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
【人物死因】 | 1155年逝 |
---|---|
【人物職業】 | 詞人、詩人 |
【所處時代】 | 宋朝 |
【主要作品】 | 《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夏日絕句》等 |
【相關書籍】 | 《理想與自由的歌者——李白》 、《李清照詩詞選》 |
簡介: 耶律乙辛字胡睹袞,契丹五院部人,是遼代知名度最壞的佞臣。他性情陰毒,以便一己之私,設計方案害慘了遼道宗的王后和皇太子。...
簡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婉約詞宗李清照連用14個疊字勾勒出自己晚年凄涼孤苦的生活。相比于李清照久負盛名的詞文,她的晚年生活卻極少被史料收錄,因而顯得異常神秘。她是孑然一身還是改嫁他人?她是如何度過國仇家恨與情感悲劇交織的歲月? 沉醉...
簡介:天教憔悴瘦芳姿 這一次,上蒼錯愛了一個女人。 李清照,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明水鎮)人。她的父親李格非,出自韓琦門下。官拜禮部員外郎(相當于禮部的三把手),并且是蘇門后四學士之首,為仕為文為學均擅勝...
簡介:李清照(1084-1155?),自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市)人。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母親王氏,則是仁宗朝重臣狀元王拱臣的孫女,同樣出身名門,有著極高的文學修養。李清照十八歲時與二十一歲的趙明誠結為夫妻。靖康年...
簡介: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軾的文壇地位毋庸置疑為大宋一哥,幾乎沒有人敢對其詞作說三道四。但是,有一位女詞人例外,她就是李清照。東坡詞不協音律,句讀不齊之詩便是李清照對蘇軾的負面評價,可見其膽量和魄力。那么,李清照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何以敢批評大詞...
簡介:《李清照詩詞...
簡介:予性專博,晝夜每忘食事。南渡金華,僑居陳氏,講博弈之事,遂作《依經打馬賦》曰: 歲令云徂,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樽俎具陳,已行揖讓之禮;主賓既醉,不有博弈者乎?打馬爰興,樗蒲遂廢。實小道之上流,乃閨房之雅戲。齊驅驥驟,疑穆王萬里之行...
簡介:慧則通,通即無所不達;專則精,精即無所不妙。故庖丁之解牛,郢人之運斤,師曠之聽,離婁之視,大至于堯舜之仁,桀紂之惡,小至于擲豆起蠅,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已。后世之人,不惟學圣人之道不到圣處;雖嬉戲之事,亦不得其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
簡介:右《金石錄》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鐘、鼎、覷、鬲、盤、匜、樽、敦之款識,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跡,凡見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訛謬,去取褒貶;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者皆載之,可謂多矣。嗚呼!自王涯...
簡介:清照啟:素習義方,粗明《詩》、《禮》。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蟻不分,灰釘已具。嘗藥雖存弱弟,應門惟有老兵。既爾蒼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舌,惑茲似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書來輒信;身幾欲死,非玉鏡架亦安知。飩俯難言,優柔莫決。呻吟未定,強...
簡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品評】 此文乃《祭趙湖州文》之斷句,雖僅兩句,卻頗有特點。一是采用駢體文四六對偶方式,此乃祭文常用的句法,可達到南朝梁劉勰所謂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文心雕龍章句》)的藝術效果。故宋...
簡介:樂府、聲詩并著,最盛于唐。開元、天寶間,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時新及第進士開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隱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慘沮,與同之宴所,曰:表弟愿與座末。眾皆不顧。既酒行樂作,歌者進,時曹元謙、念奴為冠。歌罷,眾皆咨嗟稱賞。...
簡介: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 【品評】 這兩斷句當作于北宋時期,描寫創作構思的情感活動。陸機《文賦》說詩緣情而綺靡,詩乃感情的藝術。當靈感襲來之時,詩人感情活躍,不能自已,各種意象聯翩而至,就如同深夜的烏鵲一樣,繞枝翻飛,不肯停下,等待詩人的妥...
簡介:金環半后禮,鉤弋比昭陽。 春生百子帳,喜入萬年觴。 【品評】 徐培均本收李清照于宋紹興十三年(1143)寫的帖子詞4首,茲選其中之《貴妃閣春帖子》,以嘗鼎一臠。 應酬之什,罕有佳作。此帖乃李清照為內夫人者,代進帖子(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輯》),于立春...
簡介: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品評】 此詩當作于宋紹興五年(1135),作者時在浙江金華避難。 詩開篇即以千古風流為八詠樓定性,此為感情之高揚:八詠樓早建于南齊,距南宋已近七百年,稱其為千古風流,說明歷史悠...
簡介: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 【品評】 宋紹興四年(1134)十月,詩人因聞淮上警報(李清照《<打馬圖經>序》),而自杭州水路赴金華,途經富春江嚴灘,有感而作此詩。 嚴灘是東漢嚴光隱居之地,其所在地桐廬又是宋...
簡介:紹興癸丑五月,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使虜,通兩宮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落,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以待采詩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視朝...
簡介: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品評】 詩人一生中最覺幸福、最值得懷念的是與趙明誠屏居青州十年的日子。那時他們琴瑟和諧,伉儷情深,又遠離官場,生活安定,可盡情滿足精神需求。但是自南渡特別是夫婿病逝之后,美...
簡介: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品評】 此詩當作于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七,是年九月戊申載:是曰,劉豫僭位于北京(今河北大名東北)。初,軍民聞劉豫至,殺金人,閉門以拒豫。豫擊而降之,遂即皇帝...
簡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品評】 宋建炎三年(1129)春三月,李清照隨被罷官的趙明誠離開建康(今南京)赴江西贛州卜居,途經烏江拜謁了霸王祠而有此作。此詩為詠史詩。清袁枚稱好的詠史詩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