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簡稱“閩”,省會福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島相望。北南最長為530千米,西東最寬為480千米。福建省現轄9個地級市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龍巖、三明、南平、寧德,和1個平潭綜合實驗區。
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九成陸地面積為山地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福建的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海岸曲折,陸地海岸線長達3751.5千米。
簡介:(一)漁業資源調查 民國時期漁業資源調查 民國12~15年(1923~1926年)集美學校高級水產航海部師生深入漁區調查,提出的報告有《廈門漁業調查報告》、《東山縣漁業調查報告》及《崇武漁業調查報告》。民國21~22年廈門大學生物系聘請私立集美水產航海學校師生...
簡介:(一)連家船 據唐代詩人的《劉賓客文集》記載:“閩有負海之饒,其民悍而俗鬼,家桴筏者!彼未冻纱蟆豆鸷S莺庵尽酚涊d:“蜒,海上水居蠻也,舟楫為家,采海物為生,且生食之!薄堕}雜記》記載:“興、泉、漳等處海叉中有一種船,自相婚配,從不上岸!...
簡介:(一)自由交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福建漁業生產處在恢復和發展時期,優質經濟魚比重較大,社會消費需求較低;交通運輸不便,流通渠道不暢。在水產品供多于求的情況下,省人民委員會對水產品購銷工作,貫徹“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
簡介:1953年,創建廈門水產鹽干品加工廠,1965年改為廈門市水產供銷公司所屬廈門水產加工廠。設鹽干、食品、魚露蠔油、制冷車間。加工產品有鹽干帶魚、黃魚、鳀鳁魚、鯊魚、酶香鰳魚、三fán海蜇皮、蠔干、魷魚干、鯊魚皮等;熟食類有香甜魷魚絲、香酥魚簽、鮮烤...
簡介:(一)鯊魚副產品利用 鯊魚副產品綜合利用歷史悠久,形成不少傳統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綜合利用有較大發展。 鯊魚全身皆可利用,除了肉供食用外,肝可制魚肝油、潤滑油、油漆、肥皂原料;皮可制皮革、膠著劑;鰭可制魚翅;骨可制明骨、骨粉;內臟可制...
簡介:干制是本省水產品加工廣泛采用的傳統方法之一。宋代,福建向朝廷貢品就有海蛤、鮫魚皮、紫菜等干品。 干制品有咸干品、熟干品和淡干品。干燥方法有天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天然干燥在干制品中占比重較大。1993年全省水產品干制品數量75333噸、產值39068萬元,其...
簡介:(一)魚蝦蟹捕撈 據閩侯縣曇石山遺址發掘報告稱,出土文物中發現有紡輪骨針,陶網墜等,說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新石器時期,福建閩江沿岸先民已能利用植物纖維,通過紡輪、骨針初步編織成有陶網墜的漁網,在江河里捕魚。 在九龍江口距今4000多年前的遺址中出土...
簡介:據考古研究,在閩侯縣甘蔗鎮的三處貝丘文化遺址,發掘出大量當時先民吃剩堆積的貝殼和用于農漁業的石錛、石斧、石鐮、蚌刀及陶網墜等。證明在距今5000年前的父系社會時期,福建先民于閩江下游臨江而居,從事漁獵和江河采捕漁業(曾凡《關于福建史前文化遺存的...
簡介:(一)苗 種 福建養殖的鯛魚有黑鯛、真鯛、黃鰭鯛等多種鯛科魚類。 1980年,省水產研究所與龍溪地區水產技術推廣站、龍?h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開展黑鯛人工繁殖及育苗技術研究,當年孵化黑鯛苗40000尾,育出魚種158尾。1981年孵苗20萬尾,育出魚種2050尾;19...
簡介:(一)苗 種 刊行于明萬歷年間(1573~1618年)黃省曾著《魚經》和刊行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的胡世安著《異魚圖贊補》,記載了福建養鯔納苗的情況。書云:“流魚如水中花,喘喘而至,視之幾不辨,乃魚苗也。諺云‘正烏二鱸’,正月收而放之池,皆為鯔鮭;...
簡介:福建海區養殖的扇貝種類有華貴zhì孔扇貝和引進的海灣扇貝、zhì孔扇貝。扇貝通常生活于低潮線以下數米,水流湍急、風浪較大、鹽度較高、水質澄清的灣外和島礁區。 福建扇貝養殖歷史較短,1978年,省水產研究所在長樂漳港進行華貴zhì孔扇貝移殖、人工育苗和...
簡介:(一)拖網漁具 1.機輪對拖網 福建省機輪拖網從民國9年(1920年)廈門市成立全閩水產公司開始。民國15年,集美學校從法國購進一艘274噸拖網漁船,在閩浙沿海捕魚,并供學生實習之用。民國19年,泉州人江裕慶在香港長興船廠建造拖網漁輪二艘并命名為“閩山1號”、...
簡介:福建沿海漁場開發,至少從新石器時代的貝類采拾活動開始?脊虐l掘材料證明,距今6000多年前,閩越先民已在閩江沿岸從事捕撈活動。清代的《福建通志》有“沿海捕魚區”的記述。清乾隆八年(1743年),郭、倪兩氏傳授抄錄的《官井洋暗礁情況與討漁秘訣》,對官...
簡介:福建省海洋捕撈業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采貝,距今已有6000多年歷史。明屠本畯著《閩中海錯疏》中,已有關于福建海洋捕撈水產動物的記載!栋碎}通志`物產志》和清《福建通志》的“沿海捕魚區”記載了福建的漁場及97種海洋采捕的魚、蝦、貝、藻。清光緒十二年...
簡介:福建淡水魚類分隸于9目、23科、95屬、163種。其中鯉形目105種,占淡水魚類總數64.4%;鱸形目23種,占總數14.1%;鯰形目18種,占總數11%;鰻鱺目7種,占總數4.3%;其它5目10種,占總數6.1%。 福建淡水魚類地方種有短頭鰻鱺、烏耳鰻鱺、福州鰻鱺、長汀擬復吸鰍...
簡介:1953年 龍巖專員公署(以下簡稱專署)公安處在龍巖翠屏山開辦溪南勞改煤礦,后改名建新煤礦。 1954年 5月,建甌縣開辦福建省第一個國營煤礦——地方國營建甌煤礦。 5月初至6月16日,華東煤礦管理局組成江南調查組赴福建建甌、邵武等地進行煤田地質調查。 1955...
簡介:1976年以前,福建煤礦主要抓坑木的回收和復用,取得一定成績。1976年,在邵武煤礦召開會議,傳達貫徹全國煤礦物資節約挖潛經驗交流會議精神,研究部署物資回收復用修舊利廢工作,確定了依靠群眾、重點放在井下的工作方針。此后,省屬煤礦把組織群眾,開展廢...
簡介: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福建煤礦先后貫徹煤炭部、燃化部、省煤炭局(總公司)頒發的《煤礦井巷工程質量標準化及檢驗評級辦法》、《礦井通風質量標準》、《礦井綜合除塵裝備標準》、《礦井五消滅標準》、《煤礦井下供電安全整頓標準》、《福建省煤礦生產礦井...
簡介:(一)運 輸 1.井下運輸 50年代以前,福建煤礦井下煤、矸、坑木等主要靠人力背、挑、抬。50年代,國營煤礦開始使用鐵(木)礦車運輸,人力推車,并推廣使用木軌道、竹溜槽、竹滑道等土機械運輸。 60年代初,采煤工作面開始使用搪瓷溜槽;邵武、漳平、紅炭山等礦...
簡介:50年代至60年代,省屬煤礦施工任務主要由省燃料工業建設工程公司(省建井公司)承擔。公司內部實行公司、工區兩級管理,建設項目實行甲乙方合同制。這個時期,先后執行《煤炭工業基本建設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方法》、《煤炭工業基本建設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管理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