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與宋美齡的戀情故事:權利與金錢的結合
- 發布時間:2018-01-02 21:13 瀏覽:加載中
次
-
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愛情和婚姻有如一場真人秀,跌宕起伏,格外精彩。
剛開始時,是《非誠勿擾》。蔣介石用手中的兵權打動了宋美齡芳心,牽手成功。
而后是“中美合作”。蔣家的兵權和政治力量加上宋家的人脈和金錢,一時間風光無二。
宋美齡人到中年以后,是《絕望主婦》。蔣介石移情別戀,宋美齡抓奸在床,憤憤離國。
老年則是最美不過《夕陽紅》。兩人重歸于好,倒也其樂融融。
這場婚姻以權力發端,卻最終走向愛情,倒也讓看客們唏噓感慨。
檔案
蔣介石(1887~1975)
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08年留學日本并加入同盟會,1924年回國后任黃埔軍校校長,后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西安事變后接受抗日主張。1948年召開國民大會當選“總統”,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敗退臺灣后,歷任“總統”及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于臺北去世。
宋美齡(1897~2003)
1897年3月5日出生于中國上海,廣東文昌縣人(今海南。,與宋藹齡、宋慶齡并稱為宋氏三姐妹,父親為富商宋嘉澍。宋美齡是蔣介石的第四任妻子,中華民國時期的第一夫人,憑借孔宋家族的強力支援與美國留學背景,活躍于政治、外交等領域,對近代中國歷史與中美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美齡晚年長期定居美國,于北京時間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逝世,享年106歲。
引子
30歲的單身女人,放到如今是要排在剩女的行列中,跨過了“剩斗士”,直接被歸為“必?”。但宋美齡終于在30歲這年盼來了她的婚禮。
按理來說,她的條件很不差。11歲出國讀書,20歲成為海歸,父親是上海有名的投資實業家。在20世紀初那個早婚的環境下,應該早就能夠嫁掉。而她的姐姐們一個嫁給了山西首富,一個嫁給了革命先驅。所以登門向她提親的大亨或掌權派絡繹不絕。但是她一個都看不上,左等右等就剩到了30歲。
30歲的宋美齡等到了蔣介石,卻還是不想嫁。一嫌蔣介石娶過老婆納過妾,是個“二婚”;二嫌蔣介石年紀大,比自己老了整整十歲;三嫌蔣介石不是基督教徒,信仰不一樣;四嫌蔣介石身子臟,成天青樓里廝混的男人,哪能不染上點毛?但是蔣介石愣是過五關,斬六將,披荊斬棘,把宋美齡追到了手。
說起蔣介石追求宋美齡的經過,也是費了老大一番勁。先是把家里的三位夫人都休掉;再百般討好大姨子和丈母娘,一路追到日本去提親;最后還放棄了一直信仰的佛教,進入教堂接受洗禮,成為了一名基督教徒。不過他的付出也是有回報的。一結婚后,他就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然后迅速重回權力中心,走向了仕途的高峰。曾經的黃埔軍校校長如今已經能呼風喚雨,不能不說是這場婚姻——“中美合作”帶來的好處。
由此我們可總結出兩點:
1.不想討個好老婆的校長不是個好司令。
2.“必?”也會有春天,只要把眼光降低一些。
第一章 蔣介石的四度婚姻
1.15歲小新郎入洞房
在寧波市西南二十公里處,有一個風景秀麗的風水寶地叫做溪口。這里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臨雪竇山,水繞山環,頗有靈性。而這里的名揚海外更是因為出了一個民國的大人物——蔣介石。
蔣介石的父親蔣明火,字肅庵,在溪口鎮開設玉泰鹽號兼營米酒、石灰、草紙等雜貨。蔣姓為溪口大姓,在當地地位很高。蔣明火原配為徐氏,徐氏生一男一女。她死后蔣又娶肖鎮孫姓女為繼室,無后。孫氏死后,聘娶再嫁婦王采玉為填房,她就是蔣介石的生母。
蔣介石童年時,家境富有,生活優裕,祖父和父母溺愛嬌縱,養成了他頑皮倔犟的個性。他整日爭強好勝,嬉戲無度,又富有冒險精神,往往闖禍鬧事,弄得家中不得安寧。
每年過年過節,村里發芝麻餅,蔣介石總會搶在頭一個去爭。有一次他去遲了,眼看芝麻餅要發完了,他就躺在泥地里又哭又鬧,拼命打滾,直到有人把芝麻餅讓給他,他才帶著渾身的泥巴,抱著餅大吃起來。蔣介石的乳名叫瑞元,由此,族人送他個“瑞元無賴”的諢號。
但是好日子不長。當蔣介石的祖父、父親相繼病故,家道中落,但他的頑劣行徑并未因此有所改變。母親望子成龍心切,常嚴加管教,多次拿起竹板責打。蔣介石有時鉆進床底下躲藏,有時逃到外面,不敢回家。事情過后,仍我行我素,舊態復萌,氣得蔣母捶胸頓足,傷心落淚。
王采玉認為要想收住兒子的玩心,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娶一房媳婦。當時蔣介石常到離榆林村二三里路遠的巖頭村堂姑家去玩,堂姑有一個女兒年齡與蔣介石差不多大,長得眉清目秀,兩表兄妹頗為親熱。但是堂姑聽說蔣介石的頑劣品行后,認為蔣介石是個不成器的敗家子,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王采玉知道后心里憋著氣,下定決心非要找一個門戶相當、人品俱佳的姑娘為兒媳不可。于是,她托蔣介石的姑表叔陳春泉幫忙聯系。
陳春泉與巖頭村祥豐雜貨店老板毛鼎和有一定的交往,在受蔣母之托之后,就到毛鼎和家,把蔣介石和他的家庭情況跟毛鼎和做了一番介紹,毛鼎和聽了介紹,覺得毛蔣兩家門戶相當,女兒毛福梅嫁到蔣家也不算委屈,于是同意蔣家來提親。陳春泉把毛鼎和的意見和毛福梅的情況向蔣母作了介紹。蔣母聽了陳春泉介紹后,認為這門親事不錯。因此,請陳春泉做媒,雙方交換了八字,向毛家下了聘禮,議定第二年冬天迎娶新娘過門與兒子完婚。
1901年冬天,剛過15歲的蔣介石,在母親的包辦下,和19歲的毛福梅在溪口鎮結婚了。
但是蔣介石還是一個孩子,完全不知道結婚有什么意思。他覺得婚禮就是一個漫長、煩瑣又無聊的儀式。他被大人們擺布著穿上新郎服,整天枯坐著正覺得悶得發慌,突然就聽見門外的樹叢里有蛐蛐的叫聲。他心里大喜,便趁人不注意溜了出去。
等到迎來了新娘,要拜天地了,家里人才發現蔣介石不見了。他們找來找去,才從一群玩得渾身是泥的孩子中間找到了蔣介石。他的新衣上布滿了污點,下擺全部被泥泡臟了。帽子也不知道被丟到了哪里,原本梳得光滑油亮的辮子變得毛毛糙糙。王采玉氣瘋了,但是又沒有辦法,只得匆忙把他推到了喜堂上。在村民的哄笑中,兩個人拜了天地,被送入洞房。
毛福梅蒙著蓋頭坐在床上,又喜又羞。她朦朧又期待地等著和自己的丈夫碰面。但是等了很久,沒有等到自己的新郎,卻聽到了一陣鼾聲。她匆忙揭開頭巾一看,那個渾身是泥的皮孩子已經呼呼大睡。毛福梅又氣又怨,但也沒有辦法。在新婚之夜就鬧了個洞房空守。
雖然蔣介石還不了解男女之事,但是他的確比從前上進許多。毛福梅知道丈夫年紀小,心思不在床幃間,只要丈夫肯讀書上進,自己也心甘情愿地在生活上照顧他。毛福梅心地寬厚,性情柔順,“大姐姐”般地悉心照顧心無定性的小丈夫,同時盡心盡力地輔助蔣母操持家務,極具孝道,深得王采玉疼愛。
經岳父毛鼎和推薦,蔣介石在巖頭村跟當地有名的教師毛思誠學了一年多,學業很有長進。1903年8月,蔣介石改名蔣志清,抱著滿腔熱情首次赴寧波趕考。毛福梅和婆婆一樣,天天在觀音菩薩像前祈禱,希望蔣介石中舉還鄉。但是,蔣介石卻名落孫山。不久,蔣介石決定到奉化縣城新辦的學堂讀書。由于家庭經濟拮據,王采玉勸兒子不要再讀書了,去做生意。毛福梅雖然跟蔣介石缺少感情,但她希望丈夫將來有出息,支持丈夫繼續求學。蔣介石看到妻子支持自己,心里很高興,在母親的要求下,帶了妻子毛福梅一起到奉化縣城,自己進了新辦的鳳麓、龍津兩個新式學堂學習,同時,毛福梅也進了奉化作新女校學習文化。
1905年,蔣介石到寧波箭金學堂從學于顧清廉時,再次攜毛福梅同往陪讀。這一時期,是蔣介石、毛福梅夫妻生活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蜜月”,感情頗為融洽?上,好景不久,1906年,蔣介石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再送保定軍校,后又出洋留學,回家鄉相聚的時日就為數不多了,他又恢復了以往對毛福梅若即若離的態度。
所幸的是,毛福梅已經有了身孕。王采玉抱孫心切,對她關懷備至。但是蔣介石出外留洋后,見慣了大世面,于是覺得毛福梅相貌身材都一般,沒什么文化,還是舊式的小腳女人,所以蔣介石越看她越不順眼。那時蔣介石在日本留學,寒假歸來探親,夫妻之間偶有口角,毛氏頂撞幾句,他一時性急,竟一腳踢在了毛氏的肚子上。當時毛氏懷胎已七八個月,被踢之后痛不欲生,倒在床上哭泣。王采玉聞聲趕來,大罵蔣介石,命他趕快請醫生診治,服藥安胎。但是當夜毛福梅就小產了。蔣母傷心至極,痛責蔣介石,曉之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道理。蔣介石素對母親敬重,只有跪下聽訓。過后,王采玉又請人替兒子媳婦排流年,算子息。
1909年暑假,蔣介石由日本回國,滯留上海,王采玉親自送媳婦前往。蔣介石不愿跟毛福梅同房,王采玉哭著相勸,并威脅說如果蔣介石不親近媳婦,自己就到黃浦江邊投河。蔣介石跪地求饒,發誓不再與妻子爭吵,并邀好友張靜江、戴季陶同來勸解擔保,留毛氏在滬居住。
王采玉回鄉前夕,還去托付在滬鄉親隨時探詢兒子媳婦相處情形。后來得悉媳婦再次懷孕,又親自前往,延醫診脈,說是男胎。這時蔣介石已返回日本,婆媳就一同回鄉。到翌年農歷三月十八日毛氏分娩,生下個兒子,乳名建豐,譜名經國,面相極似其母。這時王采玉46歲,蔣介石23歲,毛福梅年已28歲。結婚將近10年,得一經國,婆媳歡喜異常,十分疼愛。
2.娶了青樓娘姨做妾
1911年,蔣介石在陳其美的鼓動下,從日本軍隊逃出,回國內參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后,蔣介石一直在上海、杭州一帶協助上海的革命黨首領人物陳其美開展地下工作。他幫助陳其美營救被關在監獄里的同盟會骨干張恭等人;秘密謀劃懲處出賣張恭等人的叛徒劉光漢、何振等人;在上海招募士兵,成立革命軍滬軍第五團,并擔任第五團(該團后改編為步兵第九十三團)團長,等等。由于蔣介石的地下工作過于頻繁,接觸的人員又多,終于被清廷察覺。清政府決定對蔣介石進行通緝。
有一天,蔣介石外出活動,突然遭到追捕。他匆忙逃跑,東躲西藏,與追兵們捉起了“迷藏”,卻始終也甩不掉盯梢的“尾巴”。眼見快天黑了,蔣介石躲進了一條深巷。他見有一座深宅大院,便攀墻跳入。當時,追兵們已經趕到,突然不見了蔣介石的蹤影,便挨家挨戶地砸門搜查。蔣介石幾乎已成甕中之鱉。
蔣介石突然發現自己誤入了一家妓院。匆忙之間,他闖進一個房間,只見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吃驚望著他。蔣介石連忙說:“麻煩姑娘,有人追我,哪里可以躲避一下?”這位女子連忙將蔣介石帶到里屋的大床后邊藏起來,自己則出去應付追兵的盤查,竟然并不費勁地將追兵們打發走了。
追兵們走后,女子掩上門。驚魂未定的蔣介石這才從床后爬出來,對這位恩人連連道謝:“多謝姑娘搭救。不知姑娘名諱,改日再來報答。”這位女子款款欠身,自我介紹名叫姚冶誠,是蘇州人氏。身在妓院并非淪落風塵,而是做娘姨的,即服侍高級妓女的侍女。
這次偶然的認識后,蔣介石得空便來姚冶誠處會面。一來二去,兩人之間便無話不談。蔣介石得知姚冶誠生于蘇州的一個南橋小鎮上。她自幼父母早逝,由親叔叔扶養長大。早年,姚冶誠嫁給姚天生為妻;楹,夫妻雙雙到上海來立腳謀生。這個姚天生沒有什么本領,在西藏路八仙橋一帶幫人家干干抬轎子、扛棺材等粗雜活兒,撈點“外快錢”。姚冶誠則專門在妓館里做娘姨。小夫妻兩人日子過得雖然清苦,卻也還過得去。
可是,姚天生不學好而學會了酗酒、吸鴉片,久而久之成了惡習。姚冶誠規勸他,他非但不聽,還時常對姚冶誠拳打腳踢。日子一長,夫妻關系每況愈下。最后,姚冶誠實在忍受不了姚天生的凌辱,終于與其斷絕了夫妻關系。
不久,姚冶誠就到叫“群玉芳”的堂子里做娘姨。因為姚冶誠心靈手巧,很得管家的賞識,很快姚冶誠就不用再干粗活,而專門從事管理管家們衣服首飾、梳頭盥洗之類的“細活”,故而姚冶誠又有“細做娘姨”之稱。
姚冶誠欣賞蔣介石的英武大志,蔣介石又感激于姚冶誠的救命之恩。隨著時間推移,兩個人的感情越發深厚。蔣介石整日東躲西藏,生活拮據,姚冶誠干脆拿出自己的全部私房錢,全力支持蔣介石的革命事業。蔣介石十分感動,就替姚冶誠贖身離開妓院,并且在上海法租界蒲石路新民里13號租了房子,過起了秘密的同居生活。
同居的日子雖然甜蜜,但是由于沒有了經濟來源,單靠姚冶誠給人洗衣服支撐不了一個家的開銷。姚冶誠給蔣介石出了個主意,常邀請朋友來家里打麻將,自己就在旁邊做些點心,端茶倒水,從牌友贏的錢中抽頭,剛好能維持生計。
蔣介石開始時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但是日子一長,便覺出問題了。家里總是烏煙瘴氣,滿屋煙味,滿地皮瓜子皮。打麻將的人多是夜貓子,夜里大呼小叫,讓他不能休息。姚冶誠也整天倦容,沒有閑暇來服侍蔣介石。就連蔣介石生病臥床,姚冶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在一旁照顧。
蔣介石對此忿忿不平,常在日記里大罵她是“悍妾”、“潑婦”,痛恨自己“為始不慎”。幸好友人出了一個主意,讓姚冶誠拜上海灘大佬張靜江為“過房爺”,即認作干爹。從張靜江那里經常討得生活費,她才維持下和蔣介石的這段露水姻緣。
蔣介石與姚冶誠同居后的第二年,便將姚氏送回浙江奉化溪口老家,與蔣介石發妻毛福梅一同住在豐鎬房。姚冶誠倒是十分乖巧,一見王采玉和毛福梅就低眉順眼,為她們端茶倒水,諸多奉承。毛福梅寬容大度,王采玉又急著興旺香火,因而蔣家老宅里的幾位女人相安無事。由于姚冶誠不識字,蔣介石便聘請兩人湖州育其師范畢業生陳志堅為家庭教師,專門教姚冶誠識字學文化。
蔣介石和姚冶誠一直沒有子息。后來有一天,蔣介石突然抱回來一個4歲的小男孩,取名緯國,托付給姚冶誠撫養。據說這個孩子是戴季陶的私生子。姚冶誠一看這個孩子,喜歡得不得了,一心一意地擔負起做母親的責任。由于老家溪口豐鎬房的房子較小,蔣介石后來便將姚冶誠和蔣緯國遷到奉化城內居住,隨后又相繼遷往寧波、上海等地居住,家庭教師陳志堅也一并隨往,繼續教授姚氏母子識字學文化。在這期間,蔣介石也經;氐揭σ闭\身邊看望,感情一直甚好。
從這時起,蔣介石開始了青云直上的發跡。他接觸的朋友圈子檔次越來越高,見過的女人也越來越出色。慢慢地,他又開始嫌姚冶誠出身差,貪婪好賭,個性懶惰。姚冶誠則埋怨蔣介石忘記了她是如何出錢出力,供他開支的。兩人成天爭吵,鬧得不可開交。蔣介石氣急之下,甚至打算遁入空門,遠離是非。
蔣介石跑到張靜江家中訴苦,張靜江勸他:“如果不合適,休了便罷,又何必當和尚呢?”
蔣介石說:“我實在受不了了,還不如剃掉三千煩惱絲,求個清凈。”
戴季陶在一旁淡淡地說:“你就不再為緯國考慮考慮嗎?”
蔣介石愣住了,最終還是把姚冶誠母子安頓在上海,按月付給生活費,并送蔣緯國在上海讀小學。
蔣介石此時已經有了新的追求目標。張靜江新納了一個姨太太名叫朱逸民,朱小姐在邵國海愛國女子中學讀書,她有一個好朋友叫陳潔如,常被邀請到張家做客。蔣介石就是在張家對陳潔如一見鐘情的。但是當時很多人都知道蔣介石找了一個青樓女子做妾,陳潔如也因為此事對蔣介石避而不見。蔣介石特意還撒了個謊說:“1916年刺客到處尋找我,要刺殺我,我藏身于蘇州的‘群玉芳’。在那里,經人介紹我認識了做歌女的姚氏。她是一位嬌小玲瓏的美女,長得很迷人,我和她成為很好的朋友。有一個對她感興趣的有錢人大發醋勁,幾次警告我不要和她來往,并當著眾人的面,讓姚氏表示和我分手。當姚不答應時,那個家伙竟將一盤魚翅菜扣在姚的臉上,姚被燙傷了。我聞知十分憤怒,決定把姚帶出那家樂園,納為侍妾。姚對我的舉動十分感激。”單純的陳潔如對蔣介石的故事深信不疑。于是蔣介石就把自己納妾的丑聞改頭換面成“英雄救美人”的故事了。
3.窮追猛打的戀愛達人
陳潔如本名陳璐,面容端正,皮膚白皙,尤其是身材格外高挑。雖然只有14歲,看起來卻像是個18歲的大姑娘。毛福梅和姚冶誠都是文化程度不高,舉止粗鄙,疏于應酬的普通婦女。哪里比得上女學生的落落大方,知書達理?蔣介石對她一見傾心,立刻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有一天,陳潔如剛離開張家,才轉出巷口,立刻被等在那里許久的蔣介石嚇了一跳。蔣介石追著她一直詢問她家的住址和門牌號。陳潔如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得給了他一個錯誤的門牌號,就匆匆逃走。
蔣介石打扮得精精神神,上陳家拜訪。但是到那里才發現地址錯了。他沒有灰心,而是在那一片來來回回、挨家挨戶的打聽,終于把陳潔如堵在了家門口。陳潔如又驚又羞,連忙跑到屋里。她的父母發現事情不對,便出來詢問,蔣介石大方坦白地提出了想要娶陳潔如為妻的要求。
吃驚之余,陳潔如的父親拒絕了蔣介石的提親。陳家是個生活富裕的商人家庭,陳潔如是家中的獨女,父母悉心教導,無非希望她嫁一個有權有勢、才財雙全的丈夫。蔣介石此時不但沒有固定工作,而且娶過妻納過妾,年紀又比陳潔如大了十八歲,陳家是一萬個不滿意。
蔣介石沒有灰心。他還在等待機會。他給陳潔如寫了一封火熱的求愛信:“親愛的璐(陳潔如小名):中國革命尚待完成,但是我,一個革命者,感覺心神沮喪,不能以我的全部精力,貢獻于我們的國家。我終日仰望你予我必需的慰藉與鼓勵,以安定我的不樂之心。我只要你答允我一件事,然后我才能重新得到力量,以為革命效力……你愛我們的國家,就不會只顧一己,而吝予給國家的一位革命者些許快樂……我將我的心置于你的裙邊之下。請告訴我你將寬恕我,并很快再同我談話。讓我今天就看到你吧!”
1921年,陳潔如的父親病逝。陳家的生活陷入困境。蔣介石不僅前去幫忙處理喪事,而且還送錢送物。陳潔如的母親也就對他們的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陳潔如心里還是感到很害怕。有一天蔣介石逼她見面,徑直把她帶到一個酒店的房間。蔣介石拿著一把刀,指著自己說:“璐妹(陳潔如的本名),我對你的真心實意,唯天可鑒。你如果不答應我,我就死在你面前。”
陳潔如驚恐萬分,一個勁往后退。蔣介石一狠心,拿著刀在自己手上一劃,頓時鮮血如注。陳潔如驚呼一聲,撲上去用手帕按住傷口。蔣介石乘機一把抱住她,深情地說:“我是真的非常非常喜歡你。我希望能夠和你結合,今生做一對夫妻,永生永世在一起。”
在蔣介石的甜言蜜語下,陳潔如的芳心被俘獲了,他們很快就訂了婚。拍完結婚照后,當時還叫做陳璐的女孩看著照片上自己的名字被寫成陳潔如,十分不解。蔣介石解釋說:“這是我給你起的名字。潔如,寓意著你潔白脫俗,一塵不染。我希望你能夠一直這樣下去。”
1921年12月5日,蔣介石和陳潔如的婚禮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的大宴客廳內舉行。證婚人張靜江,主婚人戴季陶,經辦律師是江一平。他們的婚禮是半西半中式的。蔣介石送給陳潔如的禮物是一張明信片大小的柯達照相機,陳潔如送給他的是一只Waltham牌金質懷表,帶有金鏈。陳潔如穿一身鑲金銀花的淡粉色的結婚禮服,頭發上戴著珍珠頭飾。蔣介石穿一身深藍色長袍,外罩黑緞馬褂。寬敞的婚禮大廳里掛著鑲有彩龍的大幅紅綢喜幛,顯得喜氣洋洋。大廳入口處橫懸著四盞很大的紅燈籠。大廳屋頂上也懸垂很多大型的繪花紗燈,而屋頂中央還有一具色彩絢麗的裝飾用大吊燈。廳內到處擺設很多盆鮮花和綠色的棕櫚。
34歲的蔣介石和15歲的陳潔如先是在結婚證書上蓋印,以確認這種現代式中國婚姻,然后走到對面的供案前,象征式地祭拜天地祖宗。
婚禮辦完,兩人坐在房中,沒有說話。忽然蔣介石走過去重鎖了房門,然后就將陳潔如抱在懷中,用非?鞓返目跉,向她低聲說:“現在你已是我親愛的妻子了,世界上唯一的愛人。除你之外,我永遠不會愛上別的女人。這是我鄭重的承諾。”
婚后第三天,蔣介石和陳潔如依照中國傳統,去溪口看望蔣介石的母親。他們帶著一批禮物前往。下轎時,陳潔如看見在一座很大的老式房屋的門前,立著一位略矮的婦人,蔣介石有些尷尬,忙向她介紹說,她是原配毛福梅,現在已經吃齋修佛,兩人只是名分上的夫妻。陳潔如倒是顯得大方而親熱,快步過去拉住她的手,稱呼大姐。之后他們都梳洗了一下,換上較為正式的服裝祭拜先人。
陳潔如似乎頗有旺夫運。她初識蔣介石時,他一無所有,而在他們結婚后,蔣介石的命運便發生了改變。
1922年陳炯明叛變,炮轟大元帥府,蔣介石與陳潔如涉險同登永豐艦,侍奉孫中山。后來蔣介石領導東征、西征,以及率軍北伐,陳潔如都曾隨往,形影不離。“蔣校長夫人”、“蔣總指揮夫人”、“蔣總司令夫人”,陳潔如之名,一時無人不曉。
從這時起直到1927年北伐勝利前夕,無論是蔣介石在粵軍高級將領任上,還是在黃埔軍校校長任上,直至最后領銜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期間,陳潔如始終相伴在側,獨享夫人風光。由于陳潔如受過中等教育,中、英文俱佳,各種社交場合,無不應付自如,蔣介石也深以為傲。夫妻兩人的感情此時也比較深,蔣介石幾次大的政治風波和磨礪,陳潔如都曾與之攜手同履,生死與共。
1923年2月18日,蔣介石接到孫中山從香港發來任命他為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的函件,于4月20日抵廣州,同年8月14日,蔣介石率團去蘇聯訪問,蔣本來極力勸陳陪他去,因陳拒絕去蘇聯,蔣只好寫信傾訴衷情。蔣回國后在奉化寫出訪報告,翌年就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這時,蔣、陳才有一個安定的家。毛氏和姚氏都在冷宮,而陳潔如獨享夫人的風光。
陳潔如為人敦厚,與蔣介石結合后,對于蔣介石原來的兩個兒子,均加以善待。她在上海、廣州或南昌時,總是盡可能地省下費用,接濟遠在鄉下的毛福梅。蔣經國1922年離開奉化進上海萬竹小學和浦東中學就讀期間,一直在陳潔如身邊,由她照顧,稱她為“上海姆媽”。
由于陳潔如與蔣介石結婚后,一直沒有生育,在廣州期間,經何香凝的介紹,領養了一個女嬰,征得蔣介石的同意后,取名“陪陪”,既與英語“嬰兒(baby)”同音,又希望她能帶來一個弟弟作陪伴。“陪陪”后來由蔣介石取名瑤光。
如果說年少的陳潔如對蔣介石更多是崇拜的話,蔣介石當時對陳潔如倒是真心相愛。1925年11月27日,姚冶誠帶蔣緯國去廣東,陳潔如正好在汕頭,蔣介石陪姚氏母子路過該地時,生怕兩人相遇,引起陳潔如不快,他在日記中寫道:“上午同冶誠將經汕,心殊怦怦,恐潔如不悅也。”寵愛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如此真摯的感情,在權力面前也脆弱得不堪一擊。天真的陳潔如沒有想到,自己也像一枚棋子一樣。當棋局走到緊要關頭時,輕而易舉就被棄掉了。
4.為了前途見異思遷
蔣介石正走到人生春風得意之時,北伐成功,大小軍閥紛紛和他牽上線,身邊又有嬌妻相伴,真是夫復何求?孫中山去世后,他也是接班人的有力競爭者之一。但是不久之后,他感覺到自己的位置并沒坐穩。
蔣介石在1927年4月12日突然發動針對共產黨人的“清黨運動”,掌握了國民黨的控制權。但僅僅4個月過后,他便受到來自三方的巨大壓力——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中的原國民黨左派勢力,擁有數十萬軍隊的馮玉祥,蔣的得力部下何應欽。分裂的國民黨南京、武漢兩派如果要統一,首要前提就是蔣介石下野。他沒有料到會有如此大的轉折,不得不黯然返回老家浙江奉化。蔣介石深知,要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牢固政治地位,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靠山。他光有兵權在手,不足以和那些資歷深人脈廣的野心家們競爭。
而若想有個牢固的靠山,光靠那套拜把子拉交情是不穩定的。真正穩定的關系只有利益關系,必須將利益雙方變成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才能保證不會出現意外。
可是去哪里找這個關系網,這根繩子又該怎么拴呢?
蔣介石突然想起自己曾經在孫中山的府上見過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和她的家人。宋家大女兒宋靄齡嫁給了山西首富孔祥熙,二女兒宋慶齡則是被大家尊敬的“孫夫人”,宋家長子宋子文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又攻讀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管理金融是一把能手。他們的父親宋查理早年在外國讀書,回國后從事傳教士的工作。他是最早開始追隨孫中山的革命人士,同時又是上海著名的實業家,財力雄厚?梢哉f宋家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革命聲望,抑或是同美國的關系,在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想到這兒,蔣介石又想起宋家那個還沒有出嫁的小女兒宋美齡。當時他的所有心思都在陳潔如身上,所以并沒有注意討好宋美齡,F在想起來,宋美齡的容貌身材都是千里挑一的,還是從美國留洋歸來的高材生。如果能跟她結成夫妻,那么他蔣介石就是孫中山名正言順的接班人。而宋家的經濟實力和爭取外援的能力,也將為蔣介石所用。
想到自己深愛的陳潔如,蔣介石雖然不舍得,但也不是完全放不下。地位的變化和權欲的膨脹,使蔣介石的擇妻標準有了新的變化。陳潔如缺乏高貴的出身、顯赫的門庭,無助于他將來的仕途。因此蔣介石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求娶宋美齡。
除了蔣介石,還有一個人對于蔣宋聯姻十分感興趣,那就是宋家大姐宋靄齡。她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蔣介石是人中之龍,他手中的兵權加上宋家的財力和人脈,將如虎添翼,一定能夠獲得更多的好處。
但是宋母和宋美齡都不同意這場婚事。宋美齡認為蔣介石年紀太大,而且有妻有妾,自己跟了他太委屈。而宋母堅持認為蔣介石不是基督教徒,不可以聯姻。就算蔣介石和宋靄齡私下達成了某種協議,也不能強迫宋美齡嫁給他。
蔣介石不是遇到挫折就放棄的軟蛋,宋靄齡也不是省油的燈。兩個人分頭采取了行動。
宋靄齡先是力勸母親宋老太太送到日本旅游。宋靄齡懂得,在宋氏家族中真正能夠左右蔣宋婚姻的人,無疑是老夫人。但如果母親遠行,這問題又當別論了。不但大姐說話的分量有所不同,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居于幕后設計策劃,促成事態向預期的方向發展。等到事情已成定局,生米做成熟飯,即使母親反對,也難以改變了。
于是,宋靄齡以局勢混亂為由,力勸母親暫避日本。
結果,宋老太太離開上海僅半年時間,蔣宋聯姻已成不可逆轉之勢。宋靄齡也懂得,男女情愛之事,政治權勢和經濟利益固然重要,但男女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完全得看蔣介石的努力。
而蔣介石也在加緊討好宋美齡。從1927年起,蔣介石日記中關于宋美齡的記載逐漸增多。成日“思念”、“致電”、“致信”。
5月18日,蔣介石自南京到上海參加陳其美殉國紀念會。上午7時,車到上海,蔣介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去看望宋美齡。這一天,蔣介石雖然照例在日記開端寫了一行字:“叛逆未除,列強未平,何以家為?”意指在陳炯明和“列強”尚未平定之前,不該考慮個人“成家”一類問題。不過,接連幾天,蔣介石都處于對宋美齡的思念中。5月28日日記云:“終日想念梅林不置也。”30日日記再云:“終日想念梅林。”這說明,蔣介石已經進入對宋美齡的相思狀態了。
1927年6月5日上午,蔣介石在南京接到宋美齡的來信。日記云:“接三弟信”。“三弟”,指宋美齡。宋寫信給蔣,這大概是第一次,至少,這是蔣日記中有記載的第一次。蔣不稱宋為“美妹”或“梅弟”,而稱之為“三弟”。在蔣看來,也許可以顯得更親密吧!接信后,蔣介石立即給他的“三弟”復電。7日早晨6時,蔣介石又起床給“三弟”回信。10日下午,登車赴滬,次日清晨3點到達,8點即轉車赴杭州參加市民大會。在有限的空當中,蔣介石仍然擠出時間,“往訪三弟”。12日,蔣介石從杭州回到上海,與“三弟”一直“談至午夜”。7月3日,蔣介石為參加上海特別市政府成立典禮,提前到滬,與宋子文、錢永銘、陳光甫等談話,爭取銀行家的支持。當晚,蔣介石與宋美齡等在鄉下小餐館聚餐,在日記中留下了“別有風味”的記載。兩天后,蔣介石設晚宴,款待上海商界頭面人物。宴后和宋美齡乘車兜風,到深夜1時才盡興而歸。次日上午,蔣介石在上海新舞臺召集黨員大會,發表講演。下午,探望“三弟”,拜會友人,然后再次探望“三弟”。
為了讓兩個人的關系更近一步,宋靄齡特意安排兩個人進行了一次短途旅行。蔣介石對這次旅行感到十分緊張,還特意向陳布雷求教“約會秘籍”。陳布雷是浙江聞名的文人,善于動筆桿子的人也相當善于搞浪漫。他為蔣介石制定了一系列的“攻略”。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