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區域處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唐朝譚用之有詩“秋風萬里芙蓉國”詠之,毛澤東更是用“芙蓉國里盡朝暉”贊美湖南,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湖南自古有“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之譽。近現代以來,先后涌現了啟蒙思想家魏源,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維新志士譚嗣同、唐才常,辛亥元勛黃興、蔡鍔、宋教仁等。
簡介:經歷了痛苦而焦灼的妊娠,《史說益陽》一書即將付梓。當飽含作者心血的書稿送至我的案頭,匆匆翻閱,雖未卒讀,面對厚厚的書稿,已先為作者的敬業和執著深深折服。作者歷三載艱辛躬耕卷帙浩繁的史籍,于史海中拾取散見于各種文集中關于古城益陽的點滴印象,...
簡介:《史說益陽》終于付梓出版了。作為編著者,在四年時間里經歷了諸多困難和波折,也得到眾多關心和幫助,所有這一切,讓我感慨良多。但此刻最想說的是感謝,因為除這兩個字以外,再無法準確表達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了。 《史說益陽》的問世是幸運的。2008年3月...
簡介:益陽民間有句俗語:“寧鄉人靠塘壩,益陽人靠菩薩”,意指縣內百姓的生死遭際、生活好壞,甚至生產豐歉,全都拜托神靈庇佑,所以益陽籍作家葉夢稱家鄉“遍地巫風”。實際上,這與歷史上楚地盛行“崇巫尚鬼”的多神崇拜習氣是一脈相承的。 祖先 祖先也稱先皇...
簡介:益陽的地方民間文藝豐富多彩,淵源不一,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地域特色鮮明,風格迥異,因而流傳廣泛,影響較大。 益陽彈詞 俗稱“道情”或“月琴戲”。清嘉慶年間從長沙傳入。后經本土藝人王才喜、王典山、李冬生等不斷改造,逐漸形成具有益陽特色的藝術品種...
簡介:五大貢品 地處洞庭湖平原的益陽縣,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在這里所產的土特名物中,飲譽全國的種類不少!兑骊柨h志〈物產·土貢〉》記載:“任土作貢,由來已久。大抵以各地特產之物,登之天府!彼载暺返腻噙x是相當嚴苛的。在清代,據《益陽縣志》介紹...
簡介:夏思痛 夏思痛(1854—1924),民主革命家,詩人。名壽華或受華,字卓春,晚年自號思痛,益陽縣武潭(今桃江縣武潭鎮)人。出身于耕讀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博通經史。少任俠,喜劍術,常懷濟世救民之志。6歲入私塾,20歲入益陽龍洲書院,取為邑庠生。24歲入...
簡介:廣州的珠江之上,有一座橫跨南北的橋,名叫海印大橋。據說,這是為紀念一位叫海印的人特地命名的。每次途經此橋,不免心生一問:海印何許人,莫非他就是嶺南人?幾年之后回到益陽,才確切弄明白,益陽也有海印,也是一位名垂青史的高僧。 海印禪師,俗姓張,...
簡介:1910年的一天,益陽縣余家院子的余達才喜得貴子,取名余昭明。鄉下的習慣是,命大的孩子,總是要找個干爹干媽,或者找個祭拜的對象求得神靈庇佑,最好把名字也改改,叫做命理相容,托貴人的福。這樣,這位叫昭明的孩子以后陸續就有了余鶴林、余繁、湯龐、余...
簡介:民國時期的黃埔軍校畢業生蔡杞材是益陽千家洲人。畢業后的他一直在湖南的軍隊中任職。1947年2月任湖南省軍管區司令部參謀長,其時省主席王東原兼任司令部司令。1948年7月,程潛接任湘省軍政首腦后,領少將銜的蔡杞材繼續出任參謀長舊職。1949年4月,蔡杞材正...
簡介:1938年8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將軍抵達益陽縣城。消息傳開后民眾紛紛奔走相告,頓時,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幼為之歡騰雀躍。 這是馮玉祥第二次踏上益陽這片熱土。之前的1918年,北京政府任命他為湘西鎮守使,派駐湘西3年,曾過益陽轉道其任上。其...
簡介:糧商盧佐廷是地地道道的益陽人,居住在二堡鵝羊池邊的玉馬莊有好幾代了。清朝末年,他入行經營糧食。由于寬厚待人,商緣很好,同行都樂于和他打交道。在朋友的相邀下,他與人在二堡世慶街(今大碼頭附近的一段)合伙開設了一家恒豐米廠。歷經多年的積累和發...
簡介:今資江西路有一條七公廟巷,巷內有座七公廟,巷以廟名。在七公廟巷南端堤外河岸,原有七公廟碼頭,是民用設施,可以停泊竹木簰筏、船只,也可供街市居民下河洗涮、擔水或起卸零星貨物。碼頭雖小,用處卻不少。新中國成立后修建防洪大堤時,在原址修建麻石碼...
簡介:益陽古城內一向寺廟眾多,上自唐代,下至明清,寺廟四處可見。最有名的,當數民國年間流行于市井坊間的“九宮十八廟”。 其實,“九宮十八廟”只是益陽眾多寺廟的代表,在廟宇遍地的益陽城遠不止其數。有人研究認為,九宮中“九”僅言其多,并非確指。查閱各...
簡介:聚慶劉公館在益陽二堡最西端的聚慶街北側。 大約從明末清初開始,聚慶街聚集了寶慶府一帶來益陽謀生的普通水上船簰人家,幾處木材和船運商人的宅第間雜在其中。街邊有一條東西向的小巷,巷里有一劉宅,房子占據了小巷的一大半。這條被稱作聚慶街二組的巷子,...
簡介:清代,益陽城郊的三重塘鄉住著一位非常富有的王姓地主,他興建了一個規模很大的院子。左倚白鹿寺,右扼白鹿山,與秀峰湖毗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院落依山就勢而建,風水絕佳。房屋是典型的清代木結構四合院,有九進之多,占地十余畝。院門是官帽形門樓,兩...
簡介:元宵訴苦燈會 1925年初,以推翻封建壓迫和剝削為訴求的農民運動在全國各地得到迅速響應。6月下旬,在益陽縣城資江南岸的大渡口,一位攜帶行李的年輕人匆匆下了船,隨后朝附近蘭溪方向走去。 這位身穿灰色長袍的青年男子叫袁鑄仁,幾年前以優異成績畢業于湖南...
簡介:五四運動以后,隨著新文化的廣泛傳播,電影、戲劇等現代藝術被帶到了內地小城益陽,專業的現代戲院因此出現了。著名的五之園就是其時的產物。1925年前后,由張國政、彭佑保,楊梅山、楊興泰、曾二爹五人,在原先成功合建舞臺之后,合議再建一家戲院,地址就...
簡介:荷香閣是鵝羊池邊的一個茶館。 益陽自古以茶聞名,安化一帶盛產黑茶,其秘制千兩茶在明代就欽定為官茶,專銷西口,供長年啖肉喝乳的牧民化食、降脂和除臊之用。一條經益陽城轉運到漢口,再沿漢江西上陜西、甘肅一帶的茶馬官路,日夜穿梭著大批來自山西、陜西...
簡介:新舞臺 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益陽人溫普生、王靜安等深受新文化思潮的影響,著手積極籌辦商業化的專業舞臺和戲院。戲院擇址在繁華熱鬧的古道街上,于1920年竣工。建成的戲院取名新舞臺,是益陽城里最早從事商業經營的現代戲院。 新舞臺的誕生,一度吸引了追...
簡介:書院與崇儒 自北宋初(960)廬山白鹿洞學館改為白鹿洞書院始,書院之名由此而興,迄今已逾千年。書院同私塾、館學一樣,是中國文化教育的一個層次。它與學館私塾組成傳統教育的階梯。書院是具有資格和資質的高等學府?婆e之士、學識高深之人在書院任教,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