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簡稱“陜”或“秦”,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上古時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黃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陜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后人遂稱陜原以西為“陜西”。陜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個大一統王朝,有五個建都西安(咸陽),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稱為“東方金字塔”。
陜西以陜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陜西路,為陜西得名的開始;元設陜西行省和陜西漢中道;明置陜西省,后改陜西布政使司;清改陜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簡介:魚化寨村距明清西安城15華里,八水繞長安的皂河(浦河)自南向北從村中間流過,灃惠渠從西南漳湖寨方向流來,經魚南村、魚東村的南部、河東村的東部向東北方向流去。魚化寨由福謙堡、寺門村、八家巷、魚東村、魚南村、魚西村、魚化街和河東村八個自然村組成。...
簡介:草灘鎮(2002年8月已改為草灘街道)位于西安市城北10公里,東至灞河,與灞橋區的新筑、水流為鄰;北依渭水,與高陵縣、咸陽市交界;南與徐家灣街道毗鄰;西與漢城街道、現代農業開發區接壤。占地面積41.04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兩個社區,...
簡介:三橋,自古以來就是一座重鎮、一座名鎮。三橋鎮(2002年改為街道)地處西安市西郊,東臨蓮湖區和未央宮街道,西接咸陽市灃東街道,北與六村堡街道毗鄰,南與魚化寨街道接壤,面積33.4平方公里,人口13萬。三橋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民族文化的積淀。 三橋由來 三...
簡介:灞橋鎮位于西安城東20余華里的灞河北岸。據清《咸寧縣志》載,唐開元年間,灞橋東端因商貿形成集市,得名灞橋街。清代曾在橋南柳巷村置咸寧縣丞署,人稱分縣衙門。 灞橋 民國初年,灞橋鎮的商業,經連年兵劫,特別是鎮嵩軍圍城的騷擾,已是一派凋敝景象。192...
簡介:群峰嵯峨的終南山東南山底,拱衛著古鎮玉山,灞河沿川而過,將山水的靈氣和清澄的秀色一起融入繁華的小鎮。玉山的美色令人心曠神怡,它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態,是藍田猿人的棲息之地。有古代詩人的傳句: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道出了群峰秀嶺環抱古...
簡介:藍田縣華胥鎮位于藍田縣城西北15公里,東經10911,北緯3413。東臨湖鎮,西連西安市灞橋區,北毗臨潼縣仁宗鄉,南接孟村鄉。全境東西寬10公里,南北長15公里,總面積8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685萬畝,轄張河灣、宋家、拾旗寨、孟家巖、惠家斜、支家溝、張家斜...
簡介:葛牌位于藍田縣城南120華里。相傳長有葛藤垂垂街中形似牌坊,行人常息于下,遂名葛牌。葛牌系縣南重鎮,南通商山及豫、鄂,為軍事要地,素有駐軍把守。1934年冬,徐海東、程子華、吳煥先等同志率領導紅25軍長征北上,從湖北到葛牌,1935年3月,二次又來葛牌...
簡介:一、地理位置 藍田縣位于秦嶺北麓關中平原南部,是古城西安的東南門戶,縣城面積1969平方公里,轄22個鄉鎮,519個行政村,總人口63萬?h域內農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湯峪鎮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區著名的溫泉旅游勝地,是藍田...
簡介:相橋鎮,因北宋時期宰相寇準在此修橋而得名。其在撤鄉并鎮時,于2002年將原田市鎮合并,現在共管轄20個行政村,統稱相橋鎮。 故事其實是發生在原田市鎮,說起原田市鎮名字的由來,那可來歷大了。 據說是與戰國時期的四公子之一孟嘗君有關。 孟嘗君,戰國時期...
簡介:雨金鎮位于西安市臨潼區東北方向17公里處,為渭北首鎮,也是一座歷史名鎮、古鎮。東臨交口鎮,西接新市鄉,南依任留鄉,北靠櫟陽鎮?偯娣e30.4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82個村民小組及灘張經貿開發區,耕地面積32344畝,總人口21392人。 公元前383年(秦獻公...
簡介:鐵爐鄉地處臨潼區東端,離臨潼城區25公里,面積約21平方公里,居住著16300人,東面以土門河為界與渭南市臨渭區負曲鄉相鄰,北面與渭南市臨渭區何劉鄉相畔,西面以龍河溝相隔與馬額鎮相連,南面沿公路上了嶺就是小金鄉,關中東部重鎮渭南通往南部山區,商洛、...
簡介:驪山鎮,因境內有驪山而得名。鎮,在古代是軍事建制單位,鎮設總兵。后來演變成為集市貿易總匯。臨潼轄十大鎮,驪山鎮為其中之一。鎮,成為行政建制單位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34年。當時國民政府改鄉里為聯保。1940年縣以下設鎮,鎮下設保,保下設甲。當時驪...
簡介:斜口古鎮,歷史悠久,自漢至唐地近京都,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文化積淀深厚,在這里曾發生過無數的人文故事,催生著斜口這棵古樹新枝,后勁勃發。因此根據《史記》、《縣志》等史資和民間傳說,對在斜口曾發生過的歷史文化、人文故事進行收集編纂,僅供欣賞...
簡介:櫟陽鎮位于關中糧棉產區的中心。小清河在它身邊嬉戲流金,涇惠渠從它身上蜿蜒淌銀。新閻一級公路貫穿南北,西閻高速公路擦肩東西,連接各村組的硬化路交錯縱橫,快捷地傳播信息交流人生。櫟陽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交通便利、物豐水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種...
簡介:零口鎮,位于西安市臨潼區東北22公里處零水西岸,東距渭南市12公里,西南距西安市49公里,北界渭河距閻良區3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922,北緯3439,平均海拔386米。南依驪山,北俯渭水,零水環其東,戲水繞其西。境內有零塬分為東西兩部,氣候溫和,四季分...
簡介:聞名中外的西安飛機城閻良,是新興的觀代工業城市。于1966年設為西安市轄區。然而人們贊美她的現代文明時,卻不要忽略了她如詩如歌的地方歷史。 首先從閻良二字說起。早在清雍正《陜西通志閻良》已記為渭北要鎮。經100年后的道光二十四年(1844),閻良鎮老街...
簡介:關山鎮,位于閻良城區東15公里處的荊原尾端,地處蒲、富、閻、渭之交。2002年撤鄉并鎮,原康橋鎮劃入關山鎮,F有面積85.1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35%,轄區耕地96000多畝,人口56301人。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兒自古就是渭北的一座重要城池。關山鎮籍隸臨潼...
簡介:(一) 昔日的閻良鎮,秦漢時期歸屬古櫟陽。 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建櫟陽城,自雍遷都到此。秦孝公繼位后在這里任用商鞅進行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為以后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
簡介:武屯鎮地處渭河平原,位于西安市閻良城區東南7公里處,東臨石川河,南依清河,全鎮東西最長8.1公里,南北最長9.6公里,總面積53.3平方公里,人口約3.56萬人。武屯原名廣陽,北周時古鎮為廣陽縣縣治所在地,元明之際,官軍在此屯田,遂稱該地為廣陽屯。1595年...
簡介:鹿苑鎮地處高陵縣城,原為城關鎮。1958年8月公社化時,與中王鄉合建為東風公社。1959年1月高陵與三原縣合并,時為高陵公社所在地。1961年9月1日,高陵恢復縣制時,稱城關公社。1984年6月,實行政社分設,改制全鎮為鹿苑鎮,故名鹿苑,因此地在歷史上為鹿苑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