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島登陸戰役始末
- 發布時間:2017-09-26 17:35 瀏覽:加載中
次

第一節 美軍制定“冰山行動”計劃
在日本九州島和中國臺灣島之間,有一條連綿不斷長約700余海里的島嶼鎖鏈——琉球群島。
位于該群島正中間的沖繩島是這一島嶼鎖鏈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其面積達1220平方公里,人口約46萬,主要城市有那霸、首里和本部町。
沖繩島北部多山地,南部則是開闊平坦的丘陵地帶,島的東海岸有金武灣和中城灣兩個天然港灣。島上除那霸軍港以外,還有那霸、嘉手納、讀谷和那原4個機場。
沖繩島上隨處可見一種特別的建筑,就是圓形的家墓,用堅固的石料建成,日軍稍加改裝后就成為堅固的防御工事。
沖繩島既是掩護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屏障,又是美軍攻占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關卡。因該島在日本本土防御中的重要戰略位置被譽為日本的“國門”。
美軍占領菲律賓后,沖繩島在本土防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對于日本而言,沖繩島一旦失守,本土、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制空權將悉數喪失,日本賴以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
因此,日軍大本營判斷美軍在進攻日本本土之前,必先在沖繩島登陸,所以日軍對沖繩的防御極其重視。自1944年7月馬里亞納群島失守后,就開始重點加強沖繩島的防守兵力和防御工事。
盟軍進攻沖繩的時候,歐洲戰場的德軍已如風前殘燭,西線盟軍在1945年2月11日開始6路總攻擊;柏林已無險可守,東線蘇軍已到達距柏林只有22公里的地方(德國在5月8日正式投降)。這時,英國海軍早已有一部分調到太平洋和美國海軍組成聯合艦隊參加戰斗。
沖繩作戰計劃是在1945年1月3日由美第五艦隊司令官斯普魯恩斯上將下達的。2月9日,又頒發了特納中將制訂的具體作戰計劃。單計劃文件一項即用紙數噸,可見計劃的周密細致程度。這次作戰的代號叫做“冰山行動”,其動員兵力之多,完全可以和1944年盟軍從法國北海岸諾曼底登陸相比。
盟軍總共有50萬以上的陸?哲妳⒓,陸軍進攻部隊7個師18萬人,加上預備師共27萬人。第一批進攻部隊為4個師,組成美國第十集團軍,由西蒙·博利瓦·巴克納中將指揮,另有預備隊3個師。
海軍更是浩浩蕩蕩,1500艘艦船布滿沖繩島周圍海域,一望無際。其中有戰斗用艦艇300余艘,輔助艦艇1100多艘,僅航空母艦就有34艘,戰列艦21艘,巡洋艦30艘,艦載機2000余架。此外,還有英國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10艘也來參戰。準備的作戰物資,除10萬噸彈藥、123萬噸燃料以外,還有大量的軍需物資,僅香煙就有270萬包。
日軍在這樣雄厚的進攻力量面前仍然企圖頑抗。防衛沖繩的戰略方針修改過許多次,但無論如何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
最后,大本營下達了一個《島嶼戰法要領》,在雙方力量過度懸殊的情況下,決定堅持拖延時間,強調力戒過早“玉碎”,爭取打持久戰。
日軍判斷美軍可能先攻臺灣后打沖繩,為了臺灣防務需要,沖繩島上原來駐有精銳部隊第九山炮師團,已調離沖繩,為了補充這一缺口,原來擬定由本土調來姬路第八十四師團?墒,由于沖繩周邊海域已被美海軍封鎖,駐扎姬路的第八十四師團不能到達沖繩。因此,守衛沖繩的陸軍只剩下第三十二軍的兵力了。
日本第三十二軍共有兩個半師團約8萬人,其中67000人是正規陸軍,其余是海軍和新征集的民兵。
牛島司令官自知大勢已去,把作戰的一切指揮權交給長勇參謀長和八原博通高級參謀等人。
長勇是法西斯少壯派軍人的中堅分子,日本歷次政變的策動都與他有關,平素極盡飛揚跋扈之能事。到了此時,除了蠻橫虐待老百姓以外,在作戰上再也拿不出好辦法來。最后采用八原的意見,決定把8萬余人分布在地下洞窟陣地內,專門防守,以沖繩南部陡峭山岡和狹窄山谷的天然屏障為陣地,安置了相互支援的炮位。
同時,修筑大量地堡、洞穴、碉堡和其他火力點,以塹壕和坑道貫穿聯結,盡量打持久戰,使盟軍遭受損失,并以此拖住盟軍,延緩盟軍進攻日本本土的時間。
日本海軍在沖繩作戰以前早已大部被殲,根本沒有和盟軍進行海戰的力量。雖然如此,他們仍然把僅有的自認為是精銳的力量拿出來孤注一擲。
3月20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海軍大將向部下傳達了作戰計劃,預定以空軍作戰為重點,集中航空戰斗力,擊潰前來進擊的盟軍主力。這次作戰稱為“天號作戰”。
這個“天號作戰”是根據1945年1月20日擬訂的陸海軍共同作戰計劃決定的:計劃在日本本土外圍地帶進行持久戰,利用這個空隙時間,做好本土決戰的準備。本土決戰的代號為“決號作戰”。
這時的日軍雖有聯合艦隊之名,已無聯合艦隊之實;睾娇詹筷犛幸话胧怯删毩暀C改裝的“特攻機”,即“肉彈飛機”。水中水上的特攻部隊大部分是小型潛水艇。聯合艦隊把最后一線希望寄托在第二艦隊上。這個艦隊尚有巨型戰列艦“大和號”和輕巡洋艦“矢矧號”以及8艘驅逐艦。
日軍戰力薄弱,便使用最殘酷的手段驅使人民去送死。日軍讓沖繩島上的居民,除老人幼童外都要編成防衛隊或義勇隊參加戰斗,讓全部陸軍戰斗到最后一兵一卒,讓“特攻隊員”駕駛飛機或潛水艇帶炸彈硬往對方軍艦上撞,確實是慘絕人寰。
按日軍決策人的主觀設想,如果每一架特攻機能夠擊毀一艘盟軍艦船,便有可能把1500余艘號稱世界最強的美機動艦隊和運輸船團全部消滅。所以在沖繩的兩個月激戰中,共有海陸軍的航空特攻隊2500架飛機集結在沖繩,發動了10多次航空總攻擊,戰死陸軍特攻隊員1000余人、海軍特攻隊員近1500人。
另外,日本海軍在沖繩島及其附近島嶼部署有數百艘自殺摩托艇和人操魚雷,將對美軍實施水面和水下的特攻作戰。而聯合艦隊的殘余軍艦也將在適當時機出動,做最后的決死攻擊。
連海軍艦隊也組織“特攻隊”。號稱世界無雙的巨型戰列艦“大和號”以下10艘軍艦不講什么戰術,一味抱著有去無回的決心,和沖繩的盟軍主力艦隊硬拼,以致成為美機的饕餮美味,白白被擊沉!
“特攻戰術”是沖繩戰役的一大特點,這種毫無人性的作戰指揮是古今中外戰史上沒有過的。
第二節 日軍實施自殺式“菊水特攻”
美軍將沖繩登陸日期確定為1945年4月1日。
尼米茲認為,沖繩島距離日本本土較近,登陸該島必定會遇到日軍航空兵的全力反擊,尤其是自殺飛機的拼死撞擊,盡管這些自殺飛機并不足以改變戰役的最后結局,但不可否認它們對于美軍的威脅是巨大的。
因此,美軍計劃在登陸之前,先以航空兵力對日本本土、琉球群島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大規模突擊,盡可能削弱其航空兵的力量。
同時,在登陸前一周,以陸軍第七十七師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建立前進基地,以便在戰役中就近進行后勤補給和戰損搶修。
從3月9日開始,為提高對日本軍事工業的轟炸效果,第二十一航空隊司令李梅少將把原來采取的白天高空精確轟炸戰術改為夜間低空轟炸,并拆除了B-29轟炸機上除尾炮以外所有機載武器,這樣就使B-29的載彈量增至7噸,而且全部使用燃燒彈。
這一戰術史稱“李梅賭注”或“李梅火攻”。
當晚,334架B-29在東京投下了近2000噸燃燒彈,將東京42平方公里的城區化為一片廢墟,建筑物被毀25萬幢,100余萬人無家可歸,破壞程度不亞于原子彈。隨后,又以同樣戰術組織了對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的大規模轟炸。
至3月19日,共出動B-29約1600架次,投擲燃燒彈近1000噸,迫使日軍將這些城市的飛機制造廠進行了疏散,從而大大降低了其飛機產量。
3月27日和31日,根據尼米茲的要求,第二十一航空隊轉而轟炸日軍在九州的各機場。轟炸嚴重破壞了這些機場的設施,使日本在九州地區的航空兵幾乎癱瘓。同一時間里,美軍組織的攻勢布雷又將下關海峽徹底封鎖。
美戰略空軍的上述活動,嚴重阻礙了日軍?哲妼_繩島的增援,為沖繩戰役的進行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為了徹底消除來自日本本土的空中威脅,美軍第五艦隊的主力航母編隊第五十八特混編隊,經10天的短暫休整后,于3月14日由編隊司令米切爾指揮從烏利西基地出發,前往攻擊日本本土。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為旗艦,隨同編隊行動。
3月18日,第五十八特混編隊到達距九州東南約90海里處,并從凌晨開始即出動艦載機對九州各機場進行突擊。日本海軍第五航空艦隊司令宇垣纏海軍中將雖然接到待美軍登陸編隊出現時再出擊的命令,但他認為如果此時不進行反擊,任憑美軍轟炸的話,他的航空兵力都將被消滅在地面上,因此下令出擊。
雙方的飛機在空中交錯而過。美軍飛機在九州上空只遭到了輕微抵抗,但因機場上基本沒有飛機,所以戰果很小。
在美軍攻擊日軍機場的同時,193架日機也對美軍艦隊發起了攻擊。“企業號”航母中彈一枚;一架日軍自殺機在“勇猛號”航母舷側被擊中爆炸,碎片落到航母的機庫甲板,引起大火,艦上水兵死兩人,傷43人;“約克城號”航母也被擊傷,艦體被炸開兩個缺口,水兵死5人,傷26人。所幸,3艦傷勢都還不重,而193架日機則損失了161架。
3月19日,第五十八特混編隊又出動了近千架艦載機對吳港、大阪和神戶的飛機制造廠和九州、四國等地的機場進行轟炸。
在18日、19日兩天的突擊中,美軍在空中和地面上共消滅日機528架,炸沉炸傷日艦22艘,并對九州地區的飛機制造廠和航空基地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使九州地區的日軍航空兵在此后的兩周時間里無力組織大規模行動。美軍損失艦載機116架,有1艘航母遭到重創,4艘航母和1艘驅逐艦被擊傷。
在日軍第五航空艦隊的反擊中,美軍的“大黃蜂號”艦母中彈數枚,燃起大火,損管人員拼死搏斗,才將大火撲滅,艦員死101人,傷269人。
但更大的災難還在后面。7時許,“富蘭克林號”艦母正在組織艦載機起飛,一架日軍的“彗星”轟炸機借助云層掩護,突然俯沖而下,在30米高度投下兩枚重250公斤炸彈,一枚在機庫板爆炸,另一枚落在艦尾,穿透兩層甲板在軍官艙附近爆炸。
在機庫爆炸的炸彈危害特別嚴重,因為航母正在組織艦載機起飛,機庫里全是加滿油、掛滿炸彈的飛機,炸彈爆炸后立即引起了可怕的連續爆炸。
火勢迅速蔓延,爆炸此起彼伏,大火引起的濃煙直沖云天,航母上幾十架飛機都被炸毀,甲板上遍布飛機殘骸,上層建筑面目全非滿是彈洞,艦員傷亡已經多達數百人。
爆炸和大火持續不斷,并逐漸波及機艙和后甲板的彈藥堆,引起了更大的爆炸,煙柱高達600米。
“富蘭克林號”所在的第二大隊司令戴維森海軍少將見航母傷勢嚴重,通知艦長蓋爾斯上校下令棄艦。
但蓋爾斯認為只要提供必要的?罩г脱谧o,還能挽救“富蘭克林號”。
戴維森同意了他的計劃,立即調動第二大隊的其他軍艦前來救援。“圣菲號”輕巡洋艦用鋼纜拖住“富蘭克林號”以阻止其傾覆沉沒,同時接走部分受傷艦員。
艦長蓋爾斯首先下令向彈藥艙注水,以避免更大的爆炸,但注水后航母開始右傾。9時30分,“富蘭克林號”的鍋爐停止了工作,艦體右傾加劇,右側甲板幾乎碰到了海面。“圣菲號”眼看無力控制其傾斜,擔心被航母巨大的艦體拖翻,只得砍斷鋼纜,放棄救助。
“匹茲堡號”重巡洋艦接著趕來,布置鋼纜阻止“富蘭克林號”傾斜,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制止了航母的傾斜,“圣菲號”再度靠近航母,將鋼纜系上航母的前主炮,協同“匹茲堡號”一起矯正航母的傾斜。
航母上的官兵在艦長的指揮下全力搶救,盡管零星爆炸還不時發生,火勢還很猛,但傾覆的危險總算被解除了。第二大隊的5艘驅逐艦在航母四周一邊搭救落水艦員,一邊為航母提供掩護。
由于航母所在海域距離日軍航空基地還不足100海里,日機空襲的危險隨時存在。因此,搶救工作非常急迫。航母上很多艦員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敢和崇高的互助精神。
水兵唐納德·加里和300余水兵被困在第五層甲板下的一個艙室里,在與外界聯系全部中斷的情況下,加里獨自一人冒著嗆人的濃煙,從一個狹窄的通風道找到了逃生的道路。他隨即返回艙室,帶領同伴逃生,總共往返3次將300余人全部帶出了絕境。
艦上的牧師約瑟夫·卡拉漢不顧四下橫飛的彈片,在飛行甲板上安慰傷員,并為死去的官兵進行簡短的祈禱,最后還加入了滅火工作,他的行動感染、鼓舞了很多人。
遭到如此重創的“富蘭克林號”在全體官兵和第一、二大隊友艦的大力支援下,經數小時的拼搏,竟然奇跡般地撲滅了大火。
在這場災難中,“富蘭克林號”共有724人死亡,265人受傷。后在“匹茲堡號”的拖曳下,回到了烏利西基地。經短時間搶修后,恢復了航行能力,在“圣菲號”巡洋艦的護送下于4月28日返回了美國本土的布魯克林海軍基地。
“富蘭克林號”是太平洋戰爭中受創最重卻沒有沉沒的航母,該艦的搶救經驗,對戰后航母的艦體設計和管道系統配置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
在沖繩戰役前,英國決定派出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參加沖繩戰役。這支航母編隊被美國第五艦隊授予第五十七特混編隊的番號,由英國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羅林斯海軍中將指揮,在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的統一指揮下作戰。
3月16日,第五十七特混編隊從馬努斯島出發,20日抵達烏利西基地,進行補給和短暫休整。
3月23日,從烏利西起航,向先島群島航行。
3月26日拂曉,到達先島群島主島宮古島以南100海里處。隨即,出動艦載機對島上機場實施突擊,經過數天空襲,給予日軍在這一地區的航空兵力和機場設施嚴重損失。
至此,在美軍登陸編隊到達沖繩島海域之前,第五十八和第五十七特混編隊就已經有效地削弱了日軍在沖繩群島北南兩個方向的航空兵力,進一步孤立了沖繩島守軍。
在沖繩島西南,距那霸約15海里處是由10余個島嶼組成的慶良間列島。這些島嶼坐落于長約13海里寬約7海里的海域,島嶼上都是懸崖峭壁、礁石林立。
3月17日,為登陸擔任護航和支援的第五十二特混編隊司令布蘭迪海軍少將、第五十一特混編隊司令基蘭海軍少將、陸軍第七十七師師長布魯斯陸軍少將和水下爆破大隊大隊長漢隆海軍上校一起制訂了慶良間列島登陸計劃。
根據空中偵察,發現日軍在慶良間列島的防御非常薄弱,他們遂改變了特納將軍原先計劃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逐個攻取的設想,決定以第七十七師為主力在6個較大的島嶼同時實施登陸,力爭一舉奪取慶良間列島。
3月23日,布蘭迪海軍少將指揮由18艘護航航母、15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70艘掃雷艦以及一些炮艇、獵潛艇等小型艦艇組成的第五十二特混編隊,開始對接近沖繩島的航道進行掃雷,護航航母則出動艦載機對沖繩島、慶良間列島的日軍進行轟炸,以掩護掃雷行動。
3月25日,編隊中的兩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對慶良間列島實施預先火力準備,同時掩護水下爆破大隊偵察各島嶼登陸地點的海灘情況。
3月26日凌晨,第五十一特混編隊第一大隊的11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24艘驅逐艦和8艘護衛艦對沖繩島實施炮火準備,以吸引日軍的注意力,掩護在慶良間列島的登陸。
4時30分,編隊開始對慶良間列島實施登陸前的炮火準備;7時許,第七十七師由430余艘登陸艦艇運送,兵分4路,在?栈鹆χг,同時在坐間味島、阿嘉島、慶留間島和外地島登陸。日軍的防御兵力薄弱,無力進行有效的抵抗。至黃昏時分,美軍已占領上述4島,并開始在慶良間海峽布設浮標等錨地設施。
入夜后,日軍以自殺飛機和自殺艇對登陸美軍進行了“特攻”襲擊。雖然給美軍造成了一些損失,但對整個戰斗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3月27日,美軍向其余島嶼發動進攻,很快就占領了整個慶良間列島。日軍沒有想到美軍會進攻這個群島,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隨著戰爭的發展,日軍必勝的信念早已破滅,士氣非常低落,與戰爭初期根本無法同日而語。在此次戰斗中,主島渡嘉敷島上300多守軍幾乎不戰而逃,退到島上的山中。
美軍只是想奪取一個錨地,并不在意這些日軍殘部,因此沒有組織清剿。而這些日軍盡管還有火炮等重武器,但因懼怕美軍的報復,不僅沒有主動出擊,甚至連火炮都沒發一枚,與美軍“和平相處”,直至戰爭結束。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日軍的士氣之低,由此可見一斑。
當天,美軍的供應艦、油船、修理船、補給艦等后勤輔助艦只就陸續進入慶良間列島,很快在此建立起補給和維修基地。
至31日,慶良間錨地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前進基地,在沖繩戰役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
美軍占領慶良間列島還有一個意外收獲,那就是俘獲了日軍配置在該地的250余艘自殺摩托艇和100余枚人操魚雷。原來,慶良間列島是日軍的自殺艇基地,日軍原準備美軍在沖繩島登陸時用這些自殺艇進行夜間“特攻”。
美軍攻占慶良間列島的行動,挫敗了日軍擬用自殺艇攻擊美國艦隊的企圖,為沖繩戰役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慶良間列島戰斗中,日軍守備部隊死亡530人,被俘120人。美軍第七十七師的登陸部隊陣亡31人,傷81人;護航和支援的海軍陣亡和失蹤124人,傷230人。
3月31日,美軍第七十七師又占領了慶良間列島與沖繩島之間的慶伊瀨島,由2個155毫米炮兵營組成的野戰炮兵集群迅速上島,建立陣地,以便支援從次日開始的沖繩島登陸戰。事實上,美軍對沖繩島的炮火準備從3月26日就已經開始了。3月26日午時,第五十一特混編隊第一大隊開始炮擊沖繩島。天亮后,美軍第五十八特混編隊的航母艦載機和第五十二特混編隊第一大隊的護航航母艦載機,以及從馬里亞納、菲律賓甚至中國大陸基地起飛的陸軍航空兵也對沖繩島進行了持續而猛烈的轟炸。
參加轟炸的飛機數量多,任務也各不相同,有的對日軍機場進行壓制性轟炸,有的轟炸日軍防御工事,有的為艦炮火力進行校正,有的擔負空中警戒,有的進行反潛巡邏。
為了有效地進行組織協調,美軍專門成立了由帕克海軍上校為隊長的空中支援控制分隊,對所有參戰飛機進行統一指揮和協調。3月29日,因為美軍掃雷艦已經將接近沖繩島航道中的水雷清掃干凈,所以戰列艦、巡洋艦能夠駛到距沖繩島很近的距離,進行精確射擊。
至3月30日,美軍的火力準備已經進行了足足5天,而日軍的反應令人詫異至極——沒有任何還擊!要知道在沖繩島上有著10萬日軍,現在卻好像完全不存在一樣,這讓美軍感到非常奇怪。
在登陸前的一周里,美軍炮火準備消耗了大量的彈藥,僅艦炮就達40000余發,其中406毫米炮彈1000余發、356毫米炮彈3000余發、203毫米炮彈近4000發、152毫米炮彈4500余發、127毫米炮彈27000余發。日軍龜縮在縱深坑道工事中,因此轟炸的效果并不理想。
4月1日,美軍的登陸終于開始了。來自舊金山、西雅圖、夏威夷、新喀里多尼亞島、圣埃斯皮里圖島、瓜島、塞班島和萊特島等地的美軍登陸編隊于拂曉時分到達沖繩島海域,并開始換乘。
4時許,特納發出“開始登陸”的命令,美軍炮火支援編隊的軍艦隨即開始射擊,掩護登陸部隊搶灘上陸。
陸戰第二師首先在沖繩島東南海岸登陸,實施佯動,以吸引日軍的注意,分散日軍的兵力,為真正的登陸創造有利條件。
8時許,美軍登陸的主攻部隊已從登陸艦下到登陸艇上,登陸艇排成5個攻擊波,以整齊的隊形向岸上沖去。陸戰第一師、陸戰第六師和陸軍第七師、第九十六師,在沖繩島西海岸從北到南正面約9公里的地段登陸。
8時32分,第一波登陸部隊沖上岸。
9時,太陽升起來了,陽光驅散了淡淡的晨霧,可以看到海面上履帶登陸車和登陸艇排著整齊的隊形,一波又一波,川流不息,秩序井然。整個登陸過程,順利得異乎尋常,日軍根本沒有任何抵抗,使美軍頗有些莫名其妙。
10時,美軍占領嘉手納和讀谷兩機場。美軍原以為必定會有一番血戰才能拿下這兩個機場,根本沒料到能在登陸當天就拿下了,而且機場設施都完好無損。
本來,日軍牛島計劃在放棄前將機場設施全數摧毀,使美軍無法使用。但日軍部署在機場地區的是由沖繩島壯丁組成的特種勤務旅,這支部隊組織渙散,裝備低劣,士氣更差,美軍還未到來,就已經潰不成軍,哪里還記得破壞機場?他們的失職讓美軍得了個大便宜。
下午,美軍突擊進行物資卸載。海上,日軍沒有出動一架飛機、一艘軍艦;沖繩島上,日軍也只有少數狙擊兵的輕武器射擊和迫擊炮零星射擊,抵抗極其輕微。
至日落時分,美軍已有50000余人和大量的火炮、坦克以及軍需物資上岸,建立起正面的14公里、縱深約5公里的登陸場。
特納向斯普魯恩斯和尼米茲報告:登陸順利,抵抗輕微。
美軍上至特納、下到普通士兵都對日軍的神秘消失感到迷惑不解。而且巧得很,這天正是西方的愚人節,很多官兵甚至在想:難道這是日軍的愚人節玩笑?
4月2日,部分美軍開始向東推進,以切斷日軍防線。
4月4日,美軍兩個陸戰師橫跨整個島嶼到達東海岸的中城灣,占領島的中部地區,將日軍防線一分為二。美軍原計劃15天完成的任務,僅4天就順利實現。
原來,日本人在戰前即決定采取允許美軍“充分登陸,將其誘至得不到?哲娀鹆ρ谧o和支援的地方,再一舉殲滅登陸部隊”的方針,所以在美軍登陸時,日軍基本上是按兵不動。
4月5日,豐田副武覺得面對美軍數千艘艦船,少量飛機的出擊根本無濟于事。為配合島上的抗登陸作戰,決定從次日開始對美軍在沖繩海域的艦艇實施大規?罩泄,投入海軍岸基航空兵的第一、第三、第五和第十航空艦隊和陸軍第八飛行師團和第六航空軍,飛機總數達4000架,作戰代號為“菊水”。“菊水”就是水中的菊花,是日本14世紀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紋章圖案。楠木在眾寡懸殊的戰斗中立下“七生報國”的誓言,意為即使死去7次也要轉生盡忠。他因在戰斗中與敵同歸于盡的壯舉,而備受日本人推崇。
此次特攻以“菊水”為代號,就可看出日軍的目的,他們顯然是以自殺性的特攻作戰為主。所謂“特攻”,則是指出擊的飛機只攜帶單程燃料。而將空余的載重量全部攜帶炸彈,對敵方軍艦的要害部位進行撞擊,以達到“一機換一艦”的目的。
這種自殺性特攻在珍珠港事件、比阿克登陸戰和萊特灣海戰中均出現過,只不過那時日軍稱之為“神風特攻”。而這一次他們希望士兵像楠木一樣以死報國,所以取楠木的菊水圖章來命名此次特攻。
另外,日軍為了堅定特攻隊員們的誓死不回的決心,還采取了一個“絕招兒”:對飛機的起落架進行技術處理,使其一經起飛后起落架即自行脫落。這樣,飛機在任何地方也不能著陸,飛行員別無生路,只剩下拼死搏殺、機毀人亡了。
4月6日傍晚,日本人開始了沖繩戰役中10次“菊水特攻”中規模最大的第一次“菊水1號”作戰。這是一個陰云密布的日子,只見355名身裹白綾、頭系白巾的青年飛行員,面對正北方日本皇宮的方向,振臂對天皇發誓:“我們七世盡忠,報效天皇,寧可玉碎,絕不瓦全。生而是皇軍,死后成軍神,武運長久,決戰決勝……萬歲!”
香火繚繞,哀樂齊奏,特攻隊員們飲下最后一杯絕命酒。“出擊!”一聲令下,隊員們神情嚴肅而又麻木地登上駕駛艙,發動引擎,絕塵而去。
一場日本人蓄謀已久的殘酷恐怖的航空兵與水面艦艇之戰——“菊水特攻”開始了。日軍企圖以大批自殺機首先摧毀美艦隊及登陸艦群,然后再由守島日軍大舉反擊,將美軍趕下大海。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飛行,在到達沖繩海域時,355架自殺飛機和344架轟炸機組成的龐大機群立即攻擊了美國人在沖繩島和海上的目標。只見自殺機群在空中排成一字隊形,特攻隊員們抱著“玉碎”的信念,瞪大眼睛,像中了魔似的,冒著美艦上猛烈的高射炮火,紛紛向美艦直撞過去。
美航空母艦上的全部戰斗機一起升空迎戰,所有防空兵器也全部開火。日軍攻擊機不是一架架,而是一層層地墜落。
只見天空中到處是金蛇狂舞,海面上到處漂浮著日機的殘骸。然而,仍有為數不少的自殺飛機拼死突破美軍嚴密的火力網,有的撞擊美戰艦,有的撞擊美運輸船,有的甚至直接撞擊美軍在沖繩島上的灘頭陣地。
這種近乎歇斯底里的“集體自殺”舉動,使美國人驚恐萬分。不一會兒,就有19艘艦船被撞毀,剛剛建起的灘頭陣地也面目全非。
日本自殺飛機規模之宏大,來勢之兇猛,攻擊之瘋狂,破壞之慘烈,令美軍簡直束手無策,甚至連意志堅強的斯普魯恩斯也心有余悸地向尼米茲報告:如果日本人繼續進行自殺攻擊,將會出現嚴重情況。
對美國人來說,此時戰局確實危急萬分,因為這僅僅是10次“菊水特攻”中的第一次!
“菊水特攻”取得的初步成功,使日本當局十分振奮。他們一方面大力宣揚特攻隊員這種為天皇效忠的自我犧牲精神;另一方面繼續擴大特攻隊伍,并頻繁加以使用。
4月11日下午13時20分,日本人又發起了“菊水2號”作戰,這次共出動202架自殺飛機和190架轟炸機。
這次特攻行動的主要目標是米切爾的第五十八特混艦隊。14時整,一架架特攻飛機冒著失速墜海的危險,超低空穿過密集的彈雨,向美“企業號”航空母艦沖來。
該艦幾乎動員了艦上所有火器對空射擊,然而一架特攻機還是掠過“企業號”右后方的艦舷,撞在艦首下部,機身碎片飛到飛行甲板上,使停在甲板上的一架掛好炸彈的飛機起火爆炸,并在艦上引起大火。
這時,美“惡婦式”艦載戰斗機參加了攔截特攻飛機的戰斗,那些沒有任何自衛武器的特攻機簡直成了美國飛行員的靶機。在空中和艦炮火力的雙重夾擊下,先后有10多架中彈墜海。
但美軍仍然是防不勝防。這時又有兩架自殺機搖搖擺擺地突破美軍的阻擊,迅速逼近“密蘇里號”戰列艦,其中一架飛機突然中彈失速一頭扎進大海,另一架則拖著濃煙撞穿了“密蘇里號”的甲板。
此外,在沖繩海面上,美第五十八特混艦隊的多艘戰艦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日自殺飛機的攻擊。日方宣稱,擊沉美各類艦船49艘。而日機損失也很慘重,被擊落312架飛機。日軍飛行員們的瘋狂自殺行為使美國人不寒而栗,布朗海軍中將后來說:
眼睜睜地看著一架飛機不顧死活地向你的戰艦撞來,駕駛員決心與你一起炸得粉身碎骨,這真是使人周身血液都凝固了……
隨著一架架“神風”沖將下來,我們一個個魂飛魄散,好像目擊某種慘相那樣。頃刻間,我們忘掉了自己,忘掉了自己是受害者,不由自主地猜測從高空飛來的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菊水2號”作戰行動所取得的成功,更加激發了日本人進行特攻決戰的決心。
4月16日上午7時20分,日本人又出動196架特攻機和200架轟炸機,在102架戰斗機的掩護下,發起了“菊水3號”作戰。在米切爾的艦隊上空,幾乎全是黑壓壓的日機。只見不畏死神的日本自殺攻擊機和凌空而下的重磅炸彈在遼闊的沖繩?账迫耗y舞,給美軍以極大威脅。
9時11分,兩架自殺機突然從低沉的云層中竄出,直沖“勇猛號”航空母艦。“勇猛號”躲閃不及,被撞中飛行甲板,飛行甲板被炸開一個大窟窿,艦面上火苗亂竄。
這時,又有一架自殺機從“勇猛號”艦尾方向以大沖角進入,然后垂直俯沖,穿入飛行甲板。飛機和炸彈在甲板底部爆炸,碎片四射,造成大批人員死傷,燃起的大火從艦首一直燒到艦尾,并在甲板之間同時燃燒,甲板上沒來得及起飛的飛機也都成了一團團大火球。
“埃伯爾號”巡洋艦在80分鐘的時間里,遭受了22架自殺機的攻擊,總計有6架日機直接撞中該艦。有一架自殺機率先突破密集的彈幕,拖著一條長長的黑煙帶,向“埃伯爾號”沖來,撞在艦首位置,炸開一條大裂口。此后,雖然“埃伯爾號”奮力還擊,擊落了多架日自殺機,但在一批接一批日自殺機的連續猛攻下,主舵機被炸壞,艦體幾乎被炸成了兩截,最后在艦上人員的驚叫聲中一頭扎入了大海。
“摩里森號”驅逐艦在遭到兩架自殺飛機直接撞擊后,又有兩架用木材和帆布制造的老式雙浮筒雙翼自殺攻擊機對該艦實施了致命的一擊。其中一架撞在艦炮上,使彈藥庫發生大爆炸;另一架被美高炮擊中,降落在驅逐艦的航跡上,但駕駛該機的特攻隊員并不死心,仍然循著驅逐艦的航跡滑行,接著又猛拉機頭,一下子撞在“摩里森號”的尾炮塔上,引起了更大的爆炸。在受到這兩次撞擊后僅幾分鐘,“摩里森號”便艦首翹起,逐漸下沉……
面對日機的自殺性進攻,美軍逐步摸索出了對付的方法:派出雷達警戒艦和預警雷達飛機,嚴密監視日軍最可能出擊的方向,還在沖繩島和附近小島上建立雷達站,實施嚴密對空警戒。
運用統籌學原理,科學組織艦船的防空機動,大型軍艦與日機來襲方向保持垂直,小型軍艦則與日機攻擊航向平行,采取突然急轉和增速,使日機難以對準目標;同時加強戰斗機空中巡邏警戒,隨時根據雷達預警的報告,進行攔截。
而日軍的情況正好相反,因為進行自殺攻擊的飛行員沒有一個能夠回來報告攻擊經驗和體會,因此無法針對美軍的戰術變化進行必要的改進。
此外,美國人為了有效地制止日軍自殺攻擊行為,開始實施一種“將‘鼠群’搗死在它們‘老巢’里”的方法:出動大批艦載機,連續轟炸日軍機場,爭取斬草除根,在日機起飛前將其徹底摧毀,使許多自殺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便被摧毀在自己的窩巢里。
最初的以獻身為榮、毫不畏死的特攻隊飛行員已經損失殆盡,后來的飛行員大多是迫于壓力而參與特攻的。在日軍內部,認為這種犧牲沒有意義的厭戰情緒逐漸蔓延,甚至有些飛行員以沒有發現美艦為借口返回了基地。最終,日軍的特攻效果越來越小,因飛機和飛行員損失后得不到及時補充,能夠出動的飛機越來越少,特攻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小了。
此后,日本人雖然又發動了一些“菊水”特攻和頻繁地小規模攻擊,但戰果甚微。
第三節 “大和號”戰列艦葬身海底
就在日軍自殺飛機猛烈攻擊美國軍艦的同時,象征著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大和號”戰列艦也踏上了一去不復返的特攻征途。
帝國命運確實在此一戰。卑職已號召組織一支海上特攻部隊,以壯烈無比之英勇投入作戰,以此一舉振我帝國海軍聲威,發揚帝國海軍海面戰斗之光輝傳統、榮光后世。
各部隊,不論是否是特攻部隊,都要下定決心殊死奮戰,徹底消滅敵艦隊,為帝國奠定永恒基礎。
1945年4月6日,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大將在九州鹿屋海軍基地向聯合艦隊下達了這份著名的“特攻”作戰令。給第二艦隊司令伊藤下達的命令是:
以“大和號”為中心組成特攻艦隊,拼死猛進,協助日本陸軍和空軍,殲滅沖繩島附近的美國護航運輸隊和特混艦隊。然后,在沖繩海面突破美海軍的封鎖后,擱淺自己的戰艦,以此為陣地,用艦上的巨炮與美國人展開一場短兵相接的廝殺。
這是世界海戰史上空前絕后的“特攻”作戰。整個“特攻”艦隊的每艘軍艦只有剛夠單程航行的燃料,所以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次自殺攻擊,此去必死無疑。
“大和號”1937年動工,1941年年底建成下水。沒有趕上襲擊珍珠港,卻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它艦長263米,排水量達64000噸,裝有9門46厘米口徑的巨炮。
這些數字都創造了世界造艦史之最,當年震驚西方海軍界的德國“俾斯麥號”與它比也只是“小巫見大巫”。一發炮彈重達1.5噸,在炮筒里壯漢可以自由地爬進爬出。舷側鋼甲厚近半米,被稱為“永不沉沒的大和”。
在日本,“大和號”既是軍艦,又是民族的象征,這艘艦象征著日本的民族之魂,服役后一直是聯合艦隊的旗艦。從理論上說,沒有一艘美艦是它的對手。
如果讓它闖進沖繩近海,那些美艦艇根本經不起它的一發炮彈。因此,當“大和號”還停在軍港整修時,美機就盯上了它。然而,沖繩開戰后它卻突然失蹤了。
為什么一定要把“大和號”送到太平洋讓美軍擊沉呢?不但和“大和號”一起死去的3000名海軍官兵不明白,甚至連當時發出命令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自己也不明白。
戰后,豐田副武寫了一本《最后的帝國海軍》一書,訴說他當時的心境:
沒有制空權的水上艦艇,它的命運如何是不問可知的。“大和號”的自殺性攻擊行動連一半的成功希望都沒有,這在當時是非常清楚的。明明知道但還要挺著干,這種無謀的事情,就是戰敗末期的悲劇。
戰后,輿論界和史學界的評論都責難這次作戰的荒謬。我只有回答當時不得不如此,此外再沒有什么可以辯解的。
只有一點可以說的,就是當裁斷非此不可的時候,我的苦惱,比前一年萊特灣海戰命令全軍突擊的時候更甚,這是事實。
對這樣連幼童都干不出來的愚蠢荒謬舉動,當時大本營海軍首腦之一的宇垣纏心中也很不平靜。在聽到“大和號”被擊沉的消息以后,他非常后悔。為了鼓舞日軍士氣反而造成悲慘的后果,這不是毫無收益的無謀之舉是什么?他在這一天的日記里記敘說:發生這種荒誕事情的根本原因,完全由于偶然的心血來潮。他寫道:
發生這個事態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軍令部總長向天皇上奏時,天皇問總攻擊是否單獨由航空部隊去干,總長說不是,海軍也把全部兵力拿出來。對于運籌帷幄而言,總長輔弼的責任確實不輕。
從這個記載不難看出,軍令部總長在天皇面前夸了口,一語既出不能挽回,為了顧全面子,便不加思索地決定了3000人的命運,把海軍的家底一次丟光。用豐田副武的話來說,就是要破罐子破摔。日語的原話是:喝了毒藥連盤子也要舔干凈。
開戰不久,斯普魯恩斯在他的旗艦“新墨西哥號”上收到了關于發現“大和號”的電報。隨后,沖繩海面的各型軍艦都展開了緊急部署,分散的艦群集中起來,運送彈藥、油料的支援艦只穿梭其間,進行快速補給?墒,“大和號”很快又失蹤了。
原來,伊藤命令艦隊駛出豐后水道后,沿九州東海岸南下,然后經大隅海峽西去,進入了中國東海。他知道,徑直南下,必躲不過美國人的眼睛。“大和號”的希望在奇襲,在東海繞一個大彎,或許可以掩人耳目。斯普魯恩斯指示海上的潛艇和巡邏機擴大搜索范圍。4月7日早上,“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一架飛機報告:目標重新出現,在鹿兒島以西海域。
當時,米切爾艦隊正好位于沖繩島西北海域。“大和號”費盡心機想避開美軍,萬沒想到轉了個大彎后,恰恰投入米切爾的懷抱。
上午11時,米切爾利用賦予他的臨場機動權,命令第一波飛機緊急起飛。隨后,他給斯普魯恩斯發去一份電報:“我已起飛了。你攻還是我攻,請速決斷!”
水上的軍艦再快也趕不上飛機,斯普魯恩斯當即決定:“你攻!但必須干得徹底!”
11時30分,設在沖繩以北一個小島上的日軍觀察站看到,約200多架美機遮天蔽日,向北飛去。伊藤艦隊的各艘艦上警鈴大作,炮手就位,大小口徑的高射炮都抬起了頭。
午夜時分,位于“大和號”艦陣最前端的“矢矧號”首先發現來襲的飛機,它迅即向“大和號”通報。
在美機就要飛臨艦上空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烏云突然遮住了高空,海面上變成漆黑一片,天上的飛機和海面上的軍艦被云隔了開來。炮手們歡呼雀躍。
但好景不長,10分鐘后,烏云就過去了,候在高空的飛機盤旋著撲了下來。艦上的高炮齊鳴,在艦陣上空織成一張火網。但是,美軍決心要消滅“大和號”這個心腹之患。魚雷機和俯沖轟炸機紛紛突破日軍的火網。魚雷機飛到艦群貼近海面的側方,投下一枚枚魚雷;俯沖轟炸機則直撲日艦,炸彈從上方雨點般地落下。然后,它們快速拉起,消逝在遠空中。
日艦既要對空射擊,又要躲開空中的炸彈和海中魚雷,一時間亂了陣腳。“矢矧號”首先受創,在海面上直打轉。
“大和號”在它后面2海里的地方也被擊中,甲板上歪七扭八地躺著一大堆炮手的尸體,后部的雷達室被炸毀,8個操縱手連完整的尸體都沒有留下。它的左舷中了一枚魚雷,但厚厚的裝甲保護了它,使它仍能以20節的速度向沖繩前進。
在“大和號”的指揮艙內,伊藤表情漠然地佇立在旁邊,看著艦長有賀幸作手忙腳亂地指揮作戰。第二、第三波攻擊接踵而至,每波都有近150架飛機。
米切爾的3個航母突擊群、16艘航空母艦的攻擊機幾乎全部出動。他也站在自己的旗艦“萊克星頓號”上,但他是信心百倍地目送著一批批戰鷹遠去,又一批批把它們收回來。
艦上的升降機一刻不停地運轉并把歸來的飛機送入底艙加油裝彈,把準備好的飛機從艙底送上艙面,進行再次出擊。
“大和號”周圍的海面上,魚雷像潔白的劍魚一樣橫沖直闖。有賀幸作指揮著龐大的軍艦作Z形機動,然而躲了這個躲不過那個,不斷有魚雷擊中“大和號”,周圍護航的驅逐艦也有幾艘受傷,但它們仍緊跟著“大和號”,試圖用自己的艦身為“大和號”擋住魚雷,但收效不大。
美機中也有中彈起火的,但即便中彈了他們也力爭把魚雷和炸彈投放下來,其勇猛之態不亞于沖繩海域的日本特攻機。
“大和號”連續中了8枚魚雷,甲板上中了多少炸彈已不可計數。有賀和伊藤在指揮艙中看到傾斜器的指針已經指向18度,左側的艙室不斷傳來進水報告。
“快,右艙室注水,恢復平衡!”有賀抓過通往右艙室的話筒,高聲命令著。這是唯一的挽救辦法,艦體傾斜到一定程度,就會翻沉。右舷輪機艙的水手匆忙打開注水開關。但這時右舷也被魚雷擊中,大量的海水突涌而進,100多名水兵來不及撤出,竟被淹在艙內。
魚雷仍在不斷地命中“大和號”,艦體傾斜已經達到30度。左舷中板已貼近水面,恢復平衡已經無望。有賀決定棄艦。但在棄艦前,他還必須完成一個動作:“轉左舵,艦首向北!”
因為按日本民間習俗,死者應該頭向北。“大和號”也應該這樣。再說,北方就是日本列島的所在,是日本人心日中“太陽升起的地方”!“大和號”竭盡僅剩的一點動力扭動著笨重的軀體,但只轉到一半,就再也轉不動了。
有賀請伊藤長官離艦,伊藤拒絕了。他站在傾斜的司令艙門口,盡力保持著身體的平衡。他握了握副官的手,反身把自己關在艙里。
有賀也為自己安排好了結局,他怕萬一自沉不成被抓去當戰俘,就讓一個士兵找來一根繩子,把自己綁在羅盤儀上。他的副官則拔出指揮刀,準備切腹。
有賀一腳把他踢翻,狂暴地大叫:“年輕人要活下去效忠天皇,快跳海!”成群的士兵,有的穿著救生衣,有的抱著一塊木塊,匆忙奔向大海。
“矢矧號”已經沉沒、護衛的8艘驅逐艦4艘沉沒、其余也均受創。下午14時25分,“大和號”終于橫倒在海面上,主桅桿上的太陽旗也落入水中。彈藥艙中特制的1170發巨型炮彈只打出了3發,隨著艙體的旋轉,這些炮彈開始猛烈撞擊,只要有一發爆炸,就會引起全艦爆炸,“大和號”將粉身碎骨。
戰艦在急速下沉,就在沒入水面的那一剎那,海面形成一個深50米的巨大水窩,許多附近的落水者也被吸了進去。緊接著,彈藥艙在水下爆炸,濺起的水柱直沖云霄,幾乎要吞噬低空掠過的美機。
“大和號”魂歸海底,帶著伊藤、有賀以及2496名艦員。作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象征,排水量68000噸的巨型戰列艦“大和號”的沉沒,標志著聯合艦隊的徹底覆沒,同時也宣告了巨艦大炮主義的徹底破產。
由于美軍反潛兵力雄厚,警戒嚴密,日本海軍在沖繩海域活動的11艘潛艇未獲任何戰果,反被擊沉8艘。
至此,日本海軍對沖繩島守軍的支援均告失利。
第四節 沖繩島戰役取得最終的勝利
美國陸軍第二十四軍在沖繩南部地區的進攻非常艱難。因為日軍在沖繩島的主力就部署在南部,而且他們充分利用懸崖峭壁、深溝高谷等險峻地形構筑起堅固隱蔽的防御工事。
牛島滿把全部兵力用于依托工事進行堅守防御,給美第二十四軍造成了很大困難。所以,美軍進展極其緩慢。
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佐治亞沃姆斯普林斯逝世。美軍上至上將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無不感到震驚和悲痛。尼米茲以太平洋戰區全體官兵的名義向羅斯福夫人發去了唁電。日軍則乘機大做文章,大肆散播題為“美國的悲劇”的傳單,以鼓舞日軍的士氣。
在大本營的一再命令下,牛島終于發動了反擊。日軍先以敢死隊員懷抱炸藥采取自殺攻擊方法炸毀美軍坦克,再對失去坦克掩護的美軍步兵發起沖鋒。美軍在日軍的沖擊下,節節敗退,死傷將近5000人。此后,憑借后續部隊的重炮和?諆瀯莼鹆Σ艑⑷哲姷墓荻糁谱。
4月19日,美第二十四軍3個師從那霸以北約6.5公里處發動大規模進攻。5時40分,海軍的6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先對日軍陣地進行猛烈炮擊。6時,陸軍27個炮兵營對日軍陣地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炮擊,共發射了19000發炮彈,接著海軍和陸戰隊的650架飛機也對日軍陣地投下大量的炸彈和凝固汽油彈。
在這一系列猛烈持續的火力打擊后,第二十四軍發起了進攻。但日軍利用坑道有效躲避美軍的轟擊,當美軍地面部隊展開攻擊時,他們才出來迎戰,因此美軍的攻勢一次次被瓦解。
日軍充分顯示了其頑強的戰斗意志。每一個山頭,每一個碉堡,每一個坑道,甚至每一塊巖石,美軍都必須經過多次血戰,才能奪取下來。激烈的戰斗整整進行了5天,美軍的進展總共也不過數米。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美軍將陸戰第一師和陸第六師調到南線加強正面進攻。當美軍推進至日軍主要防線前的4500米處,雙方陷入僵持。
4月24日,美軍投入了新型的噴火坦殼和重型坦克,終于克服了日軍的頑強抵抗。
這些坦克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碾入日軍的戰壕,沖入日軍的陣地。噴火坦克將凝固汽油射入日軍隱藏的山洞和坑道,日軍終于支撐不住,其防線逐漸被突破。
牛島隨即在夜色和煙霧的掩護下,悄然組織部隊有序地撤往下一個防線。因此,戰斗發展成這樣一種模式:日軍光是憑險死守,接著美軍在猛烈火力動搖下取得突破,日軍后撤到下一道防線內死守,如此類推,日軍的防區逐漸縮小。美軍終于在5月27日攻占了那霸,并繼續向沖繩島的首府首里城前進。5月31日,美軍突破了日軍核心防御地帶首里防線,終于取得了重大進展。
海軍陸戰隊攻入了已是一片廢墟的首里城,第十軍司令巴克納滿心喜悅,以為沖繩首府被占領就意味著戰斗即將結束。
但他的想法大錯特錯了,日軍困獸之斗反而更加瘋狂!
牛島率余部后退了約10公里,退到島南端精心準備的最后防線。這是由兩座山峰構成的天然屏障,地勢崎嶇險峻,日軍充分利用地形,筑有25處隱蔽的炮位和坑道工事。
牛島決心以此為依托,戰至最后一兵一卒。因此,日軍抵抗絲毫沒有減弱。
美軍每前進一米依然非常艱難。對日軍更加瘋狂的抵抗,美軍還以更猛烈的炮火。美軍的海陸空密集炮火對日軍據守的島南部幾平方公里地區進行了最猛烈的轟擊,日軍雖然只剩下30000余人,大炮也損失過半,彈藥更是所剩無幾,但仍是死戰不退。
6月17日,美軍又投入預備隊——陸戰第二師。該師一個團在沖繩島南端的喜屋武岬附近登陸,協同正面和側翼友軍圍殲日軍。
此時,日軍的局勢已十分被動,遭到全殲只是時間問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巴克納用明碼電報和廣播向日軍勸降。牛島根本不為所動,以槍炮射擊作為答復。
6月23日凌晨4時,牛島知道美軍即將占領他所在的摩文仁坑道。他脫下軍裝,換上和服,端起酒杯與身邊的參謀一一干杯。喝完了最后的訣別酒,他剖腹自殺。
他的參謀長也追隨他剖腹自殺,還有一些軍官也隨之集體自殺。至此,日軍有組織的抵抗才告平息。而零星日軍的抵抗仍在繼續,清剿殘余日軍的工作一直持續至6月底。
與這些死心塌地的軍國主義分子不同,日本普通士兵在戰役進入尾聲后,有相當多的人放下了武器,這在以前是非常罕見的。
6月15日前兩個半月的戰斗中,美軍總共才俘虜日軍300余人,而從6月15日至6月30日,日軍不僅有個人或小組投降,甚至還有成建制的部隊在軍官帶領下投降,僅海軍陸戰隊第三軍就收容日軍投降人員4000余人。
沖繩戰役從3月18日美軍航母編隊襲擊九州開始,至6月22日沖繩島戰斗基本結束,共歷時96天,其中在沖繩島上的激烈戰斗就有82天之久。
日軍包括“大和號”戰列艦在內的16艘水面艦艇和8艘潛艇被擊沉,約4200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日軍在沖繩島上的約10萬守軍,除9000余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殲,沖繩島的平民有75000人死傷。
美軍有32艘艦船被擊沉,368艘被擊傷,其中有13艘航母、10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67艘驅逐艦遭到重創,損失艦載機763架,陣亡13000人,受傷36000人。
沖繩島戰役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因此,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沖繩戰役將以史詩般的戰斗列入世界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斗,而流傳后世。鑒于在戰役中所付出的慘重傷亡,美軍沒有舉行大規模的慶;顒。
沖繩戰役和前不久進行的硫磺島戰役,使美軍深深明白,如果要在日本本土實施登陸,美軍將面對無法估計的瘋狂抵抗。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在日本本土登陸,美軍將會付出100萬人的傷亡;诖,美國最終決定對日本使用剛剛研制成功的原子彈,以盡快結束戰爭。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