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領土橫跨亞非歐,在古代歷史上留下最為精美的篇章。
隨著時間,它分裂成為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國家,盡管后來也有影響力頗大的法蘭克帝國、也有并非那個羅馬的神圣羅馬帝國,但是它再也無法恢復到往昔那般的輝煌,羅馬,再也回不去了。
公元前221年,中華大地被秦帝國統一,至以后的兩千年的時間里,雖然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國家經歷了分分合合,但直到現在這里仍舊是是一個強大的整體。
西方與東方的帝國,為什么一個最后走向毀滅,而另外一個卻傳承兩千年生生不息?
那就先從羅馬帝國的源頭看看吧。
羅馬帝國
羅馬,一開始不過是亞平寧半島上的一個小小城邦,它開始強大的時候便統一了亞平寧半島。
羅馬最早有過國王,但是羅馬城的人民面對國王的橫征暴斂,人們忍無可忍將其趕出這座城市,人民成為了城市的主人,羅馬開始轉向為共和政體。
這在當時是先進的政治體制,它為這個國家注入了活力,羅馬城的人民愿意為自己的城市而戰。
于是,羅馬的擴張之路開始了。
羅馬最終變成囊括亞非歐的強大帝國,人們能記住征服者的大名,是凱撒,是屋大維。
榮耀,隨天空而至,天空之下,是羅馬的榮耀,是帝國的輝煌巔峰。
但是,這份榮耀并不屬于整個羅馬帝國。準確的說,榮耀只屬于羅馬城的人。
帝國打下的非近畿地區的土地都被劃為行省,行省每年要向羅馬城繳納大量的賦稅,而羅馬城的公民們則不用繳納一分錢。
剝削原住民的人力與物力,恐怕就是帝國行省存在的目的。
羅馬城的歌舞升平,只是建立在其它行省人民的一片哀聲中。
直到羅馬城的公民因為長久的安逸而忘記了如何去戰爭、直到羅馬城面對日耳曼人的入侵不得不雇傭大量的雇傭兵、直到雇傭兵們發現昔日強大的羅馬不過是一個連硬殼都沒有的空架子、直到所有行省的居民們舉起反對羅馬帝國的大旗……
羅馬消失了,人們并不懷念它。它帶給其它行省的居民只有沉重的勞役與賦稅,它該死,這是每一個手里拿著鋤頭種地的百姓所期望的。
還好,愿望成真了。
……
中華帝國
中華大地上經歷了許多的王朝,有大一統的王朝,也有四分五裂的長時間的政權割據,但是這里的人們自華夏始便流淌著同樣的血液,盡管大多數人選擇了去種地,一小部分人選擇去草原上馳騁。
但這里,人們尊崇的是中華天子,學的是同樣的四書五經,用同樣的文字,哪怕是炎與黃擊敗了蚩尤,但人們講的依舊是相同的先祖故事。
這里是華夏,這里是中華,它有眾多的子孫后代,它也有離鄉遠走的流離孩童,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忘記自己身上的血脈,他們終將回到一起、一起在中華大地上譜寫偉大中華的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