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點擊英!坑谥t(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將。于謙少年時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習讀八股制藝,還努力研討古今治亂興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事跡微縮】永樂二十一年,出巡湖廣,犒勞官軍,招撫四川、貴州起...
簡介:于謙是我國明代的愛國英雄。他為人正直,對國家盡忠、盡孝,在很多地方做過官,政績卓著,為官清廉,從不收受不義之財,是深得老百姓愛戴的好官。 于謙在青年時代曾寫過一首流傳很廣、深為后人喜愛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
簡介:土木之敗,使明朝的統治面臨嚴重危機。幸有于謙等大臣力挽狂瀾,北京保衛戰獲勝,使明朝渡過難關。 于謙,字廷益,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永樂十九年(1421)二十四歲時中進士,出任御史,巡按江西,平反冤獄數百起。宣德五年(1430),升任兵部右侍郎,巡撫...
簡介:于謙(1398~1457),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從金、元以來世代為朝廷大官。高祖于夔當過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當了杭州路總管并死于杭州;祖父子文在明朝任兵部主事。只有其父于彥昭...
簡介:第一節 明初的社會矛盾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題為《石灰吟》的詩,是于謙在17歲的時候揮毫寫下來的。它借物詠志,寓意深刻。前兩句講述的是艱辛的錘煉,后兩句表明的是獻身的精神與清白的操守。這首詩...
簡介:土木堡之變后,瓦剌首領想利用英宗來要挾明朝割地賠款。于是,在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也先挾持英宗,率軍進攻北京城。此時的北京城中,只有 老弱殘兵約10萬,京師的精騎勁旅都在土木堡覆沒。故而,當也先兵臨城下之時,城中一片惶恐,許多官員主張都城...
簡介:于謙(13981457),明朝名臣。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永樂年間進士。他任監察御史巡按江西時,曾為數百蒙受冤獄的人平反。升兵部右 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深入里巷訪問父老,賑濟災荒,筑堤植樹,將鎮將私墾的田全部收為官屯,以補助邊境經費。前后...
簡介:朱祁鎮之所以要殺于謙,只是為了鞏固他的權位清除朱祁鈺親信的帝王之謀。于謙是抗擊瓦剌的功臣,他的死令天下之人惋惜,就連朱祁鎮生母孫太后也感嘆之?上е炱铈倿榱嘶蕶嗟姆固,...
簡介: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長子,九歲即位,年號正統,明朝第六代皇帝。即位時有三楊輔佐(楊士奇、楊榮、楊溥)和英國公張輔,社會尚算安定。自正統 七年(1442),王振掌權后,政治開始腐敗,塞外的瓦剌不斷搶掠。1449年,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親征,...
簡介:于謙 于謙為鞏固已有成果,進一步御敵于國門之外,求得國家的長治久安,在保衛北京之戰以后,又做了許多工作。如堅持派得力戰將羅通、楊洪等駐守居庸、宣府 等要害之地。在大同、宣府、山西及昌平、臨清等鎮,都重新軍事部署,景泰元年三月,因為畿(jī)輔...
簡介:于謙 于謙調任兵部左侍郎一年以后,蒙古瓦剌部大舉進犯。蒙古的瓦剌部首領也先統一了蒙古各部,這時的蒙古瓦剌部統治著西起阿爾泰山,東到遼河,北至貝加爾 湖,南抵與明朝接壤的廣大地區。野心勃勃的蒙古汗王一心想再建一個大元,正統十四年(1449),也先...
簡介:于謙 為官治政克己奉公 于謙(1398-1457),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從金、元以來世代為朝廷大 官。高祖于夔當過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當了杭州路總管并死于杭州;祖父于文在明朝任兵...
簡介:《風孰與高于謙傳》 《持重有謀于謙》序言 第一章 湖山靈秀 第二章 無畏的開端 第三章 行走在晉豫間 第四章 屹立于戰火中 第五章 無言的結局 第六章 愁絕三臺山 全篇完...
簡介:《兩袖清風于謙》 《持重有謀于謙》序言 01 英俊少年 02 初露鋒芒 03 朱高煦叛亂 04 巡按江西 05 娶妻董氏 06 巡撫晉豫 07 兩度太行 08 輕稅減負 09 為民祈雨 10 賑濟災民 《兩袖清風于謙》 11 加強邊防 12 兩袖清風 13 連失親人 14 輔政五臣 15 王振弄權 16...
簡介:戰爭概述: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侵擾明帝國邊境。七月,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教唆慫恿下率五十萬大軍親征,在土木堡被俘。十月,瓦剌大軍挾持英宗逼進北京,明軍在兵部尚書于謙的率領下,軍民同心,擊退瓦剌軍,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將帥星數...
簡介:北京保衛戰 元朝被推翻后,一部分殘余勢力逃往漠北,歷史上稱作北元。后來經歷了幾十年的演變和分裂,北元瓦解,分成韃靼和瓦剌等部。到了15世紀中葉,瓦剌 部在其首領脫歡、也先的統領下逐漸強盛起來,并統一了蒙古各部,控制地域西起中亞,東接朝鮮,北連...
簡介:1441年,日本京都一帶農民發動起義,迫使幕府頒布德政令,取消債務。1448年,巴爾干半島再次爆發科索沃戰役,為奧斯曼土耳其在巴爾干 半島逞雄爭霸、創立橫跨歐亞的帝國基業掃清了道路;同年,丹麥與瑞典發生戰爭。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
簡介:于謙 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之變爆發,身為國君的英宗竟然被俘,朝中一半的大臣命喪黃泉,幾十萬精銳葬身沙...
簡介:于謙憂國忘身反被殺。中國人非常相信因果報應,以前還百思不得其解。后來,看了歷史上太多好人不長壽,惡人活千年的事例,才明白這是因為天理得不到昭彰,正義不能伸 張,人們自己創立了一套理論來自我安慰,他們把希望寄托于渺茫的某個時辰。人們就靠著這種...
簡介:徐有貞、石亨等人的下場意欲之冤昭雪公元1465年,朱明王朝再一次新桃換舊符時,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登基,這位才19歲的成化皇帝具有彌足珍貴 的大度雖然當初叔叔朱祁鈺讓他過了七八年憋屈難挨的日子,但是他一登基就給朱祁鈺恢復了被他父親廢除的皇號,并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