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看上去是我國在歷史上1個不值一提的時期,許多人乃至不清楚兩晉指的是啥,甚至有,竟然說兩晉是南晉和北晉,確實是笑死人了。事實上,兩晉是一個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期和民族融合期。所謂的五胡亂華就發生在那個時代,起因是什么呢?那就不得不從西晉時的內憂外患說起了。
我們對于三國歷史都比較感興趣,其實三國之后就是西晉了。當初司馬懿奪取了曹魏政權后,還不敢擅自廢立,可是到了他的兒子司馬師的時候,已經非常不安分了,把支持曹氏的大臣全部誅殺。
而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那更是不可一世,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的就是這個事。司馬昭猖狂到什么程度呢,他居然敢命令自己的人沖進皇宮誅殺皇帝曹髦,事后又殺死這個勇士為自己開脫罪名,可謂不擇手段。到了他的兒子司馬炎,終于廢黜曹氏皇帝而自立,這就是晉朝的開始。
晉朝初立,擔心蜀國和吳國的臣民反叛,因此將兵力放在南方,因此造成了北部兵力空虛。為了彌補這一情況,西晉朝廷對北方少數民族采取懷柔政策,防止民族矛盾激化?墒鞘虑楹懿磺,外患暫時消除了,可是內亂起來了。
這是一場皇族為了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叛亂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八王,這場歷時十六年的內亂,使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
那時候,長城內外的眾多游牧民族趁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了許多非漢族政權,這其中的五個主要少數民族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史稱五胡亂華。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匈奴王劉聰部下石勒,率軍殲晉軍十多萬人于苦縣寧平城,并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后殲滅三萬余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其弟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并大肆發掘陵墓、焚毀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
公元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公元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俘虜晉愍帝。317年晉愍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一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
東晉也不太平,而且晉朝宗室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完全依靠士閥大族,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國家遲遲不能富強。東晉初期,愛國志士祖逖,聞雞起舞,時刻希望收復北方故土,可是處處被東晉元帝司馬睿掣肘,不能施展自己的才氣和抱負,成為可惜。后來大將軍桓溫也屢次北伐,多有收獲,可是在第三次北伐時卻受制于王謝勢力而未能如愿。
這一點和宋朝極為相似,兩宋交替時期,南方愛國將士極端渴望收復失地,可是朝中權貴卻處處干預。岳飛在南宋初期屢敗金軍,在河南郾城大戰中打敗金軍主將金兀術,可惜宋高宗趙構的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最紅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殺害,實在是人神共憤,讓人聞之垂淚。
東晉時代,士閥大族生活極其腐敗,出現了著名的豪門斗富現象,最著名的莫過于石崇與王愷之間的故事了。據史書記載,王愷家中洗鍋子用飴糖水,石崇就命令自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王愷為了炫耀,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石崇用更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
晉武帝把宮里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石崇看了便用鐵如意把珊瑚樹打碎,王愷氣極,石崇說:“不足多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每株都大于王愷的珊瑚樹,看得王愷心亂如麻。如此權貴,只顧窩里斗而不思進取,國家焉能不亂,北伐焉能不敗。
不過呢,相比兩晉,兩宋羸弱的原因是不同的。北宋太過于重文抑武,重內輕外,導致邊防空虛,契丹和金人得以有機可趁。宋朝的財力非常雄厚,可是那時候流行好男兒不當兵的說法,因為生活太安逸了,誰愿意去邊塞苦寒之地打仗送死。
清朝對外戰爭屢戰屢敗的原因更是另當別論了。其實清朝是中國歷史上軍事相對比較強大的時期,但是有一點就是滿清興起的文字獄對國人的智力和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造成了嚴重破壞。當時西方已經進入到了熱兵器時代,而清軍普遍使用冷兵器,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清軍雖然沒有內訌,但是打仗積極性不高,可能跟過了幾百年的太平日子有關。再加上武力遠不及西方,打不過人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