠不敬”。范宗尹因此被罷免了宰相一職。為了當上宰相,秦檜到處吹噓自己有錦囊妙計可以“聳動天下”。有人就問他為什么不說出來,他就故意說:“現在沒有宰相,獻上錦囊妙計又有誰能推行呢?”高宗聽說后,立即任命他為古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院事(即右相)。
九月,高宗又命呂頤浩出任左相,與秦檜一同執掌朝政。呂頤浩一貫主張抵抗金國的進攻,與秦檜有分歧,因此經常議論秦檜。秦檜便與親信胡安國一起策劃排擠呂頤浩。胡安國當時擔任給事中,便趁機向宋高宗提出建議:“周宣王之所以能夠成就大業,是因為他善用臣下,使內外分治,文治武功措施得當,F在陛下您也應該學習周宣王,讓兩位宰相內外分治。”高宗于是下令命呂頤浩負責軍事,在鎮江(今江蘇鎮江)開都督府,命秦檜留在朝中處理一切政務。秦檜借此機會,大力提拔自己的黨羽出任要職。呂頤浩知道后,便上奏攻擊秦檜及其黨羽,高宗便將秦檜的親信二十余人全部革職。
第三節 導演投降的丑劇
當時,金國大將兀術還在陜西等地進攻宋軍,對于同南宋議和沒有興趣,因此,秦檜雖然多方奔走,但宋金和議遲遲沒有進展。高宗和群臣對他都很失望。無奈之下,秦檜只好推出自己的奇謀妙計,就是“以河北人還金,中原人還豫”,將不堪忍受金朝和劉豫的壓迫而南下的北方軍民一律遣返回原籍,實際上是承認了金朝和劉豫對河北、中原地區的統治。這條“妙計”一提出,輿論大嘩。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八月的一天,高宗質問秦檜:“你曾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也是‘北人’,將歸何處呢?”秦栓聽后,當即被罷相,改封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的閑職。呂頤浩等人擔心他會東山再起,于是指使侍御史黃龜年再次彈劾秦檜。高宗又將他的官籍削掉,并出榜朝堂,表示將永遠不再起用秦檜。不過,宋高宗依舊堅持偏安江南,對金朝妥協投降。
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十二月,金國的宗翰派人南下議和。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高宗也派出使者去撻懶處求和。當使者抵達金營后,撻懶多次追問為何將秦檜的宰相一職免去。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金太宗死去,撻懶一派進一步得勢,主張與南宋暫時議和:將陜西、河南歸還南宋,并歸還徽宗的靈柩和高宗的生母韋太后,作為交換條件,南宋要向金國稱臣,每年要進貢大量的財物。高宗聽說后,立即同意。
在這種背景之下,秦檜又被起用。同年二月,秦檜再次擔任資政殿學士,此后又出任紹興(今浙江紹興)知府、醴泉觀使兼侍讀。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正月,秦檜出任樞密院使。秦檜復出后,故意主張多多制造強弓硬弩以防備金人來犯,從而收買人心。
然而在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三月,高宗又任命秦檜為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院使。
秦檜再次出任宰相后,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事事先摸準高宗的心思,再按皇帝的旨意去辦。因此,高宗對他十分信任。在與金國的議和問題上,高宗經過再三考慮,決定還是讓秦檜主持這件事。
秦檜首先是打擊主戰派,免了劉大中的職。而左相趙鼎迫于壓力,被迫辭職,改任紹興知府。到此,秦檜就一個人把持了朝政。
同年十月,金國使者攜帶金熙宗的詔書南下。一進入宋境,他們不僅要求沿途州縣守臣迎奉金帝詔書,而且要求宋高宗跪拜接受詔書。這等于是將南宋視為金國的附屬國。此事激起了南宋軍民的極大憤慨,許多人上書要求高宗殺掉秦檜以謝天下。
對于跪拜接受金熙宗的冊封詔書,高宗感到有失自己的顏面。秦檜無奈之下,便向給事中樓炤問計。樓炤便想了一個點子:向金國使者說明,高宗正在為徽宗守喪,可以由宰相來代行跪拜之禮。金國使者也怕發生變故,于是就同意了。這樣,秦檜就自導自演,代高宗在金國使者面前行跪拜之禮,接受金熙宗的冊封詔書。
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金、宋達成了和議:金國將原來偽齊統治的陜西、河南地區歸還給南宋,并送還韋太后及宋徽宗的梓宮;南宋向金稱臣,每年進項白銀25萬兩、絹25萬匹。同年春,金軍撤出了汴京,河南地區又重新回到了南宋的手中。
宋金和議的成功,使高宗越發寵信秦檜。他們便下令禁止詆斥金朝,對剛剛收復的陜西、河南地區既不設防,也不建立戰備設施。
同年秋天,金國發生了政變,主張對南宋開戰的兀術一派當權,撻懶等人則被金熙宗以謀反罪處死。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朝以兀術為統帥,再次南侵,而不到一個月,陜西、河南地區再次淪陷。
在金軍的進攻面前,宋高宗只得下令宋軍分路抵抗。到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各路宋軍捷報頻傳。兀術幾次進攻失利之后,便認識到以武力征服南宋是難以取勝的,便表示愿與南宋議和。秦檜便急忙派人前往汴京打探消息,使者回來說,金人愿意歸還韋太后,但南宋必須割讓淮河以北及陜西等地,并且每年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而此時高宗蓬窗睡起南宋宋高宗急于達成和議,便全部答應了金國的條件。同年,兩國訂立和約,從此宋、金以淮水一大散關一線為界南北分治。
和約達成后,秦檜急忙派人前往各地辦理割讓土地事宜。陜西商州知州邵隆,因對割地不滿,又率兵襲擊了金軍,結果被秦檜派人毒死。在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宋朝的半壁江山就被劃入了金國的版圖。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七月,金國將韋太后送還。秦檜也因和議成功,被高宗加封為太師,晉封魏國公。
第四節 謀害岳飛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北宋末年投軍,曾多次上書高宗,要求北伐。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軍大舉南下,南宋軍隊分頭抵抗,他率領“岳家軍”北進河南。在郾城一戰中,岳飛大破金軍的精銳部隊——“拐子馬”。岳家軍的前鋒直抵朱仙鎮,隨時準備渡河北上。宋軍在其他戰場上也是節節取勝。這時,宋高宗和秦檜認為自己的政權已經保住了,可以與金朝議和了,再加上又擔心岳飛等大將在外面功高震主,不得已便決定與金朝議和,并命令張俊、韓世忠、楊沂中等宋軍先行南撤,使岳飛不能孤軍深入。秦檜又上奏高宗道:“岳飛孤軍深入,不可久留,請陛下令其班師。”高宗同意了他的建議,一天之內連下了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飛班師。岳飛慨嘆道,十年的功績毀于一旦,不得已只得撤回。此時,北伐收復的大片領土又被秦檜一伙拱手送給了金人。
班師后,為了剝奪眾大將們的兵權,秦檜把張俊、韓世忠、岳飛召至臨安,讓高宗任命張、韓二人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一舉收回了三大帥在外的兵權,并加緊步伐向金人議和。但韓世忠、岳飛卻始終主張抗戰,并與秦檜對抗到底;而張俊則附和著秦檜,見風使舵,后來成為謀殺岳飛的幫兇。不僅秦檜想除掉岳飛,就連高宗也認為他是一大隱患。首先,他們之間的政策思想不同,高宗一心主和,而岳飛一意抗戰,兩人始終是對立的;其次,岳飛曾多次催促高宗早立太子,但高宗當時并沒有立太子的想法,高宗認為岳飛在干涉他的家務事,對此一直耿耿于懷;另外更重要的是,岳飛抗金時打著一個旗號:“直搗黃龍,迎回二圣。”二圣中一個是高宗的父親,一個是高宗的哥哥,二圣回來之后,他自己的位置該怎么辦呢?再加上岳飛戰功赫赫,且手中又掌握兵權,早晚對他不利,不如先下手為強,再說,兀術接連兩次入侵南宋均以失敗告終,也表示愿意與南宋議和,但兀術派人對秦檜說:“你們天天講議和,而岳飛卻在策劃恢復河北,哪有什么誠意和談?除非殺了他,兩國才可議和。”于是,宋高宗、秦檜兩人狼狽為奸,開始了策劃謀害岳飛的罪名。
秦檜讓自己的心腹右諫議大夫萬俟咼利用張俊捏造了岳飛與張俊守楚州時,建議張俊放棄楚州,撤兵保守長江這一罪狀上書彈劾岳飛。高宗看了萬俟咼的奏章后,不作任何調查,就肯定岳飛有罪。秦檜乘機添油加醋,他的黨羽御史中丞何鑄、待御史羅汝楫也跟著上奏章彈劾岳飛,紹興十一年,高宗免去了岳飛的樞密副使官職,并將岳飛的舊部張憲、其子岳云逮捕下獄。
在審理此案時,本為秦檜親信的何鑄,經過反復審查,認為岳飛謀反的罪名不成立。秦檜便說殺岳飛是高宗的意思,何鑄仍不照辦,于是秦檜就非常生氣,便罷了何鑄的官,讓萬俟卨代其職位,主持審訊。萬俟咼喪盡天良,一面令獄吏對岳飛、岳云和張憲嚴刑拷打,逼他們招供,一面又進一步羅織岳飛父子“謀反”的罪名。在高宗的支持下,秦檜等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殺害了岳飛。而韓世忠多次提出抗戰,也被罷了官,他深為岳飛抱不平,曾當面斥問秦檜:“岳飛何罪之有?”秦檜說:“岳飛與岳云、張憲謀反之事雖然沒有真憑實據,但莫須有(或許有)。”韓世忠聽后很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個字怎么能使天下百姓信服呢?”從此,“莫須有”三字便成了奸佞之人誣陷正直人士的代名詞。
第五節 死有余辜
宋高宗、秦檜害死岳飛之后,將其子孫發配到嶺南。秦檜將岳飛誘騙入獄后,而其妻王氏對他說:“捉虎易,放虎難也,相公何不下決心除掉岳飛呢?”后人將秦檜與其妻王氏謀殺岳飛之事,名為“東窗之事”,此后竟成為搞陰謀的代名詞。因此,秦檜與王氏、張俊、萬俟咼成為謀害岳飛的“四賊”,他們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秦檜殺害了岳飛之后,仍然排擠異己,只要看誰不順眼,就將他扣上“毀謗執政者”的罪名,重的處死,輕的流放。那些身居要職的官員,整日提心吊膽,小心謹慎,生怕被秦檜抓住了把柄,招來橫禍。秦檜不但在政治上專權驕橫,在生活上也是窮奢極俗,非常腐敗。他使用各種卑鄙手段,攫取了大量的資財。他的這些家資大部分是靠營私舞弊、賣官鬻爵得來的,所以他對貪官污吏很喜歡,而對清廉文士則非常仇恨。
秦檜投降賣國,殘害忠良,制造了一件又一件冤案,使南宋人民對他的賣國行徑深感憤慨。1150年,一位名叫施全的小軍官趁他上朝之機,對他行刺,刺殺未成功,施全被捕。秦檜問施全為什么刺殺他,施全理直氣壯地說:“全國民眾與金人誓不兩立,而唯有你卻想投靠他們,所以要殺你。”受了這次驚嚇之后,秦檜每次出門都格外小心,隨身帶著五十名衛士。不到五年,秦檜便老病交加,于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月二十二日斷氣。秦檜死后,高宗還追封他為申王,謚號“忠獻”。
不久,秦檜即被追奪王爵,改謚“繆丑”。
秦檜一生作惡多端,死后遺臭萬年,真是死有余辜。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