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人物死因】 |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 |
---|---|
【人物職業】 | 詩人 |
【所處時代】 | 唐朝 |
【主要成就】 | 新樂府運動主要倡導者、寫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 |
【相關書籍】 | 《白居易詩歌創作考論》 |
【相關資料】 | 白居易年譜 |
簡介:古代文人多以文采出眾為榮,大詩人白居易也是其中一位,但這位古代名人還兼著朝廷大臣的差,不過就這樣的一位文人卻也有自己的一些嗜好。...
簡介:第一百五十二章 吳郡詩石記 【題解】 吳郡,楚漢之際建,屢有興廢。唐武德四年(621)改名蘇州,天寶元年(742)復為吳郡,乾元七年(758)仍為蘇州。詩人于寶歷元年(825)三月,朝廷下詔,除蘇州刺史。五月五日到達蘇州上任,投入繁忙的公務。過了兩個月,...
簡介:第一百五十一章 策問第三道 【題解】 “策問”,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形式。以經義或政事等設問要求解答以試士。未發明紙之前,事先把問題,寫在竹簡上,叫策。這道策問就是元和三年(808)白居易為制策考官(府試官)時,《進士策問五道》的第三道。 問:大凡...
簡介:第一百五十章 荔枝圖序 【題解】 荔枝,產于廣東、福建諸...
簡介:第一百四十九章 與元九書 【題解】 《與元九書》是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寫給元稹的信。元稹與白氏齊名,世稱“元白”,他們的詩歌稱“元和體”。元氏的詩歌中也有許多諷諭詩,語言比較通俗。在詩歌成就上雖比不上白居易,但也有很高成就。 這封信是詩人論詩...
簡介:第一百四十八章 冷泉亭記 【題解】 冷泉,在杭州靈隱飛來峰下。唐朝時,冷泉流過的靈隱浦(又名石門澗)水很深,曾經通船航行。冷泉亭筑在水中,供人觀賞風景。入明,由于水道阻塞,亭已靠著澗邊,同本文所記已不可同日而語,大不相同了。當時,泉水從深潭底...
簡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三游洞序 【題解】 元和十四年(815)春,詩人同弟弟白行簡,自江州啟程赴忠州刺史任。時元稹自通州司馬遷虢州長史,于三月十一日,相遇于峽口,停舟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留別三日。本文就是詩人同元...
簡介:第一百四十六章 養竹記 【題解】 貞元十九年(803)三月,白居易書判拔萃科及第。同科及第者八人,詩人與元稹名列其中,同授秘書者校書郎。這個正九品上的小官,職在校讎典籍,刊正文章。詩人便在長安常樂里租賃了原宰相關播私第東亭。關播已于貞元十三年去...
簡介:第一百四十五章 廬山草堂記 【題解】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由于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彼此勾結,氣焰熏天,竟然派人刺殺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急請捕捉刺客。執政者認為諫官還未上疏,白居易是越權言事。加之,其母因為看花而失足墮井而死,他又...
簡介:第一百四十四章 寄韜光禪師 【題解】 《寄韜光禪師》之外,詩人還有一首《招韜光禪師》。禪師,對僧人的尊稱。韜光禪師,唐代杭州寺僧,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為空門之友,后移錫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贛縣)。詩題又作《書天竺寺》。天竺寺在浙江杭州市靈隱山飛來...
簡介:第一百四十三章 白云泉 【題解】 這首詩大約寫于寶年間(825~826)詩人在蘇州刺史任上。當時,朋黨傾軋,宦官專權,唐憲宗被宦官殺死,穆宗在位僅四年,敬宗上臺才二年,于寶二年又被宦官殺死。就是在唐敬宗短暫的兩年中白居易寫了此詩。 白云泉,在蘇州西...
簡介:第一百四十二章 池鶴八絕句并序 【題解】 “池鶴”,即詩人在洛陽履道里園亭中養的鶴。據說是在蘇州買到的兩只幼鶴,養在宅第履道里園中,不時觀鶴吟詩,有關詠鶴詩作多達十馀首,如《池鶴二首》、《感鶴》、《問鶴》、《代鶴答》、《鶴》、《代鶴》、《失鶴...
簡介:第一百四十一章 池上寓興二絕 【題解】 會昌二年(842)在洛陽作。白居易此時已七十一歲,罷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 “池”,詩人的住宅履道里中有園池,曾多次吟詠。白氏履道里宅有池,水可泛舟;樂天每命賓客,繞舡以百十油囊,懸酒病,沉水中,隨船而...
簡介:第一百四十章 春盡日宴罷感事獨吟 【題解】 題下原注:“開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薄伴_成”,唐文宗李昂年號。開成五年,即公元840年!按罕M日”,由于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日,俗謂之“月...
簡介:第一百三十九章 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 【題解】 本詩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以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時作。時詩人已六十七歲!皦舻谩,劉禹錫字,時為太子賓客,與白居易同在洛陽。太子少傅,太子賓客,均屬閑職。二人為摯友。詩人作《醉吟先生傳》自云...
簡介:第一百三十八章 憶江南三首 【題解】 《憶江南三首》,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陽所創作。題下小注:“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薄皯浗稀,《樂府詩集》云:“一曰《望江南》!稑犯s錄》曰‘《望江南》本名《謝秋娘》,李德裕鎮浙西為妾謝秋娘所制,后...
簡介:第一百三十七章 代鶴答 【題解】 詩人有《問鶴》一詩,即“烏鳶爭食鵲爭窠,獨立池邊風雪多。盡日踏冰翹一足,不鳴不動意如何?”有問,無答,也許這首詩就是對《問鶴》的回答。而且是“代”答的。 鷹爪攫雞雞肋折,鶻拳蹴雁雁頭垂。 何如斂翅水邊立,飛上云...
簡介:第一百三十六章 問鶴 【題解】 白居易非常愛鶴,他在洛陽買鶴、養鶴、寫鶴,甚至引鶴為知友。通過鶴,含蓄曲折地表現個人的思想與心情,甚至抒發其抑郁與不平。 烏鳶爭食鵲爭窠,獨立池邊風雪多。 盡日踏冰翹一足,不鳴不動意如何? 題曰《問鶴》。詩人寫了...
簡介:第一百三十五章 浪淘沙 【題解】 白居易寫有《浪淘沙》六首,這里選的是第四首。屬于詩人晚期詩作!独颂陨场穼偬平谭磺,《樂府詩集》列入“近代曲辭”。劉禹錫也有此題詩作。五代、北宋之際,詩人沿用此名另制新體,已成詞牌名之一。 唐人多以七言絕句...
簡介:第一百三十四章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題解】 元和四年(809)作于長安。當年元稹以監察御史于三月七日離開長安,往東川(今四川三臺縣,唐代為東川節度使所在地)奉使審案。元稹走后,詩人同弟弟白行簡與李建三人游曲江、慈恩寺,后到李建家飲酒。飲酒時記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