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1] )與十國(891年~979年 )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權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北宋建立后先后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十國時期,政局混亂,政權林立。朝代更替不迭,不過,五代十國上承唐末亂世,下順宋代承平,后周時期,農業發展良好,人口增加。而位于長江下游的南唐經濟發達,文學繁盛,唐后主李煜的詩詞天賦極高,君臣皆善于吟詩作畫,文學達到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