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陜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自治區首府銀川。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后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后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陜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并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后置寧夏;建國后撤消并入甘肅省,后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簡介:2007年5月16日,在吳忠市委、政府的強力支持下,太陽山工委和管委會邀請自治區14名專家學者,成功召開了“太陽山地區歷史地理與文化考察研討會”(詳見《吳忠日報》5月17日和《寧夏日報》5月18日二版報道)。 太陽山地區歷史地理及文化考察研討會是太陽山工...
簡介:2007年8月17日,由吳忠市市委、政府主辦的“寧夏首屆太陽山文化旅游節”隆重開幕,寧夏詩詞學會在會長秦中吟、副會長楊森翔的帶領下參加了大會并在太陽山開發區進行了為期一天的采風。 吳忠市太陽山開發區地處吳忠市鹽池、同心、紅寺堡三縣(區),屬中部干...
簡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侵華日軍的瘋狂進攻,使我國東部的大片國土淪入敵手,寧夏與東部的交通要道、經濟命脈幾被割斷。關乎民生的日常用品、工業用品運不進來,嚴峻的形勢迫使寧夏當局謀求發展地方工業。寧夏黃河東部的靈武縣...
簡介:魯人勇 據《漢書·地理志》及《后漢書·郡國志》記。西漢、東漢的安定郡均轄有三水縣。這個存在300多年的古縣,治所到底在何處,迄今尚無定論;至于其轄境,更無人論及。這種狀況,給寧夏的地方史研究帶來了困難,本文將力求解決這個問題。 一、前人的考證...
簡介:魯人勇 唐大中三年(861年),曾將安置吐谷渾部落的安樂州改名為威州。此威州在何處?顧祖禹、楊守敬等史地名家都考訂在寧夏的鳴沙鎮(今屬中寧縣)。1975年《中國歷史地圖集》問世,第五冊唐《京畿道關內道圖》獨樹一幟,將安樂州標于今同心縣韋州公社所處...
簡介:此文發表于1983年第3期《文物與考古》雜志。讀文發表后,引起了夏周偉洲等學界顯輩和同仁的關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杜林淵先生在《考古》2002年第8期撰文,指出文“考其二人(指慕容曦光、慕容威二人之妻)多同胞姊妹,但從墓志的記載,可知慕容曦光年長...
簡介:1967年,寧夏同心縣韋州鄉周新莊在興修水利工程中,將村西一座古墓拆毀,從中發現“慶王壙志”一合。1973年,寧夏博物館征集收藏!皦恐尽睘榉叫吻嗍,志、蓋皆邊長60厘米,厚15厘米,志文楷書豎書,四周邊欄為寬5厘米的線刻云龍紋飾?18行,每行最多22字...
簡介:胡迅雷 埃德加·斯諾(1905~1972年),生于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畢業于密蘇里新聞學院。1928年來到上海,在《密勒士評論報》工作,開始了他的新聞記者生涯。 喬治·海德姆(后改名馬海德),祖籍黎巴嫩,出生于美國,23歲時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33年來到...
簡介:胡迅雷 寧夏自古以來盛產食鹽。明朝后期,九邊重鎮之一的寧夏“軍餉本色,有鹽糧接濟屯糧之不及,皆計口定制,所關至重”。由于“開派有例,豐稔靡常,一罹災,若商糴買騰貴,未免賠累”,致使向寧夏輸納軍糧、交換食鹽的外籍鹽商資本日見消乏。加之,他們的...
簡介:清末“平遠縣善后總局執照”現世銀川——兼說“同心”地名的歷史與來歷 陳永中 2005年夏天,銀川市文化市場的張忠電話言,他由同心縣農民手中購得了一件清朝末年的“執照”。問我是否需要,聞訊后,前往觀看,發現這是一份清末光緒八年平遠縣善后總局頒發給...
簡介:張樹彬張樹林 1936年初,隨著日本帝國主義深入侵略華北,中華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為了喚起全國民眾的抗日運動,剛剛長征到達陜北的紅二十五軍、中央紅軍和陜北紅軍組成的紅一方面軍主力,成立“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由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東...
簡介:陳永中 2007年5月16日,我們一行10余人,應太陽山開發區管委會之邀,自吳忠市出發,順著明代寧夏至慶陽府的五馬驛遞古道,經大沙井、石溝驛、老鹽池、惠安堡,離開古道向西南至太陽山開發區,進行了一次歷史文化的實地考察?疾焱局,除了形制頗大的多處古...
簡介:王克林 20世紀80年代,還是在編修《同心縣志》時,我們來太陽山考察文化遺跡。在塘坊梁一個稍帶斜坡的荒野里,看似一個古城堡的遺址,它的正面還存留著一個很大的墩臺,遺址上磚塊瓦片遍地,不遠處斜臥著一塊很大的青石碑,名曰“善士碑”。真是一塊難得的珍...
簡介:馬振福 長城,是我國歷史上一項極其偉大的防御工程。自秦漢開始到明清為止,共經歷了1800多年。而同心境內的長城,則是在明代才開始修建的。 明代的長城又稱邊墻,據說是秦始皇因修長城而觸怒民怨,導致了秦代的滅亡。明代將長城改名邊墻,以示區別于秦始皇...
簡介:張樹林 在羅山東坡下,有一片面積30多平方公里、規模宏大的古墓群,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及其子孫的陵園,俗稱“明王陵”或“明慶王墓”。據史書記載,這里有明代皇帝親封的慶靖王、慶康王、慶懷王、慶莊王、慶恭王、慶定王、慶端王、慶憲王等九世...
簡介:馬振福 在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上,從高山到平川,從沙漠到草原,從赤道到極地,從天空到湖海,幾乎到處都有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生物形成千變萬化、生生不息的生物種群和生命鏈。然而,你能想象1200萬年前同心是什么樣子嗎?這對大家來說,可能是一...
簡介:張樹林 太陽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南部同心縣韋州鎮與鹽池縣惠安堡鎮之間。原來是一個極為平常的漢族聚居村莊,近年來因為吳忠市依靠當地雄厚的自然資源,在這里建立起規模宏偉的工業園區,使得太陽山的聲名驟然顯赫起來。 “太陽山”是一個很古老的地...
簡介:張樹彬 “張老漢,李老漢,兩個老漢上羅山。大羅山,小羅山,老漢上山砍鞭桿。鞭桿長,鞭桿短,鞭桿頭上鉆眼眼!边@是我們小時候在家鄉流傳的一首兒歌。至于這首兒歌起源于何時,已無法考證了。我的家鄉是個貧瘠的地方,荒山禿嶺,沒有樹木,木材缺乏,就連...
簡介:張樹林 寧夏鹽池縣以盛產池鹽而得名,古稱鹽州、鹽川郡、花馬池等,皆與產鹽有關。但是,由于地理區劃的演變,新中國成立以來,屬于鹽池縣管轄的池鹽產地只剩了惠安堡鹽池一處。 令人遺憾的是,這一處享譽了2000余年的鹽池,可能是由于地質、氣候的變遷等諸...
簡介:張樹彬 一、滄桑古堡 惠安堡,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西南一隅,雖只是一個居民僅有幾千人的鄉級小鎮,卻是一個歷經滄桑聞名于世的古堡。說起惠安堡的歷史,比今日之鹽池縣城還要古老,就連“鹽池”這個稱謂,也是由惠安堡一地移到鹽池縣城的。 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