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眾所知的四大美女,但對于四大美男,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小說版本四大美男分別為:潘安、鄒忌、蘭陵王、衛玠,而把宋玉歸為了才子。
古代四大美男復原圖 個個才貌雙全
潘安——天下第一美男
人們常用“貌似潘安”來夸贊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儼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么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
———“美姿儀”。潘安在當時已經擁有一大批死忠的“粉絲”了!妒勒f新語》中記載,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會有大批少女追著他。追著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給他獻花,又是給他獻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夠滿載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
雖說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著他,潘安卻一點都不為所動。在對待妻子這一點上,潘安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門望族,比潘安家的門第要高,兩人算不上門當戶對。因為潘安既是美男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倒也愿意下嫁給他。潘安對他老婆是癡情得很,非但老婆在世的時候絕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還念念不忘。在妻子過世了一年之后,他寫了三首《悼亡詩》。在中國文學史上,這三首《悼亡詩》是具有開創意義的。因為當時婦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詩》之前,幾乎沒有出現過懷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寫得很好,喜歡寫哀誄之文,可以說是個憂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長相是沒得說,也算得上是個感情專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卻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樣令人欣羨,反而帶有些悲劇色彩。他的政治道路還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賈南風和她的侄子賈謐為首的賈氏集團。那個時候正是賈氏集團呼風喚雨的時候。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攪入了這場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這次奸計得逞,潘安終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亂后,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個滅三族。
縱觀潘安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專情和政治上的罪惡于一身,是個復雜矛盾的生命個體。如若后人只記得他的美貌,那無疑是把他簡單化了。在燦若星辰的蕓蕓美男當中,潘安能夠在千百年歲月的洗禮之后,仍然作為一個美男子的符號被現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橫溢的才華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曇花,內外兼修才是硬道理。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名灑潘江陸海云爾”。自古潘安與陸機齊名。潘安詩歌名列鐘嶸《二十四詩品》上品,另外唐太宗親自為《晉書》陸機傳作序,則證明了陸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情著稱,而潘安在西晉時期將賦這一文體發揚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賦》、《閑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秋興賦》、《芙蓉賦》、《射雉賦》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蘭陵王——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北朝時期的蘭陵王也是給后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
關于蘭陵王,有一個十分著名的傳說——他相貌過于柔美,不足以威攝敵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戰場。洛陽之戰,北周攻擊洛陽一帶地區,圍城卻沒有攻下。段韶、斛律光與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了500名騎兵沖進北周的軍隊,到達被圍的金墉(現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面具,城中的人不確定其是敵軍還是我軍,高長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張美貌絕倫的臉,軍心振奮,于是大捷
但究其真實歷史,并未有蘭陵王因面貌過美而帶面具的記載!侗饼R書》等史書記載:“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明確記載他戴的是頭盔不是面具。史書中的東魏北齊西魏都有“鐵面”裝備的軍人出現,也就是頭盔和鐵護面一體的,必須摘下頭盔才能露出臉的重騎兵防護裝備,并非后世所流傳的面具。盡管如此,蘭陵王的美貌卻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侗饼R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長子文襄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侗饼R書》中記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記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蘭陵王半生戎馬,戰功赫赫?蛇@給他帶來榮耀的同時,也帶來了厄運。邙山大捷后,后主高緯問他:“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開始有所忌諱。蘭陵王察覺皇上對他的敵意,便開始收受他人賄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愛財的人不愛權),后又聽從別人建議稱病對朝政退避三舍?删褪侨绱诵⌒闹斏,蘭陵王依然沒有躲過被賜死的命運。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而蘭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死前燒掉所有債券。
宋玉:大才子
宋玉,又名子淵,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漢族,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后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后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戰國后期楚國辭賦作家。
古代的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當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來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華卓越,讓許多女性心馳神往。
宋玉貌美之說流傳千古,但他到底怎么個美法卻已是千古之謎,因為他連一張畫像都沒有留下。但我們可以從《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中,意會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據《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登徒子跟楚王匯報說宋玉是個美男子,他能說會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萬不要讓宋玉跑到后宮。聽了這話,宋玉自要反擊。他跑去跟楚王說,請您來做公證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還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說,天下的美女莫過于楚國,楚國的美女又莫過于我的家鄉,家鄉的美女又莫過于我隔壁的一個鄰居———東鄰之女。我家隔壁這位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毛像鳥的羽毛那樣挺拔,肌膚像白雪,腰很細,牙很白。就是這樣一個絕代佳人趴在墻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動心,我難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嗎?相反登徒子不是個好東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頭亂發,兩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齒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駝背,又滿身是疥瘡。登徒子卻很喜歡她,跟她一連生了五個孩子。你看只要是個女人,登徒子就會喜歡,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實用當今的觀點來評判,登徒子不棄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稱贊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這樣一忽悠,楚王竟然給說暈了,判定登徒子是個好色之人。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從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罵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詞。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在文學史上,宋玉創造了好幾個第一。他是第一個寫悲秋的,也第一個寫女性的。他對女性經典性的描述,對后世曹植等人影響非常大。宋玉《神女賦》中的神女,體現了先秦女性美的觀念,她在漢民族集體意識中積淀為一個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從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當文人欲表達女性的美艷時,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回溯到這個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賦》和《高唐賦》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讓后人垂涎了幾千年。他留存下來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辯》確信為他所作。
關于宋玉身世的記載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貧寒之家,為了謀求政治上的出路,曾經到過楚國的京城,在楚王的身邊做了文學侍從,據說也一度受到楚王的賞識。但宋玉實際上不善為官的,不合于時,最后還是離開了朝廷,重歸鄉野,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人生。
4, 衛玠:看死
出生地不詳,西晉人。生得“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的街上游玩。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壁人”。
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無數艷麗女子爭相圍觀,使他一連幾天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于累極而病,一病而亡。見《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衛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墻。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這位帥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晉時期人士,長得極美,美如珠玉,粉絲多得可以組建一個正規師,這不是吹牛。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絲”們包圍了,“觀者如堵墻”,看他的人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衛玠可能當場就暈過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這就是典故“看殺衛玠”的由來。這場由美麗導致的悲劇真是讓人嘆為觀止?蓱z衛大帥哥就這么香消玉殞了,不能不令人扼腕。 )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們怎么死的?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可謂是家喻戶曉,對于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是誰就不是那么多人知道的了。這也是男權社會的一種表現。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向來有多種版本和說法,但較為集中的意見是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這些美男子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才貌雙全,文學、音樂修養極高。不過我比較有興趣知道他們的結局怎么樣了。
潘安
人們常用“貌似潘安”來夸贊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儼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么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
潘安史書上直接說潘安長得漂亮的就三個字———“美姿儀”。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氣質又好。雖說書上并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幾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時候他就已經有了一批死忠的“粉絲”了!妒勒f新語》中記載,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時候,總有大批少女追著他,那絕對就是個追星的架勢。追著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給他獻花,又是給他獻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時候,都能夠滿載而歸,這也就成為了“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
潘安的長相是沒得說,也算得上是個感情專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卻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樣令人欣羨,反而帶有些悲劇色彩。他的政治道路還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賈南風和她的侄子賈謐為首的賈氏集團。那個時候正是賈氏集團呼風喚雨的時候。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攪入了這場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這次奸計得逞,潘安終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亂后,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個滅三族。
宋玉
宋玉,又名子淵,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漢族,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后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后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戰國后期楚國辭賦作家。
關于宋玉身世的記載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貧寒之家,為了謀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國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邊做了文學侍從,據說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賞識。但宋玉這個人實際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于時,所以最后還是離開了朝廷,重歸鄉野,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人生。
蘭陵王
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北朝時期的蘭陵王也是給后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
蘭陵王貌美、勇猛、愛兵如子、私生活嚴謹,近乎完美。但他也有個缺點:貪財。在他家門口,行賄的人絡繹不絕,這點是很遭人非議的。他的部下相愿曾經問他,你已經地位這么高,這么富有,你干嘛還要去貪財?蘭陵王默不作聲。相愿接著說,大概你是怕自己功高蓋主,所以特意想要弄出點污點來吧。但你現在想往自己臉上抹黑,實在是沒有用的;噬弦δ愕脑,這正好是個把柄。蘭陵王流著淚跪下說,你說得對。相愿說你應該功成身退。蘭陵王聽取了他的建議,變得消極起來,打仗也沒這么起勁了,生了病也不去治療了,想把病搞大一點,可以早點退休。但是就這樣還動作太慢,不久就招來了殺身之禍。
衛玠
出生地不詳,西晉人。生得“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的街上游玩。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
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無數艷麗女子爭相圍觀,使他一連幾天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于累極而病,一病而亡。見《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衛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墻。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這位帥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晉時期人士,長得極美,美如珠玉,粉絲多得可以組建一個正規師,這不是吹牛。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絲”們包圍了,“觀者如堵墻”,看他的人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衛玠可能當場就暈過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這就是典故“看殺衛玠”的由來。這場由美麗導致的悲劇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可憐衛大帥哥就這么香消玉殞了,不能不令人扼腕。
中國的古代美男子一般都要具備過人的才華,不過就以上對“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是誰 他們的結局怎么樣了”的介紹來看,他們的結局都是悲慘的,難道美貌就注定招來悲慘的結局嗎?不過小編長得這么丑,也不覺得以后會飛黃騰達呢?呵呵,現在的影視明星個個英俊過人,很為他們的結局擔心啊。
民國時期,有四位相貌英俊出眾的名人,并稱為“民國四大美男”。究竟是哪四位呢,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是:汪精衛、周恩來、梅蘭芳、張學良。戴季陶曾經分別點評過汪、周、梅、張四人。
汪精衛目光如炬,炯炯有神。李宗仁曾經說:“汪兆銘儀表堂堂,滿腹詩書,言談舉止,風度翩翩,使人相對,如坐春風之中。”汪確實很耐看,早年俠義加分不少,但后來淪為漢奸,而被唾棄。
周總理生于南方但長于北方,而兼有南方的俊秀和北方的英挺,南北皆融亦是周總理的性格特征,收細膩和豪放于一體。其美更深深扎根于內在絕佳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這才真正得到永久景仰和銘記。
梅蘭芳作為一個“戲子”,在四人中無疑最“楚楚可憐”。當時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男子皆欲娶蘭芳以為妻,女子皆欲嫁蘭芳以為夫”,真是萬千寵愛加于一身。其抗戰時期的蓄須拒日,更是令人敬佩。
四大美男各俱特色,張學良則是最瀟灑的。知情知趣會交際,在女人面前既有英武霸氣的一面,又有溫柔紳士的一面。懂得鑒賞古畫,會做古體詩,會跳舞,能說英語,還會打網球。東北易幟、西安事變兩件大事使其永垂青史。
另有一說,將梅蘭芳或張學良換為蔣介石。蔣介石年輕時也應算是帥哥一枚。
另外,還一人在民國早期與汪精衛、梅蘭芳并稱為“三大美男”,這個人就是民國外交家顧維鈞。顧維鈞生于1888年,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此人相貌,大家也可評下。
后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國民政府駐法、英大使,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1972年,出席聯大的章含之受毛澤東之托邀請其訪問中國大陸;1985年病逝于美國。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游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于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后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丑,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潘岳不僅長了張錦繡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來了興趣,下鄉耕田作秀,大伙紛紛寫馬屁文章。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么東西,馬屁膽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要死,立馬趕他出朝廷。賦閑十年后,潘岳終于被重新錄用。先后當了河陽還令的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稱“一縣花”。此后在政壇屢升屢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
當時掌權的是丑八怪皇后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癡。這難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正是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兒時好友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于東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亂中政治一鍋粥,潘岳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占了一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卻不失于雕琢;描寫細致,尚不致于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是一個很憂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絕對是個好男人,十余歲定婚,對發妻楊氏一往情深。楊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是中國此類題材中最早的名篇?上Чγ奶,躁急干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
二、衛玠
衛玠是歷史上唯一因為太帥了而被人“看”死的美男子
記得三國中殺掉鄧艾父子的衛瓘嗎?衛玠就是他的孫子,表字叔寶。關于衛玠的美,《晉書》里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于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蛇@玉人特愛開口。當時風氣最盛行清談:手里拿個麈尾模樣悠雅地侃侃而談。剛開始時,“清談”主要談老莊之道,還有點哲學氛圍,后來變成了天南海北亂侃,比如談論人家的長相和行為(兩晉美男子多出名,也有這方面原因)。爹媽怕衛玠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政治問題太敏感,最好避開,就限制他說話,真叫人吃不消。(我們有時候對著進不去的BBS也時不時會唉聲嘆氣一翻)。
八王之亂把西晉政權鬧成一鍋糨糊,胡人勢力乘機進入中原,天下大亂。衛玠費盡口舌說動母親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來死在匈奴人手上。他們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漢),妻樂氏經不住旅途疲憊,死去(熱死了?)。征南將軍山簡趕快來搶這個鉆石王老五,把愛女嫁給他。衛玠帶上新婦又往東行,來到了大將軍王敦鎮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見他一表人才,能說會道,很是器重。衛玠并不買帳,他感覺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亂,不可依附,于是再次轉移,投奔東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衛玠艷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江東人士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圍觀,擠得衛玠舉步艱難,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于累極而病,一病而亡。這個典故就是《世說新語》中的“看殺衛玠”。
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做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么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 “美男子”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里反反復復強調了兩點:一是俊美,二是會嚼舌頭。(前后一串,倒是挺適合做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的)。
一千多年前的衛玠同樣舌頭癢癢,一遇機會,定要冒兩句,使聽眾個個驚嘆。清談高手王澄(小名平子)對衛玠簡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人稱“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衛玠會說,腦瓜也明智,看得準形勢,懂得保身避禍,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
三、蘭陵王
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高歡長子高澄在父親死后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干,卻于29歲死在奴隸手里,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成為千古傳說的蘭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繼任,干脆一腳踢走皇帝,自己稱帝,北齊建立。高長恭當時還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一個。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連皇帝介紹的小姐19個在他眼中都成了恐龍,就一個勉強算美眉。
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高長恭后來不知為何染了個大毛。贺澵。門口常有行賄的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說三道四。屬下尉相愿問他:“王既然俸祿那么高,何必如此貪?”長恭答不上來。相愿說:“您是不是因為怕功勞高,被主上忌諱,故意給自己抹點污垢?”長恭這才開口說:“是的。”相愿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長恭淚下,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愿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 長恭聽了勸告,便偶而裝裝病。但完全隱退,又不甘心。正處盛年的男子,誰愿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隱士的個性。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但失利,追悔莫及。” 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毒藥一杯;实蹥⑷,連理由都沒扯。高長恭死時的年齡沒有記載,估計才三十出頭。留下個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守著佛門孤燈,度此殘生。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齊就為宇文氏所滅,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四、子都
《詩經》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一個女孩子本來跟某帥哥有個約會,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帥哥哥沒有見到,卻見到了一個愚駑蠢笨的傻佬。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乃是眾多鄭國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少女們都以能見到那位帥名滿全國的子都為榮,為了能見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上好幾個小時,由此也便可以想象出,當子都未見而見到蠢夫的時候,少女會有多么的悲傷,哀怨和惆悵了。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哎呀,連滿嘴仁義的亞圣孟夫子都說“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長眼睛的人,可見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確確是個大帥哥了。那么,這個帥名動天下的子都老兄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他怎么會有如此的魅力能讓天下的女人們瘋狂?且聽我慢慢道來……
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大名叫做公孫閼,子都乃是其字。子都這個人,不僅相貌生的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鄭莊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雖美,卻是個小心眼!蹲髠·隱公十一年》里便記載了他因爭車未遂而在陣前射殺己方大將潁考叔的光榮事跡,由這一點看,子都老兄多少還是缺了些大丈夫應有的寬廣心胸和英雄氣概,只能將其歸入偶象派一類了。
雖然還存在著這樣的不足,大帥哥子都畢竟是帥名遠播的美男子,其容顏之美不僅震動了以莊公為代表的統治階層,而且也得到了以鄭國女子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和以孟夫子為代表的子孫后代的認同,僅憑這一點,子都之入選美男榜,便實在是實至名歸的了。
五、嵇康
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后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嵇康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英俊瀟灑,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稱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藥,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
嵇康喜愛音樂,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里學得《廣陵散》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司馬氏掌權后,不茍合于其統治,與阮藉,向秀,山濤,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與司馬氏相對抗,后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前索琴彈奏此曲,并慨然長嘆:“《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嵇康人緣極好,王戎說與他交往二十年,未見其有不好的臉色。因此留下“意趣疏遠,心性放達”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的一面,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六、呂布
呂布字奉先,三國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溫侯,身材高大(估計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藝高強。呂布不但衣著華麗,而且喜歡?,他一出場就是“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簡直是酷斃了。他經常手持一口方天畫戟,腳跨赤兔寶馬,到處泡妞,當時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美女多半自戀,美男也不例外。呂布在丁原手下,雖說也是“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有模有樣。新歸董卓后更是盲目追求“名牌”,“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整個一個天皇巨星的打扮!我敢打賭,麥克·杰克遜出場也沒他這么排場。連國內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禪也對他一見傾心。
呂布不但善用畫戟,就連射箭也有超乎尋常的本領,神乎其技的“轅門射戟”,就是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其武藝之高超,就算關羽,張飛,劉備三人聯手,也才勉強贏他。就個人武藝而言,呂布在三國時代可謂無敵于天下。
但其為人反復,無仁義,叛伏無常。他原為丁原的義子,那個被他“怒目而視”的董卓用了一匹赤兔馬和金珠玉帶就令他謀殺親“夫”(丁原)投奔新“夫”(董卓)。這也難怪小呂,他出身貧寒,除了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外一無所有。就象平民出身的絕代佳人,面對用法拉利(赤兔馬)和鉆石黃金追求她的世界首富(董卓),又有多少人會不拋棄“舊愛”(丁原)呢?呂布成為董卓部下后,又因與其小蜜(貂禪)私通,因恐東窗事發而與司徒王允合謀殺了董卓。曹操征討徐州時,呂布趁機偷襲其根據地,后與曹操反復征戰,因被水攻,以及部下候成叛變而投降。
在白門樓,呂布被擒。劉備對曹操說,“君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其實他知道自己妒忌丁建陽,董卓,因為他自己也想得到呂布。呂布實在太完美了,完美得讓人溺愛,而愛總是讓人盲目的。他明白任何人得到呂布都會溺愛,英雄如曹操也不例外(想一想后來他怎么對待關羽就可見一斑)。如果這樣,曹操或許會步丁建陽,董卓后塵,這樣自己就少了逐鹿中原最大的競爭對手,在這一點上他不希望呂布死。然而他不能忍受曹操得到呂布這個事實。他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這就是劉備的邏輯,所以他更希望呂布死。曹操雖然很想得到呂布,但他也不想成為丁建陽和董卓,只好把呂布給殺了。“紅顏薄命”原也適用于三國第一美男。
七、韓子高
韓子高,梁朝會稽山陰人,身世微賤,以做鞋為生。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韓子高他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晉代有名的孌童),處于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舍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史說:“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梢姶司裁赖搅耸裁闯潭?他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的兩臂修長,善于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癡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韓子高卻甘愿委身于南朝陳文帝陳茜(是個Gay佬),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同性戀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韓子高,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藥,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茜以極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陳茜死后,子高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
八、宋文公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
各位看官或許會感到奇怪,要問我為什么在開篇第一句便說出一句廢話來。沒做國君之前,當然是公子了,難道是乞丐不成,這一句話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是有那么一點,然而盡管如此,我卻還是要說,因為我要強調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展的話,本來是輪不到他做國君的,能一輩子安安穩穩的做個公子,已經足夠他禱誦好幾遍阿彌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歷史照著非正常的狀況發展了下去而讓原先的公子鮑坐上了宋國國君的寶座的呢?原因就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帥了!
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并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艷”的大帥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墒枪吁U不愿意啊,怎么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拍公子鮑的馬屁。你公子鮑不是喜歡布施恩惠于國人嗎?(由此可見公子鮑恐怕亦心存奪國的野心)好,老娘我幫你布施;還不愿意嗎?還不愿意,老娘我干脆把宋國的江山也獻給你做交換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了國君。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于成為現實。(據《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國于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那么這位帥的biangbiang聲,帥得令祖母傾心而折節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帥之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應該說還不錯,起碼要比他的哥哥,有“無道”之稱的昭公好了許多!蹲髠鳌防镎f他“禮于國人”,《史記》中說他“賢而下士”,當然,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鮑需要收買人心的時候,至于他做了國君以后的表現,我卻只能遺憾的說聲“不可考”了。然而不管怎樣,即便是因帥得國,也還是要付出代價的,至于代價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夠猜到。
九、宋玉
宋玉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但是這位先生的帥名卻又多少來得有些蹊蹺。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因為從來就沒有哪部正經的史書甚至野史筆記里說過他是如何如何的帥,唯一的佐證便只有他寫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賦》了。在那篇賦里,寫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說宋玉“為人體貌嫻麗玉,口多微辭,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釋說有曾經有一位絕色美貌的東家之女登墻偷窺自己三年,但他都對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說自己好色,接著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愛丑陋的妻子,與她生了五個孩子,從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畢竟大家都比較相信帥哥,于是就聽信了宋玉的話,而“登徒子”卻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除了這篇賦之外,就再也尋不到一分一毫關于宋玉之美的蛛絲馬跡了。
據說,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并沒有因為其美貌而青云直上,其在官場上混得還是比較差的,一生都沒有做過什么大官,雖然靠寫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過楚王,但也沒有撈到什么好處,連提點建議都沒被采納。但他并沒有從此自棄,而是投入到創作中去,也寫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騷體的基礎上變化出一種新體裁----賦,雖不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算是不辱沒師門了。其作品文字華麗,對事物刻畫入微,像他那篇名作《登徒子好色賦》所塑造的“登徒子”形象就非常成功。
這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據說是一篇贗文,很多人都說它并不是宋玉的作品。如果真是這樣,對我們考證宋GG是一位帥哥倒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假若真是別人寫的,那宋玉之美大抵該是得到時人或晚近之人公認的了,否則的話,宋GG在自己的寓言之作中夸言己之美貌,那倒要很讓人懷疑其真實性的。無論事實如何,宋玉終歸是頂著了一頂帥哥的高帽了,他的帥名也早已流傳千古,雖然多少還“猶抱琵琶半遮面”些,但考慮到他才子詞賦家的身份,入選這份美男榜還是不遑多讓的。
十、鄒忌
戰國時,鄒忌是齊國有名的帥哥。身型修長(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態“昳麗”。他的帥不僅是外在的帥,同時他又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內涵了,通常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鄒忌更愿意別人注意他內在的東西,比如說他更希望人們贊美他的詩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那時鄒忌的夢想,就是有一個比他更漂亮的人來代替他的苦惱。每天清晨,這位齊國美男子起床后都會站在一面銅鏡前憂郁地低語: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齊國最美的男人(有點象白雪公主的后母)?而魔鏡總會歉疚地告訴他:很遺憾,我的主人,迄今為止您依然是齊國最美的男人。每當魔鏡說完,它總會看到對面的鄒忌憂傷地哭泣,像三月的細雨,淅淅瀝瀝。直到有一天,魔鏡突然對鄒忌這樣說:我的主人,您終于不再是齊國最美的男人了,城北來了一個叫徐公的男人,他現在才是這里最美的男人。
一天,是鄒忌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突如其來的幸福使他不敢相信。于是鄒忌問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誰美?妻子說: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茄子和櫻桃一樣沒有可比性。鄒忌又問小妾,妾回答說: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鵪鶉和仙鶴一樣沒有可比性。鄒忌復問客人,客人說: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狗尾巴草和云杉一樣沒有可比性。
過了幾日,鄒忌見到了這位在別人眼里不如自己美貌的男人。鄒忌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拔足向王宮奔去。在王宮里,鄒忌與齊威王邊飲酒邊聊天。鄒忌說:大王,臣本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想讓我給她買櫻桃吃;我的妾想讓我給她買野味解饞;我的客人想讓我給他批幾方木頭蓋房,所以都說徐公不如臣美,
但事實上我與徐公相比,好比是茄子,鵪鶉,狗尾巴草,這證明我受了他們的蒙蔽。大王,以此引申到治國之道……
齊威王聽了鄒忌一番話,陷入了沉思……
翌日,齊威王召鄒忌覲見,一臉神秘地對鄒忌說:愛卿,你又是齊國最美的人啦!鄒忌不解,問:為何?齊威王笑嘻嘻地說:寡人已經把那個城北的鳥徐公毀了容,現在你老婆他們再夸你漂亮當然就不是蒙蔽你啦!
自此,人們都傳說鄒忌瘋了。據說有人曾看到過他,已經變得神志不清,只反復說著一句話:我只想做一個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