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題主要提供關于宇宙方面的知識科普文章。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20億光年,甚至更大!
簡介:看到水星的名字,人們腦海里總會產生這樣的聯想:水星上面有水嗎?水星和水有何關聯呢? 很早的古代,日、月和五顆行星能被肉眼觀測到。它們在天空有移動而且明亮,能發出連續不斷的光,而那些遙遠的星星,看來位置穩定,閃閃爍爍。我們的祖先就給了日、月、...
簡介:有1300個地球大的最大行星 木星是顆巨大的行星。在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木星是最大的一個。它的直徑是14.3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1倍多,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這意味著,倘若木星是個中空的圓球,它里面能放下1300個地球。木星是太陽系行星中的頭號巨人。 木...
簡介:俗話說物極必反,可見事物都是存在對立面的。那么宇宙中的物質會不會有與之對應的反物質呢?什么這是反物質呢? 反物質是和物質相對立的一個概念。眾所周知,原子是構成化學元素的最小粒子,它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
簡介:自從存在宇宙島的說法提出以后,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星系和星系團。 1953年,著名天文學家德伏古勒分析了亮星系的分布,提出了超星系團的概念,也稱作二級星系團。他認為,本超星系團直徑約2500萬光年,由本星系群、室女星系團、后發星系團及一些小的星系和...
簡介:在宇宙產生之初,產生了不均勻的物質。在后來宇宙膨脹過程中,這些不均勻的物質由于引力的作用,逐漸收縮成一個個“島嶼”,這就是星系,人們將其形象地稱作“宇宙島”或“島宇宙”。 提起宇宙島,可追溯到意大利布魯諾關于宇宙中恒星世界的構想。1755年,德...
簡介:1806年,瑞典化學家貝爾采留斯在法國隕落的“阿列”隕石中首次發現有機化合物,進而成為前所未有的碳球粒隕石的收藏創始人。近百年來,許多科學家對碳球粒隕石進行有機化學研究。然而在此期間,對隕石中有機化合物起源問題的爭論也從未停止過。一些科學家認...
簡介:1960年,射電天文學家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觀測到一個叫3C48和一個叫3C273的射電源。結果發現它們都是很暗的藍色星。天文學上稱它們為類星射電源,簡稱類星體。 1963年,科學家施米特又重新研究了3C273的光譜,發現它有紅移現象,且紅移值很大。當一顆恒...
簡介:在茫茫宇宙有許多現象,人們還無法用我們今天的眼光和科學知識去理解和想像。 美國天文學家莫里斯等人利用國家天文臺的大無線陣,觀察到銀河系中心有一道由星際圓盤伸延而出的巨型氣弧,它“頗為壯觀,與銀河系圓盤幾乎垂直”。我們就稱之為“銀河氣...
簡介:生物進化的過程如此漫長,把它和恒星演化的時間去對比沒有什么不恰當。我們知道,天上有的恒星那樣年輕,甚至爪哇猿人曾經是它們誕生的見證人。在這種恒星周圍的行星上,目前高級生物還來不及形成。我們也知道,大質量恒星發光發熱只有幾百萬年,這對于生物...
簡介:黑洞的所謂“黑”,表明它不向外界發射和反射任何光線,因此人們無法看見它,它是“黑”的;所謂“洞”,是表明任何東西一進入它的邊界便休想再出去,所以它活像一個真正的“無底洞”。黑洞為什么有這樣的特性?這是因為它有極其強大的引力場,以至于任何東...
簡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生物絕滅事件,除了6500萬年前中、新生代之交的恐龍等滅絕外,就是古、中生代之交的生物滅絕,距今在2.5億年左右,這是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據統計,生物種數減少90%以上,這次生物滅絕主要發生在海洋。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勞普等...
簡介:飛碟究竟是什么?它來自何方?許多飛碟愛好者和見過飛碟的人,都會作出同樣的回答:它是外星人向地球派來的使者。的確,人們對飛碟的探討有可能涉及到“球外文明”的世界。也就是地球外有沒有生物,特別是有沒有高級的有智慧的生物——“宇宙人”的問題。人...
簡介:生物進化的過程如此漫長,把它和恒星演化的時間去對比沒有什么不恰當。我們知道,天上有的恒星那樣年輕,甚至爪哇猿人曾經是它們誕生的見證人。在這種恒星周圍的行星上,目前高級生物還來不及形成。我們也知道,大質量恒星發光發熱只有幾百萬年,這對于生物...
簡介:1972年春的一天,年輕的蘇格蘭天文學家羅倫,在格拉斯哥大學圖書館翻尋資料,一份非常有趣的記錄引起了他的極大注意。記錄是由挪威教授史托馬留下的。記述他于1928年4月3日在荷蘭菲利浦實驗電臺工作時,為了校正一座PCJJ電臺,無意中收到了一些奇怪的、每隔3...
簡介:1988年,美國和前蘇聯在地球軌道上同時發現了一顆來歷不明的衛星。起初,前蘇聯以為這顆衛星是美國發射的,是美國“星球大戰”的衛星。而美國則以為是前蘇聯發射的。后來,美蘇雙方經過外交途徑進行接觸和討論,才明白這顆衛星并不是他們發射的。那么發射這...
簡介:魔潭、異河、怪丘 宇宙中最強大的引力場,掘說就是黑洞,它所產生的引力使光都無法逃脫。正是這番緣故,科學家到現在還無從確認這種極端黑暗的天體殘骸究竟存在于何處。 不過,人們已經發現在地球上也存在著某種強引力場,被猜測得最多的是著名的“百慕大三...
簡介:在星空中的“黃道”(地球公轉軌道的投影)上,有4顆明亮的1等星,而且它們彼此間的相隔也大致差不多,基本上可以作為一年中四個季節的代表星,所以人們習慣把它們稱為“四大天王”。這4星分別是:獅子α、天蝎α、南魚α和金牛α。金牛α出現在冬夜中,在希...
簡介:1928年11月,中國留美學生張鈺哲,在美國葉凱士天文臺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這是中國人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因此成為中國現代天文學史上的一大光榮記載。 當時,張鈺哲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他利用葉凱士天文臺的60厘米反射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當他檢查拍...
簡介:1983年1月~1983年11月間,美國發射的一顆紅外天文衛星,在獵戶座方向兩次發現一個不知名天體。從某些情況還表明它在空中有穩定的軌道。 1988年12月,前蘇聯科學家通過地面衛星站發現地球軌道上有一顆神秘的巨大衛星出現,當時他們以為這是美國“星球大戰”...
簡介:在許多人的眼中,我們生活的地球應是一個圓形的,其實不然,在這個“圓滿”的地球上,有許多難以愈合的傷口,誰也不知道那“傷口”是怎樣形成的。幾萬年過去了,至今仍留給我們許多未解之謎。 地球上最大的傷口是東非大裂谷和海底深處的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