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簡稱“冀”,因位于黃河以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后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后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省會曾設保定、天津,建國后改設石家莊。
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主要城市: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邢臺、保定、張家口、承德、滄州。
簡介:《石家莊市通史·古代卷》后記 《石家莊通史·古代卷》在各方面的關注、支持下,終于付梓了。 在這卷專著的編著、出版過程中,石家莊市委宣傳部的領導十分重視,主要領導親自組織,并得到石家莊市社會科學院的鼎力支持。 本書的編著出版,得到了河北省社會科...
簡介:第五節 清前期真定府的著名人物 一、著名鑒賞收藏家梁清標 梁清標(1620—1691),清代著名的鑒賞家、收藏家。字玉立,又字棠村,號蕉林,又號蒼巖,直隸真定(今正定縣)人。先世山西蔚州人,洪武初由蔚州徙真定,六傳至高祖夢龍(梁夢龍,字乾吉,號鳴泉,...
簡介:第四節 教育文化藝術 由于清人入關前,統治階層大都漢化程度較高,對中原傳統文化教習較深,因而不同于以往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情況。清朝入關后,出于統治的需要,朝廷不但承認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學的正統地位,而且以這種文化的傳承者自居。清前期的一些朝臣...
簡介:第三節 人口和民眾生活 清前期是直隸省人口迅速增長和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時期。而地處直隸省中南部的真定府,人口逐漸恢復增長,民族構成不斷變化,百姓生活發生了一些歷史性的變化。 一、真定府的民族與人口 清前期,真(正)定府一帶的民族構成,基本...
簡介:第二節 清前期真定府的經濟 一、圈地運動對真定府的影響 在歐洲圈地運動如火如荼的階段,清朝也開始了圈地運動。雖然沒有資料認定清朝的圈地運動受歐洲的影響,但二者同樣證明了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統治階級對民眾暴力掠奪的貪婪性。正如馬克思概括圈地運動的后...
簡介:二、藁城臺西遺址與中商歷史 元明時期,是真定路(明改真定府)人才輩出的時代。在蒙古滅金的戰爭中,真定作為兵家必爭之地,成為大批漢族將領征戰的要地。河北漢族世族保定張柔、張弘范父子,永清豪族史秉直及其子史天倪、史天安、史天澤,藁城世族董俊及其...
簡介:第五節 元明時期的科技文化 唐宋以來,中國經濟重心南移,而蒙元王朝建都北京,政治重心北移,形成“南人求名赴北趨,北人徇利赴南趨”的人才流動格局。在元代取消科舉考試的70年間蒙元統治者不重科考取士,僅在太宗十年(1238)舉行過一次,以后直到元仁宗...
簡介:第三節 明代真定府的政治軍事 明朝是一個延續276年的朝代。在這近3個世紀的歷史上,真定府及其所屬州縣(今石家莊市境內),經歷了明初北征的戰爭,朱元璋設置衛所軍屯的建置。建文年間,這里成為“靖難之役”最為慘烈的戰...
簡介:第二節 蒙元時期真定路的社會經濟 一、發展農耕 限牧興農 中原農業經濟與草原游牧經濟有鮮明的區別,對土地的經營有用于農耕還是用于放牧的不同。蒙古太祖初闖中原時,“出征于中國食羊盡,則射兔鹿豸為食,故屯數十萬不舉煙火”《古今說!っ晒艂滗洝ぜZ食...
簡介:四、石家莊的龍山文化遺址 北宋時期,真定(今正定)一帶人才輩出。如高懷德、曹彬等開國元勛;有在政治上大有作為的賈昌朝、韓億父子、范仲淹等。有的在軍事上作過重要貢獻,如劉昌祚,曾任過右班殿直、西路都巡檢、涇原(今甘肅涇川、鎮原)副都總管加龍神衛...
簡介:第三節 宋金時期真定地區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真定隆興寺宋代建筑群宋金時期是真定府科學技術大發展、科技人物輩出的重要歷史時期。尤其是金時期,由于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不少有學識的漢族文人失去了或主動放棄了仕途追求,隱居治學,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
簡介:第二節 金代真定一帶的政治與經濟 從1126年,靖康之變,金朝控制河北到蒙古軍取而代之,金朝統治今石家莊地區歷110年,從奴隸制,迅速向封建制轉化。金占領石家莊后對這里的政治、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加之連年戰爭帶來的嚴重破壞,使這里一度出現局部倒退的...
簡介:二、舊石器時期的文化特征 隋唐五代時期,是中國文化空前發展時期。在學術、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宗教文化各個領域,都創造了許多經典。河北中部的恒趙諸州,地處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漢民族融合的要沖,在多民族文化交流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成就,而且在...
簡介:第五節 隋唐五代時期恒趙諸州的經濟 隋唐時期,河北中部的恒趙諸州(今石家莊市轄區內),經濟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朝代的更迭,戰爭和自然災害,對這一地區的經濟,構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在政權穩定、社會安定時期,封建王朝都采取措施,促進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