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始末——日軍進行自殺式防衛,一場地獄里的戰爭
- 發布時間:2017-09-28 11:06 瀏覽:加載中
次
-
第一節 盟軍計劃奪取硫磺島
硫磺島是一個長約8公里,寬約4公里的飯勺狀小島,是不適于人類生活的火山島。全島表面由黑色火山灰覆蓋,下部是火山巖。
島上經常發生水蒸氣、二氧化硫混雜的黑色煙霧,沙中到處滲出硫磺,地下水甚少,地面上僅能長些香蕉和菠蘿,沒有其他植物,幾乎是不毛之地。由于原來未歸屬任何國家,1890年,日本宣布為日本領土,島上居民有1000人左右。
自從盟軍攻克塞班島、關島、提尼安島,美軍B-29型轟炸機有了空襲日本的陸上基地以后,這個罕為人知的荒涼小島,由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便成為日本和盟軍激烈爭奪的戰略要地,雙方在這個小島上展開了拼命的廝殺。
硫磺島位于塞班島和東京的中間,距東京1000余公里,距塞班島1167公里,可以稱為東京正門的崗哨。美軍B-29型飛機往返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途,一定要經過硫磺島。當美機通過它上空的時候,硫磺島上的監視雷達便可把情報及時通知東京,這對美機轟炸日本是很大的威脅。為了順利轟炸日本本土,這個釘子必須拔掉。
除了排除障礙以外,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首先,當B-29型飛機轟炸日本時,護航的0-51型戰斗機因為續航能力有限,不可能有效地護航;如果使用硫磺島的飛機場作為基地,0-51型戰斗機便能全程護衛B-29型飛機,極大地提高轟炸效率。其次,飛往日本上空的B-29型轟炸機如果受傷,可以迅速飛返硫磺島,緊急降落,及時修理。
此外,在飛機的加油方面、人員的救護方面、增設電波觀測方面,硫磺島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硫磺島,美軍就如虎添翼,B-29飛機就可以在日本天空自由飛翔。對美軍而言,為了進一步給日本本土登陸作戰創造有利條件,硫磺島勢在必爭,勢在必占。
對日本來說,雖然抵御的飛機、艦船、兵員、物資都不充分,孤島上也無險可守,明明知道絕對防守不住,但軍令難違,也只有拼命抵抗,決不投降。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于1944年10月3日向尼米茲五星上將下達攻占硫磺島的命令。尼米茲任命在中途島海戰和馬里亞納海戰中威名大振的海軍上將雷蒙德·斯普魯恩斯為總指揮官。
在他的指揮下,由特納海軍中將指揮聯合遠征軍,下轄登陸突擊編隊和兩棲支援編隊,由史密斯海軍中將指揮兩棲第五軍所屬陸戰第三師、四師、五師共75000人擔負主攻登陸任務。
原計劃在1944年12月初開始總攻擊,由于這時日美雙方正在菲律賓南部展開激烈戰斗,所以延期到1945年2月3日,以后又延期到2月19日。在此期間,預定擔負登陸的海軍第四師和第五師在夏威夷進行緊張訓練,第三師在關島進行登陸演習。
計劃規定:斯普魯恩斯麾下的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擔任支援,第五十八機動部隊為突擊編隊,兩隊共有航空母艦17艘,戰列艦8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77艘,艦載機1170架。
第五十二機動部隊共有護衛航空母艦11艘,第五十四機動部隊共有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4艘,驅逐艦15艘,合計共有各類大小艦船495艘,灰色的船只組成一個半圓形,伸出7英里之遠,于1945年2月10日開始出擊。
2月16日,牽制部隊從東京南方約200公里的海上出動轟炸機群,對日本關東地區和東海道地區的日本飛機場和港灣進行牽制性大空襲。
這次戰爭和過去不同,是在日本的領空、領海、領土上進行的。
日軍在沒有海上支援、空中支援的情況下,僅靠陸軍第一〇九師團和第三旅團為主的小笠原兵團投入堅守戰斗,共有陸軍15000余人,海軍7000多人,共計23000人,由栗林忠道中將任指揮官。
日軍的防守計劃是把硫磺島全島筑成要塞?紤]到美軍可能在南海岸的翁浜和二根浜登陸,還可能在西海岸的千鳥浜一帶登陸,便在這些地方的水邊構筑碉堡,原預定構筑135個,由于水泥不足,只完成24個,其他已初具規模。
防衛的主陣地為地下陣地,采用鉆入地下的鼴鼠戰術,全部兵力都隱藏在地下,成為地下兵團,伺機消滅登陸的美軍。
兵團戰斗司令部設在北部小丘的地下室內,離地面深約20米,再往下約深45米的地下室為主要通訊室,能夠容納20臺無線電機。地下室頂蓋用混凝土砌筑,厚度約3米。
原來預定修筑連接本島南部摺缽山和北部元山的地下通道,以把島內地下通道連接成為網狀,由于實力不足,沒有完成,只建成坑道陣地13公里,交通道3公里多,貯藏庫1平方公里。在島的南部標高169米的摺缽山地區,像蜂窩一樣修筑了400多個地堡和火力點,構筑起鋼筋混凝土重火力掩蔽陣地,各出入口之間,修筑約6公里長的坑道或隧道,縱深配備了許多散兵壕、防坦克壕等等。
構筑這樣龐大規模的地下工事,士兵們承受的苛酷艱辛可想而知。最難的是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太惡劣,全島到處有地熱,地下溫度高達49攝氏度,又兼硫磺氣味太濃,官兵只能戴防毒面具進行作業,所以坑道作業每班只能連續干五六分鐘。
島內飲水嚴重不足,只能依靠收集雨水。各部隊除用鐵罐儲存雨水外,還想出一個特殊集水辦法,就是在噴出硫磺水蒸氣的地方,樹立幾根木樁,上面覆蓋草席,把滴落的水滴用鐵罐回收。
雖然這種水里面仍有硫磺味,但比沒有水要強得多。這樣千方百計得到的水仍是很有限的,根本不能解決缺水問題,所以日軍限定兵團司令官以下全體官兵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為3公升,飲用水每人每日一水桶。
儲存的糧食足夠食用75天,只是蔬菜不足,再加上水質不良刺激胃壁,日軍不但營養不良,而且患傷寒或痢疾的約占20%以上。
第二節 美軍實施登陸作戰
對這荒無人煙的硫磺島,美軍在沒有登陸以前的兩個月中,從空軍基地起飛的飛機已經把它轟炸了75次,由軍艦起飛的飛機也前來轟炸了7次,先后共出動飛機近3400架次,總投彈量達6800噸。
硫磺島周邊集結的美軍軍艦共射擊8次,發射400毫米炮彈2000多發,200毫米炮彈6500發,127毫米炮彈15000余發。硫磺島地面上再也看不見人影和樹木,只有被掀翻的連綿沙丘。
美軍主攻硫磺島的水上支援部隊,共有護航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16艘。登陸部隊共有海軍3個師,共61000人。單登陸部隊人數就比日軍多3倍。
1945年2月17日,美軍在翁浜海岸正式進攻。首先由驅逐艦掃雷艇護衛著登陸艇十余艘向海岸挺進,到達距海岸700米的地方,美艦開始炮擊。
在岸邊陣地的日軍東部海軍炮臺立即開炮還擊,9時30分,6發炮彈擊中美巡洋艦“本薩拉號”,致使美軍死7人、傷98人。11時左右,登陸支援炮艇12艘也被擊傷,戰死和下落不明的共44人,負傷152人,其中9只炮艇已不能使用。緊接著摺缽山上的海軍炮臺也隆隆開炮。11時21分,美驅逐艦“羅茲號”被擊中,戰死和去向不明者7人,艦長以下34人負傷。日軍北部地區的炮臺也發射炮彈,有6發擊中美巡洋艦一艘,巡洋艦頓時火光沖天。
從表面看,美軍出師首戰不利,實際上,在戰術方面,日本恰好是中計了,暴露了海軍炮臺的全部位置,給美軍后來的進攻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對于這一點,日本兵團司令栗林中將早有預見。他根據過去塞班島和關島的戰斗經驗,決定對美軍在岸邊登陸不予抵抗,待美大部隊深入到一定地點以后,再集中火力炮擊,以求一舉殲滅。
他早已命令部下不許開炮,但部下急躁冒進,沉不住氣,待到后來覺察到犯了錯誤時,后悔已晚。
美軍也吸取了過去島嶼進攻的經驗教訓,在大批登陸以前,先搞掃雷及偵察活動,投石問路,探明虛實,故意讓日軍暴露炮兵陣地位置。
日軍發炮還擊,等于給美軍指明了打擊的目標,正中美軍下懷,于是美軍隨即集中艦炮火力和飛機轟炸,把日軍僅有的微薄炮兵防守力量全部擊毀。這些陣地上原有陸軍1300人、海軍640人,在美軍?彰土业霓Z炸中,有70%被消滅。
此后,日軍在地面上已無作戰能力,只有退縮到地下陣地中去。
2月19日6時許,美軍海上艦只全部出動,海軍陸戰隊共3個師61000人,加上后續部隊,全力攻占面積只有30多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在戰爭史上是罕見的。
美軍戰列艦7艘,重型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1艘,驅逐艦10艘和小型炮艦5艘,在距南海岸一兩公里處開始轟擊,航空部隊與其相呼應,120架戰斗機對南海岸一帶反復發射火箭和用機關槍掃射,投擲炸彈和凝固汽油彈,持續兩個半小時后,島上地面每一寸土地都被翻了一遍。
日軍全部躲在地下工事里面,由于工事修筑得堅固,炸彈沒有一顆能鉆進地下來,但日軍的心理承受卻到了極限。
日軍官兵在陣陣撕心裂肺的炸裂聲中喘息,巨大的聲響震人魂魄,劇烈的震動使身體無法平衡,就像是坐在不良軌道上疾走的運土車一樣,忽高忽低六神無主。每個人都在想這次是不是要被活埋了,不少人下意識地捂住頭上的鋼盔,在驚恐中等待末日的來臨。
海岸邊的監視哨報告:“敵軍炮擊猛烈,看不清海岸線。土沙塵揚起10米左右,能見距離不到20米。”
正當全島籠罩在彈片、沙石之中時,美軍250艘登陸艇和500輛兩棲裝甲車于8時30分開始行動。登陸艇以百艘為單位排成橫隊,相互之間保持兩三百米距離,一齊朝南海岸駛去。在猛烈的?哲娀鹆χг,10時30分,海軍陸戰隊8個大隊和一個戰車大隊登岸,開始攻占日軍陣地。
守衛陣地的日軍在激烈的炮擊下無法鉆出掩體射擊,只有等待美軍從海岸來到陣地前沿時,迅速跳出來展開白刃戰。這種刺刀見紅的近戰戰術很厲害,美軍一開始很不適應,損失很大,有些部隊甚至攻上去后無一生還。
日軍用47厘米口徑速射炮對付正面進攻的美軍裝甲車,20輛被擊中,3艘搭載裝甲車的艦只被毀。戰斗雙方都打紅了眼。
摺缽山的日本守軍,從山麓到縱深七八百米地帶,修筑起了兩道陣地,迎擊步步進逼的美軍。
美軍裝甲車群一邊緩慢進逼日軍陣地,一邊使用火焰噴射器噴出紅色水柱狀烈焰,轉瞬間,日軍第一道防線就被無情的烈焰所熔化,守軍大部戰死,殘存的數十名官兵向第二線后退不得,只好潛入地下洞窟中去。
日軍坦克根本無法與美軍裝甲車相抗衡,47厘米口徑炮彈命中美軍裝甲車也穿不透甲板,它們只有被動挨打,成為一堆堆廢鐵癱在陣地上。這一天之內,摺缽山地區的日軍守備部隊已經喪失了有組織的抵抗。
20日,從清晨開始,美軍又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向日軍第二道防線,仍然是重型坦克開道,用厚甲板抵擋日軍47厘米速射炮彈、步兵炮和野戰炮的轟擊,用熾熱的火焰摧毀掩體和阻擊堡壘,勢不可擋。
為了阻止美軍進攻,日軍組織“敢死隊”抱著炸彈企圖阻擋裝甲車進攻,然而,這些“敢死隊員”還未到坦克近側,就被火焰燒成焦黑的尸體。
日軍第二道防線不久也被撕開了口子,像決了堤的水壩很快崩潰。當天傍晚,1700名日軍死去多半,陣地大部分失守,炮臺全部被毀,只能躲在地壕中伺機夜襲。
21日,日軍采取散兵戰與美軍周旋。由于日軍在暗處,美軍不識地道交通網絡,不少官兵死于冷槍之下。
22日,美軍動用坦克封鎖地下戰壕進出口,火焰噴射器噴出長長的熾熱火舌,舔吮著日軍士兵的頭部和身軀;鹧鎳娙肴哲姷叵聭鸷竞,洞中巖石如同火炭般散發高溫,洞內像冒火一樣炎熱難耐,而垂死的日軍仍然拼命頑抗。
23日,美軍在硫磺島最高峰摺缽山山頂升起星條旗。剩下的300余名日軍在栗林司令官指揮下仍在洞內伺機反撲,戰斗還在繼續中。
第三節 日軍進行自殺式防衛
摺缽山失守,日軍大勢已去。栗林司令官如果認清大勢,體恤部下性命,本該下令殘部投降?墒,頑固不化的軍國主義頭目非要強令官兵與他一起為天皇白白送命,這使美軍也相應增加了傷亡數目。
美軍登陸后的第十天,2月28日,已占領了硫磺島南半部及千鳥機場和元山機場,整個島上表面陣地已看不到日軍影子。
3月1日,美軍采用摺缽山攻堅戰術,把玉名山守軍趕進深洞,然后用鉆巖機鉆孔爆破,投入黃磷或煙霧彈毒殺殘部。日軍守備隊中有10%想投降的人被處死,6%的人絕望自殺,被俘活命的只有5%,其余的全部戰死。
3月7日,完全陷入包圍圈的日軍混成第二旅1500余人,攜帶手槍、輕機槍、步槍,從深洞中沖出來,口喊“萬歲”、“萬歲”,對占絕對優勢的美軍進行自殺式沖擊,結果全部斃命。
3月9日夜,千田旅團殘余日軍1600余人也在一片“萬歲”的嚎叫聲中沖向地面,無一幸存。最后一次有組織的反攻是在3月27日。這天清晨,40名日軍大刀隊員在前面打頭陣,300余名海軍、陸軍聯合部隊尾隨其后,奇襲美軍帳篷營地,雙方展開肉搏戰。
美軍是在睡夢中驚醒倉促迎戰的,日軍則是在精神、肉體遭受重創后,萬死中求一生。戰斗結束后清點:美軍戰死44人、88人負傷,工兵第五大隊9人戰死、31人受傷;日軍262人死亡。絕望中,日軍栗林司令官在戰壕洞口剖腹自殺未遂,由中根參謀用軍刀把他砍死,然后,中根自己也開槍自殺。
硫磺島攻防戰歷時38天,日軍死亡22000人,被俘1000余名;美軍陣亡5500人、負傷19000人。在一個不到3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死傷這么多人,可見戰爭的殘酷激烈。
在這次戰斗中,日軍“神風”特攻隊40架飛機和15架重轟炸機攻擊美機動部隊,美護航航空母艦“俾士麥海號”被擊沉,巨型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重傷,還有戰列艦1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9艘輕度損壞。
許多參加過此次戰役的美軍士兵都說那是“地獄里的戰爭”。整個戰役只能用“血腥”來形容,雙方都艱苦到極點。美軍以其先進的軍事裝備才完全結束這場戰斗。
美軍的這次勝利可以說為攻擊日本本土敲開了最后一個門戶,自此日本人時時面臨著被轟炸的危險。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