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第一次隨皇太后下江南,來到姑蘇的拙政園游玩,當他看到園內亭臺挺拔,樓閣迤邐,水色旖旎,奇花滿園爭艷的時候,他被眼前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了,他對當時的江蘇巡撫湯斌說:“拙政園是個好地方,可惜太美了。久居必損志”。后來的事實情況是:真的是誰住誰倒霉!
蘇州拙政園的大門
我們都知道全國最著名的四大古典園林是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和蘇州的留園,每一個園林都赫赫有名,都很早的時候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她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之高,和到底有多美,可想而知。蔣暉的所寫的《園林卷子》這本書里的拙政園是這樣的鶴立雞群,這樣高冷而精致的美,他是這樣說的:“拙政園,一直被放置在郡城志書園池卷的龐大檢閱陣容里,歷經興廢,深藏隱秘,卻如鯁在喉,以前,它是這樣的不合群!”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農歷九月,康熙皇帝南巡來到了蘇州,蘇州地方官當然會好好的接待,第一步安排皇帝游覽了拙政園,當時的拙政園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拙政園從海寧陳家被沒收為官府財產后,吳三桂女婿王永康霸占為自己的府宅,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朝平定三桂之亂,吳家的男女老少,全部被殺光了,拙政園也在前兩年被政府沒收,一些雕龍玉柱,楠木柱石都被運去北京,園子也改稱為蘇松常道衙門?滴趸实墼谧菊䦂@園走了一圈,印象并不怎么樣,一貫喜歡題字,寫詩的康熙皇帝,看完以后并沒有動筆,當天晚上到了蘇州葑門內的蘇州織造府公署去吃飯和看昆曲,后面幾次康熙南巡來到蘇州,再也沒有去過的拙政園,唯獨對虎丘是情有獨鐘。那么這么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為什么對拙政園不感興趣呢?那天看完拙政園以后,我們也終于明白了,這里建造的太美了,這里處處是景,處處渾然天成,處處歌舞升平,園林的確是生活的好地方,很多人都會玩物喪志,絕大多數園林總是傳不過三代,正所謂“刻他一部稿,討他一房小”;实郛斎惶矚g這里,他的心里面清楚,明清的士大夫階層在營造著自己的小天地過著詩情寫意的生活,還會管那些窗外事嗎?而這時歐洲的一些國家,已經在尋找海外市場,開始殖民了,國外的青年們已經在揚帆遠航,而我們在園林里長大的年輕人會有怎樣的出息呢?這是康熙皇帝的擔憂,后來的歷史,不幸給他言中了,園林的主人像走馬燈式的換來換去,曾經是三十幾次易主,幾乎是誰住誰倒霉,住的最長還是明朝閶門外下塘大戶人家徐氏住的時間最長,住了一百多年。
拙政園卅六鴛鴦館內景
明正德四年(1509年),有一位叫王獻臣的官員,官場失意,回到了蘇州,在蘇州城的東北角找了一塊地建造了拙政園,他是園內第一任園主,他取名拙政園是有典故的,是表明自己“絕意乎寵榮之事”,他本人是進士,做官做到御史,因為隊伍站錯了得罪了東廠,先是被解除了官職,而后又吃了官司,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回到了蘇州老家。在造園子的時候,自嘲自己為“拙者”,耳邊不論“朝廷寵幸之事”。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都傾住在了拙政園上,在1533年,請自己的好友文徵明設計了園內的三十一景,內容包含了堂,樓,亭,軒,檻,池,臺,塢。澗所有古典園林的精華元素,不過今天的拙政園景和這樣的三十一景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主要是園主的變化,太過頻繁。
拙政園西部花園的貼水走廊
前面的章節里提到的徐氏家族在這里住了一百多年,徐氏家族是從王氏家族轉手過來的,就是拙政園主人的第一次易主,這還引出了王獻臣家族的奇恥大辱!王獻臣的兒子是個嗜賭成性的公子哥,在一次賭博中就糊里糊涂地把拙政園輸給了在蘇州閶門做貿易生意的徐少泉,其實這是徐家的一個陰謀,在蘇州圖書館一本手稿本《識小錄》就對這段歷史有了詳細描述:“曾叔祖徐少泉,用一千兩銀子和王御史兒子賭,我叔祖暗地用六面都是紅色一點的骰子一下子擲出來,這個王家不肖子惘然不知,這樣拙政園就歸了徐家”。真的是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
拙政園荷風四面亭
景色美麗的園子其實是一個封閉的世界,長期居住在這樣的環境里,當然會消磨人的進取心,蘇州園林的主人的后代,大多沒有出息。拙政園的歷史,就是一會被人霸占了,一會兒被出售了,一會兒又是成為官衙的所在地,一會兒又成為了太平天國領導人的辦公場所,一會兒又成了學校,主人走馬燈似地換個不停,到了明代晚期,就已經被分割成三個園子了。
西部的園子,在太平天國運動以后,本來是汪姓家園,在1871年,賣給了蘇州富商張履謙,張的曾孫女所寫的《補園出岫》有記載,主人有相當的文化素養,買到了園子后進行了大量的修繕,像留聽閣,卅六鴛鴦館,與誰同坐軒都是園林中極品,在那個時代造出這么精美的園林,實在精湛。
留聽閣
卅六鴛鴦館
光緒二十年(1894年)張履謙又獲得文徴明《王氏拙政園記》的石碑,重摹上石,后來建了“拜文揖沈之齋”,張和他的孫子紫東都非常愛好昆曲,所建的卅六鴛鴦館,其頂層結構為“卷棚頂”,音響效果極佳。
拜文揖沈之齋
中部園子是全園的精華,以水圍繞四面錯落有致布局,東南角,西南角,西北角,東北角都有精心的安排,各個單元的景色都精彩紛紜。有園中園的枇杷園,以建筑為主的見山樓,以土山為景的繡綺亭,還有船坊特色的香州,有飛跨水上,曲線優美的小飛虹,還有《紅樓夢》里的大觀園里“開門只見迎面一帶翠嶂的”的假山,面積很大,景點很多,但又風格統一。
見山樓
香州
曲線優美的小飛虹
繡綺園
而中部景色最經典的是拙政園借景北寺塔園,這是去拙政園必須知道的景點,設計大師將離拙政園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園中,那巍峨挺撥的北寺塔聳這在亭后的云霄中,非常的壯觀,這也就是“涉門成趣”“入園見塔”景觀。在蘇州的城市規劃中也規定了:從北寺塔到拙政園間,所有的建筑不得遮擋“入園見塔”。
拙政園最著名的借景北寺塔
我們是從拙政園的東部進入的,我們一進入就開門見山,立刻就吸引了我們。明崇禎四年(1631年)園東部的荒地十幾畝就被當時的刑部侍郎王心一購得,在他的悉心經營下,于崇禎八年(1635年)落成,當時取名“歸田園居”有秫香樓,芙蓉榭,泛紅軒,蘭雪堂,桃花渡,竹香廊,紫藤塢,放眼亭等等名勝,還有一些山石仿了峨眉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