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170年-217年),北?】h(今山東省壽光市)人 ,少年勤學,潛心典籍。東漢末年杰出文學家、哲學家 。清元道體,六行修備,聰識洽聞,草翰成章,輕官忽祿,不耽世榮,游居鄴下。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少年時,正值漢靈帝末年,宦官專權,朝政腐敗,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而徐干卻專志于學。當時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禮命蹊躇,連武欲致之”。他“輕官忽祿,不耽世榮”。
曹操認為他的才學與眾不同,特加禮聘,任他為司空軍謀祭酒參軍、五官將文學,他以病辭官;“潛身窮巷,頤志保真”,雖“并日而食”,過著極貧寒清苦的生活,卻從不悲愁。曹操又任命他為上艾長,他仍稱疾不就。
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國統一有望,即應召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轉五官將文學,為曹操的文學侍從。曹丕《典論·論文》有“徐干時有齊氣”一說。歷五、六年,以疾辭歸!吧砀F窮巷,頤志保真”,雖“并日而食”,亦“不以為戚”。(引并見《中論序》)后授上艾長,也因病未就。
建安二十二年(217)春,瘟疫流行,干亦染疾而卒。后來曹丕論及徐干時說:“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
徐干擅長辭賦,能詩,其五言詩,妙絕當時,曹丕極為贊賞,曾說:“干時有逸氣...干之《玄猿》、《漏卮》、《團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
代表作《中論》《答劉楨》《玄猿賦》,其著作《中論》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學思想及其文章風貌,對歷代統治者和文學者影響深遠。當時的人們評價他寫《中論》是“欲損世之有余,益俗之不足”,“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
其詩作以《室思》六首較有名,用比興法,假托女子希望鞏固和男子的愛情,從女子境地設想,感到吾不能獲得完全的保證,從委婉的言辭中表達出深意的情意。把君臣關系托于男女愛情。強調人與人的感情要真摯,篤厚,不要“重新忘故”。有一定的諷諭意義。語言樸實、暢達,情辭婉曲暢適,有一定的藝術性。
徐干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5卷,已佚。明代楊德周輯、清代陳朝輔增《徐偉長集》6卷,收入《匯刻建安七子集》中!吨姓摗2卷,《四部叢刊》有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
建安七子的作品迭經戰亂,瀕于散佚,傳諸后世者甚少。而“七子”中有學術著作,且傳諸后世影響較大的只有徐干一人,他學行最為純粹,且能在亂時濁世中保持獨立高尚之亮節,這是他比其他諸子高出一籌之處。曹丕曾稱贊“徐干有奇氣,然粲之匹也”,可謂群星閃耀,一星獨輝。由此可見,徐干在“七子”中地位聲譽之顯赫卓著。
徐干的生平業績,史書上均語焉不詳,僅見數言于陳壽的《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始文帝為五官將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學。粲與北海徐干字偉長、廣陵陳琳字孔璋、陳留阮禹字元瑜、汝南應玚字德璉、東平劉楨字公干,并見友善。徐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椽屬,五官將文學!
只此廖廖數語。后人研究徐干者,多以他的著作《中論》的無名氏“序”為依據,資料甚少。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