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宣太后是個怎樣的人?宣太后的故事:權術的妙用
- 發布時間:2017-09-30 10:28 瀏覽:加載中
次
-
宣太后是女人,柔弱的女人。千萬不要瞧不起女人,萬物有陰陽,男人屬陽,女人屬陰,陽屬剛,陰屬柔。老子說過:“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什么意思呢?老子先生讓我們看活人與死人,生長的萬物和死去的萬物?闯鍪裁磪^別沒有?很顯然,活人柔弱,死尸堅硬;生長的植物繁茂,死去的植物干枯。結論就是,柔弱的東西生機勃勃,堅硬的東西奄奄一息。
宣太后的權謀不亞于那些縱橫戰國的男兒漢,故而她能夠管理秦國長達41年。宣太后姓羋,楚國貴族女兒,秦惠王八子。八子不是八兒子,八子是后妃的一個等級,秦國后官分八個級別: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子正數第四,倒數也是第四,可見宮中地位不高。宣太后上位靠心黑,殺害皇后和諸公子;掌握秦國靠一張厚臉皮,甚至堂而皇之當著外國使臣的面討論床上術。當然,若非一個偶然的機緣,她一輩子休想當上秦國的太后。這一章,我們主講宣太后,講宣太后之前不能不提兩個人,一個秦武王,一個甘茂。秦武王死了,宣太后才有機會執政,沒有甘茂這個人,秦武王不會死,三者關系就是如此。
1.黑馬殺出
張儀走后,秦國相位空缺。競爭相位的人有三位,公孫衍、樗里疾和甘茂。公孫衍,名動戰國的縱橫家;樗里疾,戰功赫赫的秦國智囊;甘茂’公認的老好人。甘茂做人謙恭、厚道、與世無爭,秦國三個水火不容的當政者張儀、樗里疾和公孫衍都曾經極力推薦。被不同集團的人一致看中,足見甘茂為人處世的圓滑。
甘茂是楚國人,秦國客卿,所謂的“羈旅之臣”,能得到秦國王族和權臣一致認可確實不簡單。甘茂靠軍功上位,配合魏章攻掠楚國漢中之地。論起來,張儀是甘茂第一個伯樂。秦武王排斥張儀,甘茂隨之背叛張儀站到公孫衍和樗里疾陣營里,因此有機會競爭相位。所有的人都不看好甘茂,甘茂只是競選相邦的綠葉。
不管別人怎么不看好,自己要有自信。只有自信遠遠不夠,要做事。怎么做呢?搞清楚領導心里想什么。
每個人都有理想,年輕充滿幻想和希冀,秦武王抱負遠大,他想取代周天子。取代周天子不是件容易事兒。到公元前308年,周王朝立國七百年。秦國的確不弱,但除了秦國,天下仍有戰國六雄。秦武王想觀摩一下周王朝的氣派,不想以朝拜者的身份去,想以征服者的身份去。周天子住洛陽,洛陽處于韓國境內。打通一條通往洛陽去的道路成為秦武王最想干的事兒。甘茂敏銳察覺出年輕秦王的想法,投其所好,提出攻打韓國的軍事計劃。甘茂獲得秦武王青睞,先贏一分。有一分仍然不夠,在秦武王心目中公孫衍分量更足。權衡再三,秦武王選擇了公孫衍。
秦武王任命公孫衍為相邦,入宮談話的內容被甘茂獲悉。鐵板釘釘,似乎大局已定。甘茂不灰心,沒有宣布任命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日甘茂入宮見秦武王,拜賀道:“恭喜大王得到賢相。”秦武王大吃一驚,連忙否認道:“寡人何時找到新相邦?”甘茂微笑道:“公孫衍對我說,他已經是秦國相邦。”秦武王對公孫衍的信任度立刻降到冰點,這么重要的人事安排怎么能隨隨便便泄漏出去,這種人有什么資格做相邦。公孫衍等委任狀,等了一天又一天,空歡喜一場,怎么也沒有想到老實人甘茂算計了他。
排除公孫衍,第二個候選人是樗里疾。秦武王就相邦人選征詢意見,老油條想,不能自個推選自個,既然公孫衍希望最大,那么就推甘茂。人算不如天算,樗里疾打壓公孫衍,不成想幫了甘茂的忙。
面對兩個候選人,秦武王別出心裁設計左右相邦,甘茂為左相,樗里疾為右相。甘茂心知自己在秦武王和臣民們心中地位不高,當上相邦不見得坐得久。他要立功,立大功,唆使秦武王討伐韓國。
伐韓軍事行動徹底暴露出甘茂的野心,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甘茂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當時國際環境下進攻韓國不符合秦國的國家利益。秦國與齊、楚大戰,占領楚國漢中土地,逼迫齊國退出燕國。這時節出兵伐韓,等于把韓國推向敵人的陣營里,樗里疾、公孫衍等人表態反對。領導決定的事情反對有什么用呢?甘茂出使大梁,聯合魏國伐韓。
戲劇性的一幕又出現了。甘茂做通魏國的工作卻改變主意,派人先回咸陽勸秦王取消伐韓軍事計劃。秦武王十分奇怪,急于搞清楚到底發生什么事兒,親自跑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說:“進攻韓國,打通去周王室的道路,必須攻下宜陽。宜陽是韓國軍事重鎮,上黨、南陽的財富云集宜陽。秦軍跋涉千里攻打一座堅城,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能夠打下來的。昔年樂羊攻打中山國,打了三年沒打下,遭到國內人的指責,誹謗書信整整放了一大箱子。”
不是不想攻打韓國,甘茂害怕別人說壞話。秦武王當下給甘茂吃了一顆放心丸:“寡人決不會被他人左右。”
甘茂有一項絕技,不是獨孤九劍,不是降龍十八掌,更不是蛤蟆功,而是講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無往不勝。甘茂講了一個曾子殺人的故事:“大王聽說過曾子吧,他是魯國大儒。一天有人對他的母親說,你兒子殺了人。曾母不信。過一會兒,又一個人告訴說,曾子殺人。曾母仍然不信。當第三個人說曾子殺人時曾母爬墻逃跑了。”甘茂最后總結道:“曾子豈是殺人者,謠言三及慈母驚。我賢德不如曾子,王信任我決不會比曾母信任兒子更深,而疑心我的人不止三人,恐怕王不會始終相信我。
贏得領導信任非常難,何況甘茂競選相邦和伐秦軍事行動得罪太多的同事。一旦軍事行動受挫,馬上一片指責聲。聰明的甘茂事前先逼秦武王表明態度。果然秦武王正色道:“我與你立誓,不相信任何人的話。”這就是戰國著名的歷史典故“息壤在彼”。
戰事果如甘茂所料,秦軍圍宜陽五個月,將士們傷亡慘重,宜陽巋然不動。樗里疾、公孫衍等人紛紛指責甘茂。秦武王一度打退堂鼓,但想起兩人的誓言,不得不咬牙堅持。
韓國向楚國求援,楚懷王準備出兵救韓。秦武王急忙派使者向楚懷王許諾,只要楚國不出兵,歸還漢中一半的土地。楚懷王把陳軫找來商議救韓之事。張儀去世,陳軫又回到楚國。楚懷王說:“秦王許諾歸還漢中一半的土地’可能又是一場騙局。秦國人一再把我當猴耍,這次我要救援宜陽。
陳軫表情變得很奇怪,問道:“大王真想和秦國開仗還是只想做做樣子,讓韓國心存感激投靠我們?,楚懷王嘿嘿一笑:“什么事都瞞不過先生,漢中之戰,楚國損失十萬大軍,沒能力打啦。不過我想韓國相邦公仲侈聰明能干,是個難得的人才,定會守住宜陽,我們順水推舟,難道不是一件美事。”
陳軫呵呵笑道:“那我勸王放棄這種想法。秦國圍宜陽數月不退,志在必得。憑借公仲侈的才干尚且陷入困境,何況王不想盡全力。楚軍救韓,秦國勢必增兵,那時王既得罪秦國,又幫不了韓國。”經過幾次失敗,楚懷王相信陳軫的話。
五個月打不下宜陽,甘茂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一方面公孫衍和樗里疾不停詆毀,秦國國內反戰呼聲高漲,另一方面列國紛紛指責秦國發動不義戰爭。不在壓力下爆發只能在壓力下死亡。甘茂背水一戰,散盡家財獎賞將士們,發誓打不下宜陽便自殺。還是金錢有用,秦軍攻克堅城,斬殺六萬韓軍。躊躇滿志的甘茂凈水灑街迎接秦武王的到來。宜陽不是秦武王夢想的終點。周王朝都城洛邑才是。
晴空萬里,驕陽似火,把地面烤得滾燙。南風拂來,洛邑籠罩在一團團滾動的熱浪之中,火燒火燎,讓人感到窒息壓抑,透不過氣來。
一排排整齊肅穆的秦國甲兵身著黑衣手持戈矛,釘子般釘在光滑如鏡的大青石地面上,任由汗水從臉龐額頭滴下,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前方。王宮大殿前矗立著九只雕刻精美、古樸莊重、氣勢崢嶸的青銅大鼎,這九只鼎就是象征天下九州的周鼎。據傳由大禹的兒子夏朝第一任君王啟所鑄,上繪各地山川名勝,一鼎象征一州,九鼎即是天下,來顯示夏王至高無上之權威。天下共主之地位。
夏亡九鼎歸商,商亡九鼎遷于周,成為三代之寶、天下的代名詞。公元前606年,春秋霸主楚莊王北伐陸渾戎,兵臨洛邑城下,對著周朝使臣王孫滿傲慢地問鼎之小大輕重,王孫滿機智的一語駁回:“在德不在鼎。”問鼎中原的典故由此而出。
楚莊王問鼎是東周王朝第一次危機,而今來自西方的甲兵比楚人更加咄咄逼人。年輕的周赧王姬延登上王位的第八個年頭,迎來王朝的第二次危難,秦武王贏蕩要舉鼎角力。
秦武王志得意滿,在兵車和甲士簇擁下來到洛邑。秦武王勇武有力,最大的愛好是摔跤。守財奴存錢、好色者養女人、附庸風雅的人收集字畫。秦武王養了許多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力士,三人在秦均為高官,據說孟說一人制服過兩頭野牛。
楚莊王僅僅是問鼎,秦武王卻要觀鼎,秦人來者不善。面對沉重威嚴的青銅大鼎,秦武王活動著筋骨問身邊三個大力士道:“你們舉得起來嗎?”
九鼎到底有多重,已無可考,因為九鼎未能流傳下來!稇饑摺“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一文中載:“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就是說,一只鼎要九萬人牽引,你說它有多重?當然《戰國策》多是縱橫家夸大渲染之詞,不能相信。就目前已知的三代最重的青銅器是商代晚期的司母戊大方鼎,重八百三十一二公斤。世界上最有力氣的大力士是伊朗人雷扎薩代,抓舉212.5公斤,世界紀錄保持者。應該講,九鼎不會重過司母戊鼎,但也不會比它輕多少吧?
任鄙、烏獲皆搖頭,只有孟說挺起胸膛大聲道:“我行!”秦武王冷笑一聲:“你行我也行!”邁開大步堅定地向大鼎走去,身后傳來秦人甲兵整齊劃一的歡呼聲。
鼎重千鈞,尋常人舉不起來,秦武王不是和孟說較勁,他是故意為之。秦國日益強大的國力使他覬覦周室,甚至不惜罷掉有大功于秦國的張儀的相位,毀裂與韓、魏的連橫,內心暗藏的野心難道僅僅是為了來到洛邑一觀九鼎的風采嗎?九鼎是象征天下王權的神器,誰把九鼎舉起,便是天命所歸。
秦武王明亮的眼睛里閃爍著野心勃勃的火焰,彎下熊一樣的身軀,伸出一雙強壯的大手,緊緊握住“龍文赤鼎”的鼎足,用盡平生之力,大吼一聲:“起!”大鼎緩緩而起,空氣為之凝固,周天子幾乎能夠聽得到“怦怦”的心跳聲。只聽一聲輕微的“嚓哧”,大鼎轟然落地,秦武王一聲慘叫,雙目出血,龐大的身軀栽向地面。幾乎所有人都被這驚心動魄的場面嚇得臉色慘白。周赧王暗中詛咒著這位不可一世、狂妄的秦王,他活不成了,沒有人能夠舉起大鼎,沒有人能夠撼動大周數百年基業。周赧王帶著嘲諷冷笑著,然而秦王及秦國武士那一張張剛毅不屈的表情流露出來的勇武和剛猛,又讓他感到恐懼和戰栗,火熱的天氣里周身一片冰涼。
膝蓋骨折,秦武王死了,死得很開心。他對臣下們說過:“寡人欲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他第一次以諸侯的名義親手觸摸到周鼎,并且差一點實現移鼎之志。但是,秦武王為魯莽任性付出沉重代價,不僅僅失去生命,整個大秦國幾乎毀于這次荒唐舉鼎。
2.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秦武王沒有兒子,突然死亡沒有政治遺囑,給陰謀家們留下想象的空間。秦武王母親惠文太后果斷提議立武王的弟弟公子壯為君。為贏得秦武王王后支持,惠文后提出一項誘惑力十足的許諾,假若公子壯繼位就娶武王后為新王后。兄死妻其嫂本是游牧民族的習俗,秦人不以為忌,反映出秦人野蠻的風俗。當然,野蠻只是相對的。
武王后不曾生育兒子,又不會因為丈夫去世守活寡,自然一萬個愿意。兩官王后達成一致,眼見公子壯登基水到渠成,誰知半路殺出程咬金,羋八子出手了。她表態反對,王位應該由自己的兒子來繼承。
兩宮王后大吃一驚,一個地位不高的羋八子竟然敢發狂言,仗了誰的勢?環顧群臣似乎只有魏冉和向壽。魏冉是羋八子同母異父的弟弟,秦惠王。秦武王兩朝供職軍方,握有兵權;向壽是羋八子的親戚,高級軍官,甘茂伐韓時的副總指揮。取得秦國大多數公子和諸侯大臣支持的兩官王后絲毫不理會羋八子微弱的反對聲,共同擁立公子壯即位,稱為“季君”。
魏冉來見姐姐,心中忐忑不安,兩宮王后名正言順,占據絕對優勢,這場王位之爭兇多吉少。羋八子身上兼有天使和魔鬼的雙重性,高貴美麗的容貌,心狠手辣的作風。
“萬事皆有可能,成功在于你怎么去想,怎么去做。”羋八子開導弟弟:“你手里有兵,有兵就有政權,有兵就有君王。”
“我怎么能不如一個女人!”魏冉咬咬牙,暗中痛下決心,即使殺得血流成河也決不手軟。
羋八子開心一笑,她非常喜歡弟弟的狠勁,不狠上不得戰場,不狠玩不轉宮廷人生。
魏冉問道:“立誰?”
羋八子道:“公子稷。”
魏冉面帶猶豫:“公子稷會不會誤事?”
羋八子有三個兒子,公子稷、公子市和公子悝。長子公子稷十五歲,兩個弟弟年齡尚小,立公子稷理所應當,但他不在咸陽,遠在燕國做人質。從薊城到咸陽路途遙遠,千鈞一發之際爭分奪秒,舍近求遠是否幼稚。
羋八子綻出狡黠的笑意,“立公子稷相當于取得燕、趙兩國支持?此坡愤h,實際劃算得很。”
趙、燕兩國關系很鐵。趙武靈王護送公子職回國,不惜割地幫燕國復國。齊軍撤出燕國,公子職做國君,是為燕昭王。燕國殘破,唯有依靠趙國,于是燕趙兩國結成兄弟般的友誼,燕昭王有所行動一定請示后臺老板趙武靈王。
羋八子深知,一旦發動兵變必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旗鼓相當,誰能爭取到列強的支持,誰才能笑到最后。
羋八子的密使輾轉趙、燕兩國,趙武靈王和燕昭王大喜,一致同意放公子稷回國。戰國時代各國希望得到別國王子做人質,原因有二:一令對方投鼠忌器,二為謀取日后的擁立功勞。燕昭王對秦國打敗齊國,逼齊國撤軍心存感激;趙武靈王則沒安好心,這些年趙國被秦國壓制得很慘,秦國諸公子好容易打起架來,當然要添些柴讓火燒得更旺些。
趙國派兵護送公子稷回國。相貌迷人、風姿綽約的羋八子毫不猶豫亮出手中的劍,與魏冉等人發動軍事政變,擁立公子稷為國君,是為秦昭王。羋八子果敢地把命運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秦國出現兩位國君,惠王后和武王后驚訝地發現,能夠影響軍隊的王族人物右相樗里疾和左相甘茂曖昧地保持中立。至于羋八子用什么手段穩住樗里疾和甘茂,史料不詳,給漂亮的羋八子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贏得趙、燕兩國支持之后,羋八子的目光投向故鄉楚國。說到列強支持,其實不必非派兵過來參加戰斗。國際壓力會使爭斗雙方和老百姓心理起變化,再者列強在每個國家都有支持自己的勢力,這些勢力舉足輕重。那時的秦國,也有親楚派、親趙派和親韓、魏的勢力。
秦國國內打得不可開交,楚懷王有種說不出的快意。齊宣王的使者到達郢都,楚懷王猜也猜得出齊宣王想法,聯兵伐秦,報上一次列國大戰的一箭之恨。伐秦機會千載難逢,可惜楚懷王沒有齊宣王那種戰略眼光,斷然拒絕。
之所以如此干脆拒絕齊宣王伐秦建議,楚懷王內心藏著自私的大秘密,攻打越國。這是一項籌劃五年的計劃,從他應張儀請求趕走昭滑的那一天就開始了。
越國自勾踐死后,國力一日不如一日。越國的存在始終威脅楚國大后方。每當楚國與中原各國發生大的軍事行動,越國必然搞些小動作。想當年楚、齊聯軍與連橫國大戰,越國從水路支援魏國五萬支箭及各種軍用物資。楚懷王恨得牙根癢庠。而今機會來了,潛伏特務昭滑圓滿完成任務,挑起越國內亂。秦國兩派爭王位無暇東顧。楚國大軍長驅直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取江浙,殺越王無疆,拓地三千里,改越國為江東郡。
陰謀實現,楚懷王得意地問令尹昭睢道:“此役足以一雪前恥嗎?”昭睢不買賬,回答道:“大王雖然攻滅越國,不足以刷恥,只有打敗秦國,才能洗刷恥辱于諸侯。”
楚懷王沉默不語。正在此時,羋八子的使者向壽趕到,希望獲得楚國支持,提議兩家結成親家,并送來一份豐厚的彩禮——楚國上庸失地。
這一次是真的,楚懷王再次心動。別人有求自己的時候一定要占足便宜,不占白不占。楚懷王原則上同意兩家聯姻,但是提出附加條件,秦國相邦必須由楚國指定,羋八子滿口應允。
一朝天子一朝臣,楚懷王自然明白其中道理,新國君登基,牌必定推倒重洗。秦國有影響力的人物有三個,樗里疾、甘茂、公孫衍。哪個人不會像張儀那樣忘恩負義,反復無常,翻臉不認人呢?楚懷王思來想去,樗里疾屬于秦國王族,公孫衍是個老滑頭,甘茂老實忠厚,而且是楚國人。三個人一比,楚懷王準備提議甘茂。
范環反對。
楚懷王奇怪道:“甘茂忠厚老實,定會報答楚國的恩德。”
范環道:“錯。甘茂不老實。”
世人總喜歡嘲笑“以德服人”的理念,那是不理解“德”這個字的內涵。德即是厚黑學最高的境界。
什么叫德?老子說過:“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簡單一句話,你比別人有本事,卻甘心人下。劉備表字玄德,縱觀其一生恪守“玄德”理念,投公孫瓚,侍奉呂布,投降曹操,依附袁紹,居于劉表之下,屈身人江東,三顧茅廬,以及永安托孤的那番話,從中不難看出賣鞋子的個體戶是如何成長為一代偉人的。除去曹操,公孫瓚、呂布、袁紹、劉表等人哪一個敢說比劉備高明,劉備對誰不是畢恭畢敬呢?甘茂亦是如此。
甘茂在楚國跟史舉老師上課。史舉是上蔡的看門人,既沒有安天下的本領,也沒有和睦家族的本事,只不過靠廉潔聞名于世。甘茂畢恭畢敬,事事順從。明知對方的本事不如自己,還能恭恭敬敬,這就叫做有“德”。
誰能無敵于天下?不是武功高強的大俠,也不是至高無上的帝王,而是嬰兒。“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練到嬰兒的境界,你就是世間第一高手。道理極簡單,誰忍心去傷害襁褓中的嬰孩。
外表老實,內心純樸,那是真正的老實人。真正的老實人莫說治國平天下、升官發財,居家生活都會受人欺負。甘茂不屬于真正的老實人,他用忠厚的外表掩蓋內心的奸詐,從而達到望之如嬰兒的境界。
甘茂去秦國做官十多年,歷經兩任君王。秦惠王賢明知人,秦武王明察秋毫,張儀喜歡說別人壞話。甘茂在他們手下做事從來不出錯,步步高升。這種人是人才,是賢才,是非?膳碌娜。試想這種人怎么可能受物質或恩德的誘惑替楚國謀利呢?這種人做秦國相邦只能使秦國更加強盛。范環推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秦國出使楚國的使者向壽。向壽與秦昭王“少同衣”、“長同車”,光著屁股玩大。紈绔子弟才是楚國最需要的秦國相邦。
羋八子一概應允,此時此刻需要楚國幫助。得到趙、燕、楚三國支持,羋八子和魏冉實力大增,經過三年的苦斗取得最后勝利。羋八子殘忍殺害以前的老上級、同侍一夫的惠王后,殺死公子壯,打發武王后回魏國老家,盡情誅殺秦昭王的異母兄弟們。
《史記》對這一場血腥大屠殺的記載模糊,因為羋八子和秦昭王獲勝了,獲勝者有權解釋歷史。我們從短短一句話中可以清晰聞到彌漫咸陽上空歷史的血腥之氣:“庶長壯與大臣、諸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魏。”文中指明公子壯叛亂,叛亂團體包括秦惠文王后、秦武王后、諸公子和許多大臣。到底誰是叛亂者,相信人們心中自有一桿秤。
如果你問羋八子同情心在哪里?她會告訴你,同情心是干大事的天敵,只會被敵人利用,對己一無用處。
我們不能再用八子稱呼羋女士,要改稱宣太后。秦昭王十五歲,宣太后攝政,把持秦國朝政四十一年,國力蒸蒸日上,為女人從政開了一個好頭。此后趙國惠文王后、韓國的王后,還有齊國君王后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宣太后名冠諸王后之首,堪稱一代女主楷模。
熟悉宮廷游戲規則的甘茂隱約覺察到形勢不妙,權力難保,必須找到新的靠山。新的靠山是誰呢?大家不妨猜一猜,是誰?秦昭王。對了,只有這位年輕的國王才能與宣太后抗衡?扇思沂悄缸。請記住,權力面前沒有母子,沒有父子,沒有任何親情。父子可以離間,母子也可以離間、兄弟姐妹更不必說?v覽中國皇家歷史,父殺子,子弒父,兄弟手足相殘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寫那些凄慘的故事,罄竹難書。
3.美男計
宣太后用骯臟的交易拉開王權和后權沖突的序幕。起因還是那個住在長江邊上永遠不會安分的楚懷王。
秦、楚結盟,楚懷王利用秦國內亂的良機出兵攻打韓國,兵圍雍氏(在今河南禹縣東北)。雍氏為韓國都城新鄭南部最重要的軍事重鎮,楚軍包圍雍氏長達五個月,韓國堅持不下去,向秦國求救的使者絡繹不絕,冠蓋相望。
甘茂攻下韓國宜陽,逼韓國人屈服,簽訂不平等條約,拜秦國人為老大,如今外人欺負小弟,老大哥總要出頭幫忙吧?誰知宣太后一概避而不見,秦昭王閉口不表態。
宣太后此時正倚仗楚國穩定局勢,怎么肯和楚國人翻臉。韓國人知道,秦國當家人不是秦王而是宣太后?墒侨艘姴坏,縱是能言善辯、口若懸河也無濟于事。說服一個人要投其所好。經過無數次撞墻,韓國人終于找到宣太后的弱點,宣太后好色,喜歡美男子,那就用美男計。
韓國的美男子尚靳來到咸陽拜見秦王。大殿之上,尚靳神態從容地把韓國智囊團臨行前集體智慧的結晶轉述出來:“韓國對于秦國來說,防御時是秦國的屏障,進攻時是秦國的雁行陣。如今韓國危在旦夕,秦軍不下觳山。臣下聽說過一個典故,唇亡齒寒,大王何不再考慮一下。,秦昭王依然不動聲色,不置可否。幕后傳出爽朗的笑聲:“韓國使者來了這么多人,唯獨尚子的話是對的,讓他進來吧。”
尚靳第一次見到名動天下的宣太后,聞不到半點血腥之氣,滿室溫香。宣太后并非美艷得不可方物,那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美麗,高貴而又風情的美麗。宣太后玉指輕揚,指了指身側的位置,招呼道:“來,坐。”尚靳略顯尷尬地坐到宣太后身畔,聞到一股清新的香氣。宣太后目光流動,仔細打量著身側的美男子,輕笑道:“尚子的話雖然有道理,可惜你不懂什么叫‘利’。”
“利?”尚靳沒想到宣太后如此直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尚靳懂,只不過他為韓國謀利,而宣太后為秦國謀利。“如今幫助你們韓國,兵不眾,糧不多,無濟于事。若發大軍,日費千金,我們秦國卻得不到一點好處。”
尚靳未能說動宣太后,反被宣太后說得神魂顛倒、啞口無言。韓國相邦公仲侈把希望寄托到秦王身上。誰能說服秦王呢?甘茂。
只有甘茂能夠說服秦王,但是,甘茂一貫親魏國,主張聯魏伐韓,如何能讓甘茂替韓國當說客呢?
又一名韓國使者張翠抱病來咸陽找到甘茂。甘茂甚是關切地問道:“看來韓國形勢危急萬分,先生竟然帶病前來。”張翠慢吞吞道:“韓國形勢并沒有危急,而是將要危急。”
甘茂不以為然,冷笑道:“韓國形勢危急與否,誰都瞧得出來,先生這樣說是什么意思?”
張翠笑道:“韓國真到危急關頭會投靠楚國,我怎么會到秦國來?”
甘茂回過味來,這是一個極富說服力的理由。宣太后不救韓國,圖謀和楚國瓜分韓國,若韓國投降楚國,豈非雞飛蛋打。
甘茂心里明白,只有秦昭王親自主政,自己才有可能保住相位,否則他既比不上向壽也比不上魏冉,因為向壽是宣太后外甥,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
幫助秦昭王即是幫助自己。甘茂來見秦昭王,力主出兵救韓:“韓國企盼秦國支持才撐到今天,我們拋棄韓國,韓國會投靠楚國,那么魏國也會投靠楚國。楚國強大必報昔日之仇,等別人來打和先進攻別人,哪一個選擇更好呢?”
伐韓與否已超出軍事范疇,變成君權和后權之爭。年輕的秦昭王當然不想做傀儡,既然甘茂肯幫自己,何樂不為呢?這一次,秦國人支持秦昭王的救韓決定。秦軍救援韓國,楚軍解圍退去,秦昭王贏了一個回合。
宣太后留不得甘茂,但甘茂有秦王保護,不是想拿就拿得下來的,宣太后有辦法。不久,泰國發動對魏國進攻,樗里疾和甘茂統兵。軍隊出發之后,咸陽出現清算甘茂的風聲,風聲一天比一天緊。原因是甘茂攻取宜陽之后將黃河以北的一處重要的軍事要塞武遂交還給韓國。甘茂歸還武遂迫不得已。那時秦武王舉鼎身亡,國,內為爭王位大打出手。甘茂害怕韓國反攻宜陽,安撫韓國給的一根胡蘿卜。當時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現在卻成為甘茂賣國的罪證。
重壓之下,秦昭王漸漸頂不住。甘茂得到消息,毅然從軍中出逃。甘茂應變能力非常之強,他清楚在秦國失敗的下場很慘,秦國人不同情失敗者。
甘茂行走在逃亡路上考慮到哪里去,天下之大容身之處還真不多。楚國、趙國、燕國、韓國、魏國均與秦國交好。如果秦國要求引渡自己,這些國家都不可能拒絕。去哪里呢?只有東方的齊國。說來也巧,路遇齊國駐秦國外交官——戰國著名的說客蘇代。甘茂靈光一閃念,又拿出小故事大道理的殺手锏,對蘇代說:“你聽說過江上織女的故事嗎?”饒是蘇代游歷四方,見多識廣,強聞博記,也沒聽說什么江上織女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是甘茂剛剛想出來的,蘇代是第一個聽眾。
甘茂說:“江上有兩個織女,一個富家女,一個貧家女,兩人在一起紡織。貧家女買不起蠟燭,富家女想趕走她。貧家女說:‘我買不起蠟燭,你的蠟燭能照亮很大一片地方,借給我一點光對你絲毫沒有妨礙。而我因為欠你情,所以常常早到打掃衛生。你何必吝惜四壁的余光而丟掉一個好仆人呢?”’
蘇代靜靜聽著,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只聽甘茂低聲下氣地繼續說道:“我得罪秦國,畏罪潛逃,連個安身之處也沒有,妻子兒女全都留在秦國,希望先生能夠幫助我。”
求人不如求己,這話只對一半。求人是權謀學一項基本功。多求,常求,經常求,舍得面子求。姑不論辦成與否,先求了再說,求了未必辦成,不求人永遠不會有人幫你。甘茂深請求人之道,堂堂相國去求一個低級官員’一副可憐巴巴的相。
只要被求的人能夠辦到的事兒,他會很樂意去辦,因為你滿足了他的虛榮心,感到高你一等。在中國求人是一門學問。不送禮、不送錢、不送女人'人家未必肯幫。但是,只要利大于成本,有什么理由不去求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丑小鴨未必永遠是丑小鴨,乞丐未必永遠要飯。尤其年輕人,未來不可限量。幫人即是幫己,蘇代滿口答應下來。
說客不是吹出來的,而是騙出來的。蘇代對秦王說:“甘茂,非常人也,秦國的三代重臣,掌管兵權。秦國山川地形、軍事虛實沒有他不知道的。他若投奔秦國的敵人,豈非秦國大患?”
蘇代的話不是給秦昭王聽,而是說給宣太后聽。你想抓甘茂,人家甘茂跑了,帶著秦國的機密跑了,怎么辦?接著,蘇代給出解決方案:“這事不難辦,用高官厚祿再把甘茂騙回來,軟禁起來就是。”宣太后覺得主意很妙,派人帶著相印找甘茂,表示秦國仍然相信甘茂。
本是甘茂導演的一出戲,豈肯再回去,徑直趕往齊國臨淄住了下來。蘇代返回齊國后去見齊宣王說:“甘茂是個人才,秦國授予相邦都不肯回去,一直逗留齊國,看來想為王出力。”
有秦國精英來投奔,齊宣王十分高興,拜甘茂為上卿。得知甘茂在齊國受重用,秦國不敢太為難甘茂的家人,但是也不能讓你們過上團圓的日子。自此,甘茂留在齊國,甘茂的家人依然生活在關中,十二歲拜秦國上卿的少年天才甘羅就是甘茂的孫子。
甘茂出走,向壽拜左相,樗里疾為右相,魏冉為將軍,宣太后力壓秦昭王掌握秦國的朝政,秦國進入長達四十一年之久的王、后共治時代。秦國一改張儀連橫韓、魏進攻楚國的大國戰略,改為聯合楚國掠地韓、魏。秦、楚兩國黃棘會盟,正式確立同盟關系。宣太后開始進攻韓、魏兩國。公元前303年,秦軍攻取魏國蒲坂、晉陽和封陵,接著重新攻下韓國的武遂。這和后來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的國家戰略相同。
范雎和秦始皇的“遠交近攻”之所以得逞,并非像《史記》和《東周列國志》描寫的那樣齊國相邦后勝接受秦國金錢賄賂,唆使齊王不助五國抗秦,中了秦國反間計。其中有深層次的原因,齊國對五國有亡國之恨,再者齊國復國后實力大損也無力救援。
后話不提,F在的齊宣王依然雄心勃勃,斷不允許秦國做強,收下被秦國打得狼狽不堪的兩個小弟,重新祭起合縱大旗,針對秦國的新合縱誕生。
秦國最大的憂患不是東方六國,而是北方的野蠻民族義渠。當秦國和東方國家作戰的時候,義渠人總是背后捅刀子。如何拴住義渠人那強壯野蠻的身體,秦國歷代國君煞費苦心,以前送財物,久而久之,義渠人變得貪得無厭,臉皮越來越厚,禮物收下,搶劫照舊。前段時間秦國內部爭王位,義渠頻繁騷擾。
對付厚臉皮的厚黑子弟,只能有一種辦法,比他的臉皮更厚。宣太后做到了,她注定要讓戰國為之瘋狂,為傳奇人生再次涂抹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領義渠王應秦昭王之邀來到秦國甘泉宮。義渠人縱橫關中北部高原與山地,征服大大小小的部落,所向披靡,與秦國分庭抗禮。威武健壯、勇猛剽悍的義渠王向秦國展示著肌肉的力量,告訴秦國人,誰才是西方真正的主人。
宣太后熱情招待北方的客人,她像魔鬼附身的天使在義渠王面前放蕩地展示著妖冶、高貴、迷人的秦國王太后的風姿。義渠王如醉如癡,神魂顛倒,一刻也不想離開宣太后。宣太后一副可憐可悲的小女人模樣,委屈地說道:“天下激蕩,有如洶涌的黃河,我一個柔弱的女人處在風口浪尖,如此的無助,世上沒有一個人肯保護我。”義渠王熱血沸騰,英雄救美的喜劇怎能錯過,沖動的話語幾乎不經過大腦脫口而出:“我會盡全力保護您的,保護秦國的王太后。”
宣太后纖細的手指滑過義渠王強壯結實的肌肉,“你們義渠人真笨,不喜歡我們送去的財物,非得流血來搶。”義渠王興奮得微顫,賠著小心說道:“哪里,哪里,你不知道,義渠的部落多得跟牛毛似的,我看管不過來。”宣太后輕聲道:“胡說,你是他們的大王,他們會不聽你的。”義渠王憨憨地笑了。
“你說,是不是齊國人教唆你們與秦國為敵?”
“不是。我們與齊國沒有來往。
“那是魏國?魏王那個家伙已經被我們打怕了,怎么敢……”宣太后有些遲疑,若有所思。
義渠王終于說出實話。“不是魏國,是趙國。”
“趙雍?”宣太后驚訝極了,饒是她聰明機智,萬萬不曾料到派重兵護送公子稷回國的趙武靈王會打秦國的主意。“不可能,趙君正忙著攻打中山國,怎么會與我們秦國為敵。”義渠王的實在勁上來了,斬釘截鐵道:“就是他,派人對我說,秦國乃虎狼之國,無時無刻不想吞并義渠,讓我提防著。”
“這個趙雍,吃著碗里想著鍋里,野心也太大了吧。”宣太后暗暗思十寸,心變涼了,身體仍是熱的,柔纖的細手撫摸著義渠王強壯的身體上,一邊摩挲一邊道:“趙雍才是狼子野心,他穿胡服就是想攻占你們胡人的地方,強取林胡的地,豪奪林胡的馬,等他攻下中山國,接下來就輪到你們義渠人。你呀,現在還分不清好人、壞人,趙國的騎兵已經進入大草原了呀。”
義渠王突然感到莫名其妙的驚恐,他已聽說趙武靈王練就一支魔鬼騎兵,速度像閃電,如狂風之掃落葉,比生長于馬背上的林胡和樓煩的騎兵還要快,還要兇猛,足以摧毀一切,不可阻擋。
宣太后格格笑道:“別擔心,你是北方第一條好漢,有我們秦國在后面支援,摧毀趙國騎兵易如反掌。”美麗的容貌是女人天生的本錢,如果不加以利用實在對不起造物主。古往今來皆是如此。宣太后宣布下嫁義渠王。
秦昭王手撐幾案從座位上站起來,在空曠的大殿里慢慢踱著,若有所思地長長嘆息道:“母后為秦國付出太多,也得到太多啦!但愿秦國能躲過這一 場暴風驟雨。”
繼吳起之后,秦國沒有再怕過任何人,令虎狼之國談虎色變,令高貴驕傲的宣太后下嫁給野蠻人的趙武靈王究竟是什么樣的人物,是神?是妖?還是魔?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