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后臨朝稱制執掌朝政
- 發布時間:2016-01-20 15:14 瀏覽:加載中
次
-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抱樸子·外篇》
東漢后期,繼位的皇帝常常年幼無知,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政治上更加黑暗,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跋扈大將軍
東漢的皇帝除了開國之初的光武帝、明帝和章帝外,幾乎都是在幼年之時即位,因而使得東漢政府當每一代皇帝即位之初,總是由皇太后臨朝稱制。這些年輕的皇太后,要掌握封建國家的專制權力,僅僅憑自身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依靠其他人才行。而她們所依靠的只能是兩種人:一種是她們的父兄,即外戚;另外一種 就是她們身邊的奴才,即宦官;实坶L大之后要奪回自己的權力,與掌握權力的外戚、宦官之間便會發生利害沖突,甚至于相互殘殺,從而使得統治中心十分不穩 定。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了鞏固皇權,對于外戚防范甚嚴。但是到了他的孫子章帝死時,章帝的兒子和帝年僅十歲,無法掌管政權。于是,由 他的母親竇太后臨朝聽政。竇太后一個女人,怎么有能力來治理國家呢?為了維持局面,她不得不尋求幫手,而最使她放心的就是自己的娘家人。于是,她便委任自 己的兄弟竇憲等掌握國家大權,由此,開始了東漢外戚專權的局面。
竇太后是大司空竇融的曾孫女。建初二年(77)被選入宮,入宮后,漢章帝特別喜歡她,第二年便立她為皇后。
竇太后被立為皇后之后,更是受到章帝的寵愛,可是,她進宮數年都未生皇子,當時就連普通百姓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道理。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沒 有皇子,將來她自己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母因子貴”的道理她十分清楚。因此竇太后的心理就變得有些扭曲,對生了兒子的妃子與貴人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 而后快。宋貴人生了皇太子劉慶,梁貴人生了和帝劉肇,竇皇后先是在章帝面前說壞話,挑撥皇帝與她們之間的關系,最終使得章帝疏遠她們,然后又用計害死了兩 位貴人,并且自己收養了和帝。
章帝去世之后,和帝繼立。當時,和帝只有十歲,竇皇后被尊為竇太后,臨朝稱制,執掌朝政。竇太后想,別說和帝不是自己親生的,就是自己親生的,也不如自己手握大權好。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使得自己長久地掌握大權,就必須找到一個十分可靠的人,誰又最可靠 呢?那就是自己的娘家人。于是,她先后把一大批親戚委以重任,如哥哥竇憲,弟弟竇篤、竇景、竇瑰等都擔任了要職。朝中文武大臣,地方刺史、郡守、縣令等都 有她的親朋故舊,“刺使守令,多出其門”。當時,竇氏滿門皆貴,其子弟親戚飛黃騰達,所受賞賜使東漢政府幾乎“倉帑為虛”。
竇氏家族 掌握大權后,不是想著如何把國家治理好,而是為非作歹,禍害百姓,把整個朝政搞得一塌糊涂,甚至于殺人越貨的事也敢做。其“奴客緹騎……侵凌小人,強奪財 貨,篡取罪人,妻掠婦女。商賈閉塞,如避寇仇”。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膽敢冒死進諫者,不是獲罪,就是遭致殺頭。如尚書仆射郅壽、樂恢因上書控告他們,先后 被他們活活逼死。一時朝中大員噤若寒蟬。
據史料記載,在竇氏四兄弟中,最跋扈者要數竇景,他不僅自己為非作歹,還放縱奴仆們作惡,這 些奴仆于青天白日下就敢欺侮婦女,攔路搶劫,洛陽城內的商販們一見到竇景的衛隊來了,便趕忙收攤關門,否則就會遭殃。竇憲本人還仰仗自己出擊匈奴有功,和 幾個弟弟大興土木,各自修建起豪華住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直到有一天,竇氏兄弟幾人突然意識到和帝是一個多余的人,他的存在不僅會給許多事情帶來麻 煩,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威脅到竇氏家族的存亡。如果這樣,倒不如趁現在早早除掉這個心腹之患。一不做,二不休,當下找來自己的心腹一起密謀策劃殺害和帝的事情。
但是,此時再謀劃已經有些晚了。此時的和帝盡管年齡尚小,但人卻聰明透頂,很有心計,竇憲等人的陰謀傳到了他的耳朵 里,讓他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意識到自己必須盡快做出對策,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進而他又想到能依靠誰來幫助自己呢?盡管司徒丁鴻、司空任隗等還可以信 賴,只是這事非同小可,萬一露出一點馬腳,就會全盤皆輸。思來想去,他認為內侍鄭眾是位可以依靠的人。鄭眾在和帝身邊已久,和帝也了解他,而且鄭眾本人也 是一個為人謹慎機敏、很有心計的人,辦事也比較穩重。于是,和帝便單獨和鄭眾商談此事。鄭眾聞言,果斷地勸和帝要先下手為強,否則會后患無窮,并為之設計 好了具體的方案。
竇憲率兵出擊匈奴班師回朝,和帝先派使臣到城外迎接,犒勞三軍,給他們很高的待遇,就如同沒發生任何事情一樣。待竇 憲他們進了城,和帝便下令關閉城門,派重兵駐守南宮和北宮,一舉收捕了郭璜、郭舉、鄧疊、鄧磊等,然后將他們全部殺掉。竇憲此時還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他在 慶功宴上喝得大醉,踉踉蹌蹌地被侍衛扶回家中睡覺去了。等到和帝派人去收回他的大將軍印綬時,他還在迷迷糊糊地做著美夢呢!
和帝感念竇太后的養育之恩,并沒有公開處死竇氏兄弟,只是命令他們離開京師,返回各自的封地,同時派出得力的官員隨同,監督他們的一言一行。等到了封地,馬上下令 逼迫他們自殺。只有竇瑰因平時表現尚好,也沒有參與策劃謀反,被免死罪。其他竇氏親朋故友,凡是依仗其關系做官的,一律被罷免回家,由此,外戚竇氏勢力已 經成為過去;鹿汆嵄娫谶@次對抗外戚勢力時功勛卓著,和帝為其加官晉爵,從此,宦官逐步掌握了國家權力,東漢政權開始由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
和帝年僅二十七歲便去世了,和帝的皇后鄧氏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鄧太后為了能夠長期把持政權,廢掉和帝的長子,立才出生一百多天的兒子殤帝即位。鄧太后 的兄弟鄧騭隨之掌握朝中大權。但數月后殤帝去世,鄧太后與鄧騭商議迎立和帝的侄兒為帝,即安帝。安帝年僅十三歲,大權仍由鄧氏掌握。鄧氏吸取竇氏覆滅的教 訓,比較恭謹守法,并且還能同宦官鄭眾、蔡倫等共同處事。但他們之間畢竟還是有某些利益摩擦,尤其是權力之爭是無法調和的,并不能長久共處。待到鄧太后一 去世,安帝的乳母王圣、宦官李閏等便誣告鄧氏兄弟,結果鄧氏一門遭到貶黜,鄧騭等兄弟子侄七人被迫自殺。安帝親政后,閻皇后的兄弟閻顯等及帝舅耿寶,并為 卿校,典掌禁兵;宦官李閏、江京、樊豐等共掌機要。形成了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朝政的局面。
安帝統治時期,政治更是不如以前,外戚宦官 相互勾結,“屬托州郡,傾動大臣。宰司辟召,承望旨意”,甚至于隨意假做詔書,胡作非為。安帝父母的陵墓在清河國,安帝時常派遣宦官去祭掃,他們便擅作威 福,“使者所過,威權翕赫,震動郡縣”。各地的官吏更是惶怖不可終日,他們“或邪諂自媚,發民修道,繕理亭傳,多設儲跱,征役無度。老弱相隨,動有萬 計”;鹿俚淖饦s橫暴,地方官吏的無恥諂媚與無度催征,使得老百姓深受其害。
數年之后安帝死去,此前太子因閻皇后進讒言而被廢為濟陰 王。閻皇后與其兄閻顯商議迎立幼小的北鄉侯為少帝。但不久少帝又得病去世;鹿賹O程等十九人共謀,發動了宮廷政變,殺死閻顯及其死黨,擁立濟陰王為順帝。 孫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西南)人。安帝之時孫程為中黃門,任事長樂宮,服侍鄧太后。安帝死后,孫程失去靠山,當北鄉侯病重之時,他認為時機來 到,便與人密謀反對閻氏,擁立濟陰王。此后,待北鄉侯一死,他們在京畿一帶發生地震時乘機起事,殺死了江京等人,擁立濟陰王為帝。孫程等十九人因擁立有功 同日封侯。孫程封浮陽侯,拜騎都尉,食邑萬戶。到了此時,宦官的聲望及勢力已經很高了,他們沒有辦不到的事情,竟然還可以收養兒子讓其承襲爵位。孫程病重 臨終之時,上書請求順帝把封國傳給兄弟孫美。結果,順帝不僅答應了他的要求,同時還封孫程養子孫壽為浮陽侯,繼承爵位。這時的皇帝在外戚與宦官的斗爭中, 已經完全成了傀儡。
順帝陽嘉四年(135),梁皇后的父親梁商以大將軍執掌朝政。永和六年(141),梁商去世,順帝又任命梁商的兒 子梁冀為大將軍繼續執掌朝政,外戚勢力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據說梁冀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伙,歷任執金吾、河南尹等職,一貫橫行不法。而他執掌朝政時,朝 政的黑暗就可想而知了。
三年之后,順帝死去,其子即位,是為沖帝。沖帝時年僅兩歲,于是,梁太后臨朝聽政,梁冀掌握大權。一年后沖帝 又去世,梁太后與梁冀共謀迎立質帝。質帝年僅八歲,自然大權仍由梁氏掌握。梁冀的專橫跋扈引起了質帝的反感,在一次朝會時他對梁冀說了一句“此跋扈將軍 也”,這下引起了梁冀的不滿。梁冀擔心質帝長大后對梁氏家族不利,又恨又怕,便指使左右,在質帝的食物中下毒,毒死了質帝。在宦官曹騰等人的支持下,梁冀 和太后商議,擁立尚未成年而又昏庸無能的桓帝即位;傅奂次缓,便娶了梁冀的另一個妹妹為皇后,這樣,梁氏的威權在朝中更是顯赫。
梁冀以大將軍的身份主持政事,而皇太后、皇后兩個妹妹圍繞在皇帝身邊,一個主外,兩個主內,內外結合,整個東漢政權就牢牢地掌握在梁氏手中了;实蹌e說參與 大事,就連行動也不那么自由。梁冀利用手中的權利,不僅在洛陽建有豪宅院落,而且在其他地方也修建了許多別苑。他在河南西郊有一個兔苑,有一個西域商人不 知梁冀兔苑的一些禁忌,誤殺了一只兔子,結果連累數十人丟掉了性命。朝廷中的大小事,都要由梁冀做主,百官的升遷任免,都要到他家中謝恩,然后才能到尚書 臺辦理手續。地方官每年進呈貢品,要先把上等品送給梁冀,隨后才把次一等的獻給皇帝。史料記載,梁冀失勢后,自公卿大臣以至故吏賓客,因牽連而死、免者, 多達好幾百人,一時“朝廷為空”。沒收的梁冀家產,拍賣后值錢三十多億,相當于當時東漢王朝半年的租賦收入。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