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采納孫臏的計謀,拔營向平陵進軍。接近平陵時,孫臏向田忌建議由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高唐(今山東省高唐縣)兩城的都大夫率 軍直接向平陵發動攻擊,吸引魏軍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大敗。孫臏讓田忌一面派出輕裝戰車,直搗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龐涓迫使其率軍回援;一面 讓田忌派出少數部隊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故作示弱使其輕敵。田忌按孫臏的要求一一照辦,龐涓果然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孫臏帶領主力 部隊在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設伏,一舉擒獲龐涓。
桂陵之戰并沒有擊潰魏軍主力,齊國也沒有正式進攻魏國首都大梁,趙國首都邯鄲仍為魏國所占領。
公元前352年(周顯王十七年),魏惠王調用韓國的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舍出面調停,各國休戰。
公元前351年(周顯王十八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大約在此時齊國將龐涓釋放,使其回魏國再度為將。
評價
魏國的失敗,就是齊國戰略方針的正確和孫臏作戰指揮的高時。在戰略上,抓住有利時機:在作戰指揮方面,能正確分析敵強我弱的局面,選擇適宜的作戰方法,進攻敵人的要害又是空虛的大梁,然后以逸待勞,乘機打了一個漂亮的襲擊戰。另外田忌虛心聽取意見。從善如流,也是戰勝的前提。至于魏軍最后的失敗,也在于戰略上未能掌握動向。
魏軍失敗的原因
1、統軍主將對未來的危機預料不足,在遇到敵軍攻伐非主城時沒有判斷出敵軍的下一步行動,國內兵力空虛。
2、料敵不明,沒有探察清楚就貿然追擊,孤軍深入。
齊軍勝利原因
1、孫臏冷靜分析出了當時戰場的形勢,直接出兵攻打魏軍并不能造成魏國較大的損失。而圍魏救趙則可以
一箭雙雕。
2、拋卻小利,誘敵深入。
影響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
圍魏救趙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后來的軍事將領們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將領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