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豫讓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趣歷史小編為您講解。
志向遠大的晉出公,不甘心看著晉國就這么沉淪下去,于是,想盡辦法來重振晉國。一方面,他任用大臣智伯處理政事,以加強中央的權力。另一方面,他積極同周天子聯系,想要奪回被齊國占據的土地?墒,周天子雖然名義上還是諸侯國的領導,但早就形同虛設。面對晉出公的請求,周天子只能從道義上譴責齊國,一點實質上的幫助也提供不了。
晉出公見狀,直接發兵討伐齊國。齊國見晉國沉寂多年,根本不把此次戰斗當一回事。不料,經過晉出公和智伯的苦心經營,晉軍的兵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輕敵的齊軍被晉軍打的潰不成軍,連統帥顏庚都死在了晉軍的手中。晉軍趁勝追擊,將之前失陷的土地一一收復了。經此一役,晉軍聲勢大振。晉出公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像祖先那樣稱霸中原。
當時,晉國的好多土地和子民都分給了智伯、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四家。若想繼續壯大晉國,晉出公就必須加強自己手中的權力。智伯是晉出公堅定不移的支持者,他當即向晉出公表示,自己會獻出自己的土地,并且,愿意說動趙、魏、韓三家也這么做。晉出公聽了之后激動不已,深感自己用對了人。
智伯將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人召集在了一起,誠懇地說道:“晉國曾經是中原一霸,想不到今日竟落寞到了這個地步。我等身為晉國人,誰不想讓晉國強大?如今君王勵精圖治,將士枕戈待旦,我們正應該為國家貢獻力量。我建議大家都拿出方圓一百里的土地和子民來獻給君王,你們看怎么樣?”
魏桓子和韓康子雖然很不愿意,但是,見智伯和晉出公勢大,不敢不從。但是,等到魏桓子和韓康子將土地和民眾獻出之后,趙襄子那邊還是沒有動作。智伯親自前去勸說,可是,趙襄子鐵了心要與晉出公作對,堅決不肯獻地獻民。
晉出公得知之后非常生氣,他令智伯、魏桓子和韓康子三家出兵攻打趙襄子,想要將趙襄子的地盤強行收入囊中。但是,令晉出公和智伯沒有想到的是,魏桓子和韓康子早就和晉國貌合神離。他們兩個和趙襄子暗中已有約定,戰斗途中,魏桓子和韓康子突然倒戈相向,和趙襄子的部下聯合在了一起。
倉促之下,智伯來不及逃走,死在了亂軍之中。趙襄子找到了智伯的尸體,將智伯的頭顱割下,做成了裝酒用的器皿。而晉出公手下的精銳,也盡數覆滅在了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人的手中。魏桓子和韓康子背叛的消息傳來,晉出公是又驚又怒?墒,事已至此,除了逃跑之外別無他法。
不久之后,在趙、魏、韓三人的追擊下,晉出公病死在了逃亡的路上。趙襄子見大局已定,于是,向智伯的家眷舉起了屠刀。在殺掉了智伯的所有親人后,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已經成了晉國的實際領導者。他們雖然扶持了晉哀公成為國君,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晉哀公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
自此,趙、魏、韓三人瓜分晉國,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趙襄子本以為殺光智伯所有的家眷就可以高枕無憂,不料卻低估了智伯門客的力量。智伯在世的時候,曾經招攬過很多門客,其中,就有一個名叫豫讓的義士。豫讓在遇到智伯前一直默默無聞,誰也沒有正眼看過他一眼?墒,智伯卻對豫讓非常尊敬,還真誠地邀請豫讓來自己的門下做事。
智伯的門客有很多,其中,名聲顯赫的不在少數。豫讓來到智伯身邊后,智伯一直用上賓的禮節對待他,讓他與那些名士沒有任何差別。得知智伯被殺的消息后,豫讓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為智伯報仇,以此來報答智伯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他費盡心思去打聽趙襄子的行蹤,然后藏在附近的廁所之中,想要趁趙襄子方便的時候殺死他。
但是,謹慎的趙襄子發現了豫讓的存在。他見豫讓神色有些不對,于是,便讓部下搜查豫讓。很快,豫讓身上的兇器被搜出,刺客的身份也被坐實了。豫讓自知事情已經泄露,于是,坦然地說道:“我是智伯的門客,此次正是為了報仇而來!壁w襄子的部下將刀刃架到豫讓的脖子上,想要當眾處決這個刺客。不料,趙襄子竟被豫讓的忠義所感動。
他喝退眾人,然后,緩緩地說道:“這個人雖然對我圖謀不軌,但也算得上是一個義士啊。你們放了他吧,以后我小心一點就是了!痹プ寖e幸地撿回一條命后,仍然念念不忘報仇一事?墒,他的面容既已被趙襄子看到,之后的行刺肯定會難上加難。仔細思索之后,豫讓決定先改變面容,然后,再接近趙襄子。他狠下心來,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讓自己的皮膚腐爛掉,以此來改變面容。
為了避免趙襄子聽出自己的聲音,他又吞下了炭火,使自己的嗓子變得嘶啞。經過一番自殘,就連豫讓的妻子也認不出他來了。這次,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豫讓這次藏在了趙襄子即將經過的一座橋的橋下,想要在趙襄子過橋的時候實施刺殺行動?赡芤彩勤w襄子命不該絕,在他騎馬過橋的時候,他坐下的馬突然受了驚。趙襄子在穩住坐騎的同時,恰巧發現了藏在橋下的豫讓。
趙襄子雖然沒有認出豫讓,但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他冷靜地令人前去盤查。趙襄子手下的將士很是機警,豫讓百般抵賴,可還是被當作可疑分子抓了起來。經過一系列的審問,豫讓的真實身份暴露了。趙襄子對豫讓的行為很不理解,他生氣地問道:“我上次已經放過你了,你為何還要如此執著地報仇呢?況且,你在侍奉智伯之前也侍奉過別人啊,怎么只為智伯報仇呢?”
豫讓仰起頭,看著趙襄子,坦然的回答道:“我之前的主公,對待我就像對待普通人一樣,所以,我也用普通人的方法來對待他們。但是,智伯可不一樣。他用對待國士的方法來待我,所以,我就用國士的方法來待他!壁w襄子聽了之后很是感動,但這畢竟是豫讓第二次行刺了,他無論如何也不會再放走豫讓了。豫讓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于是向趙襄子請求道:“我今天情愿一死,但請賜我一件你的衣服!
對此,趙襄子點了點頭,脫下自己的一件衣服遞給了豫讓。豫讓拿起手中的寶劍不停地刺向這件衣服,直到把衣服刺的稀爛。之后,他大喊道:“智伯,我可以報答你的知遇之恩了!焙巴曛,他將寶劍放在自己的脖子上,自刎而死,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豫讓死后,聽說過他事跡的人無不為之感動。后人談論起古今國士的時候,也必然少不了豫讓。
豫讓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義,也用生命詮釋了什么叫做國士。邢臺市邢臺縣翟村西南角,地勢下洼,泉水潺潺,在那蘆葦和垂柳的深處,有一座石板橋,名叫豫讓橋(又名為“赤橋”)。據傳這里是戰國時期義士豫讓刺趙襄子的地方。后人感佩豫讓一片忠心,就把這座橋稱為“豫讓橋”!缎吓_縣志》詳細記載了豫讓的事跡,豫讓橋也就成為邢臺名勝而聞名四方。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