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實業叢報》創刊——1913年中國歷史大事記
- 發布時間:2017-09-18 21:20 瀏覽:加載中
次
- 1913年5月1日,《中華實業叢報》創刊于上海,月刊。發起人為吳稚暉、莊澤定、李經宜和汪文溥,主編為汪文溥。該刊是民國初年大型實業雜志之一,首期發行5000冊,二期8000冊,后各期發行量為千余冊。
民國初年,隨著帝制的覆亡和部分封建禁令的解除,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了希望。不少文人紛紛開始鼓吹發展實業,實業雜志數量猛增。吳稚暉、汪文溥等創辦了該刊。第一期《本報緣起》中說:“民國既建,首患在貧,藥貧之方,唯在實業。乃一年以來,工輟于肆,商滯于途,進步弗聞,轉乃退化,特組織之未善,抑亦鼓之無方。同人謬抱杞憂,愿以筆為舌,為吾國實業界抽秘廣思,辟途導線,創編是冊,定名《中華實業叢報》。”其宗旨是搜集中外條約專章、剖析利弊得失,以喚起國民挽回利權;進行實業調查,探討改進發展之策;介紹國外管理規章,完善團體組織,講究制造之術,以利商戰。目的是“請以世界之觀念,謀吾國之生存;以芻蕘之采揖,供當局之研究”。該刊注重實業調查,“本報以提倡實業為唯一宗旨。望海內各大工廠公司,各以組織內容,隨時報告,藉資研究。其熱心實業諸君,能以制造新法,或試驗良規,調查見示,尤所歡迎。并當擇優敦請人社,贊助編輯。實業發明,動關學說,倘有湛精理化、振聵發朦,更所崇拜。至海外貿易,挽回利權,尤為有益國家,并祈環球壯游巨子,不吝教督”。所調查內容,刊載于紀事欄內,這是該刊最有特色的欄目。
該刊調查的重心,圍繞著各省商辦鐵路收歸國有,漢冶萍公司主權和輪船招商局局產劃分三個大問題展開,這三件大事集中反映了中國工商業資產階級和袁世凱政府及外國勢力之間的矛盾和斗爭。該刊對三件大事的評論和報道,占全部社論和紀事內容的一半以上。
1.各省商辦鐵路收歸國有。1912年底到1914年4月,袁世凱政府以“統一路政”為名,先后將鄂、川、湘、蘇、豫、晉、皖、浙八省商辦鐵路收歸國有。袁世凱的鐵路國有推行得很順利,除河南、浙江外,各省沒發生抵制活動,除該刊等少數刊物外,輿論界沒有給予猛烈抨擊。汪文溥作為浙江抵制國有風潮的積極鼓動者,該刊成為抨擊浙路國有的輿論陣地。在各省商辦鐵路公司中,浙江鐵路公司資本最雄厚,經營最卓著,它的筑路成本最低,通車里程最長,是唯一能獲取利潤的商辦鐵路公司。因此,袁世凱政府實行鐵路國有,各省商辦鐵路紛紛交歸國有,而浙路公司進行了堅決的抵制。1914年4月,袁世凱政府向浙路開刀時,該刊第12期發表了《浙路國有平議》的社論。質問袁政府:“完全商辦之碩果僅一浙路,寧忍必摧折以至于盡?況借款筑路,原以己辦力不勝則求助于人,若其路已垂成,又何為坐令他人人室?”所謂浙路國有,實則為英國所有,路權喪于外人。“為大局計,不應令此路折人中英公司也。浙路之所謂國有,特過渡上之代名詞,實則英有。政府及公司,未嘗以此為諱。就國家一方面而言,有清之季以迄民國之初,幾舉全國之路,概以讓之外人。”在浙路國有問題上,該刊還指責了著名的立憲派人士、浙江昔日保路運動的組織者湯壽潛。湯在清末領導了收回路權運動和保路運動,而且長時間地抵制了袁政府的借債筑路政策及其對浙路的攫奪。但湯最終被迫交出浙路時,引起了浙路公司內部部分股東的憤懣,汪文溥曾在股東大會上反對交路。當股東大會通過浙路交歸國有的決議后,該刊譴責湯運動軍警,壓服股東,并披露湯等人與政府磋商的內幕,指責湯為賣路的罪人。
2.漢冶萍公司的主權歸屬問題。漢冶萍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清政府倒臺后,盛宣懷無力再維持對公司的絕對控制,引起了民國初年漢冶萍公司主權歸屬的糾紛。1912年初,避居日本的盛宣懷鑒于自己是公司的最大股東。清王朝親貴奕勖、載澤、載濤等人在公司擁有大量股本,怕公司財產被臨時政府沒收,便與日本政府簽訂《漢冶萍中日合辦草約》,引起全國公憤。汪文溥與盛是同鄉,又是支持盛的漢冶萍公司股東聯合會的發起人,于是,便為盛洗涮開脫,該刊曾發表日人島田久米太郎的文章,說中日合辦草約,源于臨時政府向日本籌商借款濟急,責任在于南京臨時政府,借以轉移國人對盛的憤怒。中日合辦風波過后,漢冶萍公司又陷入交歸國有與維持商辦的爭端,卷入了鄂、湘、贛三省地方政府與之爭權的矛盾之中。汪曾是漢冶萍公司國有主張的支持者。1913年3月,盛重掌漢冶萍公司大權時,汪又改變其主張,轉而維護商辦。1913年5月,熱河都督熊希齡、江西都督李烈鈞商議將公司歸湘、鄂、贛三省全合辦,該刊抨擊熊、李借用外債以解決漢冶萍舊債問題的設想,而當盛宣懷向日本大舉借債時,汪又支持盛的借債舉措,該刊宣稱公司“今日之計,舍急進籌款無他策;急進籌款,舍借外債無他策”。同時反駁反對借款的輿論。
3.輪船招商局局產劃分問題。1912年,實業界名不見經傳的廣東人劉問芻宣布組織了一個新公司,欲以800萬元收買輪船招商局的全部財產,輿論大嘩。對新公司的背景猜測紛紜。該刊披露劉僅為新公司的代理人,其背景為宋教仁、于右任等國民黨要員,并認為國民黨人收買招商局是為了以局產向外國銀行抵押巨款,它警告說:“若輕擲已成之局,貿為抵押之品,甚或潛相引渡,人方為虎,我方為倀,則直蓄心破壞,可以實業界公敵視之。”
新公司收買招商局未果,但引起了招商局劃分局產、填發新股票等內部變革。招商局股東為防止他人效法新公司的辦法,以高于股票價值,低于局產實際價值的價格收買局產,便于全部局產重新審查估價,于本局之外另設積余公司;同時,填發新股票,使股票價值相當于局產的實際價值。該刊發表文章支持招商局的改革。
招商局的變革引起袁世凱政府的干涉,交通部命令公司取消新股票,引起股東憤懣。輿論界又紛傳政府欲將招商局收歸官辦,實行航路國有。為此,該刊發表社論,指責交通部的干涉,說設積余公司,填發新股票,完全是“公司執行營業內部應辦之事,議決于董事會,通過于股東大會。乃政府之一部可以命令取消之作為無效。此真五洲萬國所未有之創舉也”。認為航路國有,目的在于動用國家強權,攫奪招商局已有之利。
由于袁世凱政府強行將各省商辦鐵路收歸國有,對漢冶萍公司和輪船招商局存有攫奪之心,使汪文溥等人對政府的實業政管和國豪實業前涂感失望,他們期望共和改制,國民一體,實業會興旺發達,但袁政府卻嚴酷剝奪商民,束縛實業發展。以鼓吹實業為己任的該刊,也無存在的必要了。因此,1914年9月,該刊發表了《本報臨別贈言》:“諸君猶憶本報開始出版宣言書乎?‘請以世界之觀念,謀吾國之生存;以芻蕘之采輯,供當局之研究。’誠以吾國為全球實業之天府,呼吁而鼓吹之為有藉于筆與舌也。雖然,一年以來,本報所希望于國人者日益勤,而國人所以應本報之希望者日益懈。進而推求其故,則國人固不任受其咎。所以致此,有根有源,而實業界遂現一大怪象。吾為此懼,將欲善刀而藏,請更為禹鼎之鑄。”政府政策“循是不變,吾國寧特實業無幸而已,亡國滅種,翹足可待。吾見袞袞諸公,將欲求為猶太亡奴,供人魚肉而不可得也。本報亦何必以覆瓿之文,取厭讀者之耳哉。敬從此辭”。該刊宣告?。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