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于魯國。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簡介:一九七六年 10月7日黃島油港建成投產。 10月8日青島海上安全指揮分部組成。 10月22日青島市30萬軍民舉行慶祝集會和游行,慶祝粉碎四人幫(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篡黨奪權陰謀的偉大勝利。 10月23日青島市消防車和救護車行駛中恢復使用警報器。 10月26...
簡介:一九六六年 5 月 l0 日青島市大中學校及社會各界人士從有組織地批判、辯論 海瑞罷官 等學術問題,轉入對 三家村 的批判。 5 月 21 日青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舉行集會,譴責印度尼西亞反動勢力排華、反華和迫害華僑。 5 月 23 日英國、羅馬尼亞等 23 個國家駐華...
簡介:一九五六年 9月5日青島市暴雨成災。4日晚8~10時,降雨量269.6毫米,突破青島市58年來的最高紀錄,風力8~9級。市內死亡9人,倒塌房屋1188間,水濕糧食54萬斤。由于積水鐵路臨時停車,滄口飛機場路基被沖停止使用。郊區死亡2人,倒塌房屋1268間,農田被沖304...
簡介:一九四九年 ? 6 月 2 日青島全部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告成立,為青島市最高權力機關,設 16 部一廳一處,主任向明,副主任賴可可、譚希林。青島市人民政府同時成立,馬保三任市長。 同日歷時一個月的青即圍攻戰取得勝利。整個戰役共...
簡介:一九四五年 ? 9 月 17 日李先良正式接收青島行政。 ? 9 月 19 日中共山東分局依照中共中央《任務和戰略部署》,決定暫不用武力解放青島,確定今后青島工作轉為長期隱蔽斗爭。 ? 同月原設在嶗山之抗建中學遷入市內大學路,改為私立。 ? 10 月 2 日國民黨...
簡介:一九三八年? 1月10日日本海軍在嶗山山東頭登陸,侵占青島。? 1月17日偽青島治安維持會成立,設委員9人:趙琪、呂振文、李順德、姚作賓、周家彥、陸夢熊、尹援一、韓鵬九、楊玉亭,趙琪為會長。? 1月19日日偽青島復興委員會成立,趙琪兼任會長,委員由中日...
簡介:一九二九年? 4月16日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改膠澳商埠局為青島接收專員公署。青島接收專員陳中孚就職,總辦趙琪離任。 4月18日陳中孚下令取締國民黨改組派丁振潢的青島市黨部。 4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確定青島為特別市,屬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 5月1日法...
簡介:一九二二年 12月10日中日在青島舉行行政事宜交接儀式。青島行政事宜由王正廷、熊炳琦與日本青島守備軍司令由比光衛進行交接,交接儀式在日本青島守備軍司令部進行。 同日日本駐青島總領事館建成,森安三郎任總領事,館址在太平路4號。 同日日本在青島中山路...
簡介:一九一四年? 11月11日上午10時,日軍侵占青島。? 11月13日日軍接收青島行政。? 11月14日日軍發表占領青島宣言。? 11月16日日軍舉行入城式。? 11月19日日軍獨立18師團發布第一號軍令和《軍政實施規則》,宣布在青島、李村兩個政區施行軍政,設立軍政署,...
簡介:一八九七年? 11月14日晨7時,德軍700余人以借地操練為名上岸,迅速占領各山頭要點后,向清軍發出照會,限下午3點以前退出女姑口及嶗山以外。清軍守將章高元于限定時間內退兵至四方村。? 11月15日清政府電示章高元,令其度其情勢,萬無遽行開仗之理。惟有鎮...
簡介:一八九一年 6月5日會辦海軍、直隸總督李鴻章,幫辦海軍、山東巡撫張曜抵膠澳察勘形勢,認為該地環山蔽海,實為一大要隘。 6月13日李鴻章、張曜奏請設防膠澳。 6月14日清內閣頒發上諭,批準在膠澳設防,調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嵩武前營、嵩武中營、廣武前營和廣...
簡介: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專名青島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郁郁蔥蔥而得名青島,后于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于王士性的《廣志繹》中。明萬歷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主持修編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
簡介:舜(約公元前22世紀)曾漁于雷澤,躬耕于歷山。歷山即濟南市歷下區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內還散落有各種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華路、舜耕山等。 進入奴隸社會的商代,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在城子崖一帶,建立了譚國。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
簡介:建置區劃 【境域】位于山東省西北部,東經11658~11726,北緯3706~3732。東與惠民、陽信交界,西與臨邑縣毗鄰,南與濟陽縣接壤,北與樂陵市相連。南北最長51公里,東西最寬43公里,面積1162平方公里。 【沿革】隋開皇十六年(596年) 置縣,因有?水流經,故...
簡介:建置區劃 【境域】地處黃河下游,北緯3646~3714,東經11652~11727。南臨歷城區,東、東南隔黃河與章丘、鄒平相望,東北毗連惠民縣,北鄰商河縣,西北與臨邑縣接壤,西靠齊河縣。面積1076.2平方公里。 【沿革】縣境商先后為逄伯陵方國和蒲姑之地。周為齊國...
簡介:建置區劃 【境域】 位于濟南市西南部,東經11612~11627,北緯361~3623。北靠長清,西鄰東平,東連肥城,南接梁山,西北與東阿縣隔黃河相望。南北最長50公里,東西最寬37公里,面積827平方公里。 【沿革】春秋屬魯。戰國屬齊。秦屬濟北郡。漢屬泰山郡。三國...
簡介:建置區劃 【境域】 地理坐標為東經1163038~117414,北緯361437~364150。東與東北與歷城、槐蔭區毗鄰,東南與泰安市相連,南與肥城市交界。西南與平陰縣接壤,西與西北同東阿、齊河兩縣隔黃河相望。自北向南橫向逐漸加寬,呈三角形。南北最長50.3公里,東西...
簡介:建置區劃 【境域】位于山東省中部,東經11710~11735,北緯3625~3709之間。西鄰歷城區,東連淄博市,南依泰安、萊蕪市,東北與鄒平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濟陽縣相望。面積1855平方公里。 【沿革】商代,東北部為蒲姑國,西部為譚國(都城今龍山鎮城子崖)。戰...
簡介:建置區劃 【境域】位于山東省中部偏西北, 北緯3620~3553,東經11649~11722。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與齊河、濟陽縣接壤,東鄰章丘市,西接長清縣。東西最寬50公里,南北最長64公里,面積1694.25平方公里。 【沿革】歷城因地處歷山(千佛山)腳下而得名。商周屬譚...
簡介:建置區劃 【境域】位于濟南市區西部,北緯3637~3645、東經11647~11659之間。北與德州市齊河縣隔黃河相望,南鄰歷城區和市中區,東鄰市中區與天橋區,西鄰長清縣。面積151.48公里。 【沿革】 1904年濟南開埠以來,南、北、中大槐樹莊逐步成為城市居民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