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評價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孔子曾經夸其政績
- 發布時間:2017-11-08 22:05 瀏覽:加載中
次
-
秦穆公是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辟國土千余里,稱霸西戎,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加強了民族融合,促進了秦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開始了秦國的崛起。孔子曾經高度稱頌秦穆公的政績,認為秦國國雖小,志氣卻很大,地處偏僻,行為卻中正;善于待人用人之道。
1.秦穆公治國
秦國的君侯,自成公以上,史書中皆失其名,從秦穆公開始才記載有名字。秦穆公,名任好,是德公的小兒子,成公的弟弟。成公有七個兒子,但沒有一個兒子被立為國君,他立了弟弟任好為王位繼承人。成公在位4年去世,任好即位,這就是秦穆公。
由于接續兩位兄長任期,秦穆公即位時已三十余歲,正值壯年鼎盛之時。在個性上,穆公也和武公最為相像:勇武強悍,爽朗而待人誠摯,做事耿直而積極,因此在部落領袖間聲望極高。在他強有力的領導下,原為作戰集團而擁有相當獨立性的秦國各部落也產生相當強的內聚力,使秦國的國勢達到了新的高峰,不但處在其周圍的西戎、犬戎不敢有所妄圖,連周圍的小諸侯也逐漸并入其勢力范圍中,最后成了西戎的霸主。史稱其“益國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
承襲了祖先勇猛好動的尚武精神,秦穆公很難自甘寂寞地呆在西方邊疆,默默從事內部建設的工作。他以敏銳的洞察力明顯看出,在未來的時代里,秦國已不能只靠“馬上得天下”的領導作風而發展下去了。欲取得足以和中原諸侯競爭的力量,樹立長治久安的制度才是當務之急。傳統的秦國原屬戰斗集團,生活風俗上似乎是逐水草而居的,人民與土地的關系較薄弱,因此也造成了社會組織上的極端不穩定,國家力量也無法完全集結。秦穆公深知秦國的癥結所在,所以他一開始便認定秦國最需要的,是能夠使這塊土地及這些族人的生命力完全集中并有效提升人才能力的組織規劃。秦國多的是“打死不退”的勇將,卻找不到能全盤規劃、擬訂有系統的發展策略及制度的人才。因此秦穆公決心對外征聘優秀人才。
不過,以周王室東遷后的局勢來講,當時中國政治的重心在中原的東區。海邊經濟大國齊國的領袖齊桓公正被尊奉為當時的霸主。有才氣、有抱負的人才,大多會把他們的注意力放在東方的爭霸上,很少有人會關心西方邊疆新興國家的命運。況且秦國的知名度并不高,嬴氏一族給人的印象也是粗鄙、好勇斗的半野蠻部落而已。
不過,穆公的誠意及努力仍吸引了不少文武全才的杰出將領,像晉國人公孫枝,便是在這時候投效秦穆公的。但是像姜子牙、管仲這種全盤性的規劃人才,卻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秦穆公在和戎與制戎、交晉與服晉方略的指導下,為了向東部發展,也為了平撫宣公時和晉國間的沖突,他決心向晉國聯姻。晉獻公也因國內問題重重,為暫時維持住西方防務上的安全,便將長女伯姬嫁于穆公,終于結成“秦晉之好”。在陪嫁的眾媵人名單上,穆公發現原虞國大夫百里奚的名字,卻不見其人。在虞國和晉國爭戰期間,穆公早就聽說過有百里奚這個人,也知道這個人在列國間頗具賢名。于是請問由晉國來的公孫枝,才知道百里奚有經世之才,只不過懷才不遇,加上糊涂的虞君不曾重用他,才會淪落為媵人。并得知百里奚不甘為奴役,在由晉赴秦的途中逃脫,不知去向了。為了掌握這個難得的機會,秦穆公便派出特使,到各地查訪百里奚的下落。
2.五羖大夫
百里奚是虞國人,早年貧窮困乏,流落不仕,很晚才娶妻生子,一家人過得不太富裕,倒也其樂融融。百里奚心懷大志,但是在虞國找不到施展抱負的地方。在被晉國俘虜前,曾游歷齊、周、虞、虢等國,這使得他對于各國的民俗風情、地理形勢、山川險阻知之甚悉,為他后來給秦穆公籌劃東進準備了必要條件。百里奚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坎坷的經歷,使他嘗盡了艱苦生活的滋味,也親眼目睹了下層人民的悲慘處境,對他后來任秦國大夫時,為官清正,樹立以民為貴的思想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百里奚首先來到了齊國,但是沒有人賞識他,最后流落街頭,靠乞討度日。后來,百里奚又來到宋國,這次遇到一個叫蹇叔的人,兩個人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蹇叔的朋友宮之奇在虞國當上了大夫,蹇叔聽說后,就想去虞國向宮之奇推薦百里奚。在宮之奇的幫助下,百里奚當上了虞國的“中大夫”(大夫分上、中、下三級,上大夫即是卿),蹇叔一個人回宋國去了。
后來,正趕上晉國向虞國借路,以討伐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諫虞君。但虞君為人貪婪,因曾經接受晉獻公的寶玉“垂棘之璧”與名馬“屈產之乘’,不好意思拒絕,就答應了晉國。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無能,很難納諫,便緘默不語。
宮之奇得知虞君答應晉國的要求,要進宮勸諫的時候,百里奚對他說:“給糊涂的人出主意,就像把珍珠丟在路上。”宮之奇聽從了百里奚的建議。結果晉軍在滅虢之后,返回時順路就滅了虞國。虞君及百里奚都做了俘虜。晉獻公聽說百里奚很有才能,想重用他,但是不論晉獻公給什么待遇,百里奚都不答應在晉國當官。
當時秦晉交好,晉獻公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秦穆公。秦穆公迎親的日子就要到了,晉獻公見百里奚不肯侍奉自己,一氣之下就把他當做媵人(陪嫁奴仆)送給了秦國。百里奚很氣憤,自己這么大歲數了,還被當做陪嫁奴仆,于是半路乘迎親隊伍沒注意偷偷逃跑了。百里奚這次跑到了楚國,結果又被楚國當做奸細抓了起來,發配到南海放馬去了。
由于百里奚牧馬的工作非常成功,使他的名氣在楚國各部落間迅速地傳開了。秦穆公派出的密探很快獲得這個情報,便回報秦穆公。秦穆公想以重幣向楚成王贖回百里奚,公孫枝立刻阻止道:“楚王命令百里奚去牧馬,是不知道百里奚有經世之才的緣故啊!現在我們以重幣求之,不正是通知他們百里奚的賢能嗎?楚王亟需人才,怎會知其賢而不用呢?這樣百里奚便不能到秦國來了。”穆公問道:“那怎么辦呢?”公孫枝說:“不如以逃媵之罪,用賤價贖之,使楚王不生疑心,百里奚便可自然地回到秦國來。”
于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向楚成王贖回逃奴百里奚。楚成王雖愛百里奚畜馬之能,但他正想北向爭奪中原霸權,自然不會因為一個能干的工頭而得罪雄霸西方的秦穆公,所以便將百里奚囚禁了起來,準備交付給秦國。南海部落的牧人,以為百里奚回到秦國勢必論罪受刑,都傷心地來送別,但百里奚反而安慰他們說:“我聽人家說秦君有發憤圖強的志氣,這樣的主君怎么會有時間關心一個逃奴呢?現在他不遠千里到楚國來找我,一定是有要重用我的意思了,我到秦國后,一定會獲得富貴的,請為我高興吧!”
用五張羊皮換來一個經世之才,這段傳奇經歷傳遍秦國各部落間,大家于是稱百里奚為五羖大夫。
百里奚到達秦境,穆公派公孫枝迎接他,先將他釋放出來,再隆重接見他。穆公看百里奚已白發蒼蒼,便問道:“先生幾歲了?”百里奚豪氣干云地答道:“我才七十歲呢?”穆公嘆氣說:“可惜年紀大了一點!”百里奚辯駁道:“如果主君想派我去逐飛鳥、搏猛獸,那我的確太老了一些。但若只讓我規劃國家大事,那我還算年輕的呢!從前姜尚八十歲了,垂釣于渭水河邊,周文王還向他請教,拜他為師,奠定了周王朝建國基礎。我今天碰到主公,還比姜尚年輕十歲呢!”
穆公對百里奚的回答覺得非常驚奇而有趣,便鄭重地請教他:“我們秦國僻居西方的岐雍間,不能參與中原的會盟,請您教導我該怎么做,才不致落后于中原諸侯國。”百里奚答道:其實,岐雍之地地勢險要,是周王朝建國的發源地,如今周王室不能守而送給了秦國,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禮物啊!處在戎狄的威脅下,可以使秦國永遠保持強大軍力;不必參與中原的會盟,正可以使我們不必分神,全心全力建設國家。西戎地區,總共不過十余國(當時中原仍有數百國之多),組織松懈,很容易并吞它們。最重要的是如何開發這些土地,以提升生產力。如何組織這些人民,以加強我們的武裝力量,這種有利條件是其他諸侯國所沒有的。我建議主公應先好好地經營這塊地方,服從我們的,以德撫之,不服我們的,以力征之。完全掌握這塊西陲之地后,再利用這塊進可攻、退可守的土地向中原地區發展,一有機會,便可發動攻勢,則霸業可成。”
百里奚在秦國主政期間,內修國政,教化天下,恩澤施于百姓。作為諸侯國的大臣,百里奚勞作的時候不乘車馬,暑熱的時候不張傘蓋,在都城里行走不用車馬隨從,不用甲兵護衛。這種平易樸素的品行,不僅為百官樹立了榜樣,也以實際行動感動了百姓。
在用人方面,百里奚大力舉薦有才德的賢士,蹇叔受到他的推薦,被秦穆公封為上大夫,和百里奚共同處理國事,為秦國的富強與成就霸業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外交上,百里奚施德與諸侯,樹立秦國的威信,為秦穆公稱霸奠定了基礎。秦穆公十三年(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請求秦國接濟糧食,秦穆公詢問群臣該怎么辦,有人認為應當借機伐晉。百里奚不同意說“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最后,秦穆公采納了百里奚的意見,運糧食給晉國。秦國糧船從雍都到絳(今山西翼城東南)絡繹不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晉國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糧,無不感激秦國的恩德。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乘晉文公去世的機會,企圖插足中原。百里奚和蹇叔勸諫,秦穆公不聽,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帶兵偷襲鄭國。結果被晉軍截擊,秦師全軍覆沒,三員秦將被俘。后來三將被放回,秦穆公對他們說:“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追思百里奚等人的諫言,不勝懊悔。
百里奚任秦穆公相國,政事無不參預。他為相期間,秦國建樹國威的幾件大事,秦人都歸功于他,口碑載道,傳頌不絕,至戰國秦孝公時,尚有人在相國商秧前稱頌百里奚,說“五羖大夫之相秦”,六七年間,為三大功績:第一,“三置晉國之君”,晉惠公夷吾即位是借助秦國之力;后與秦反目被擒,又由秦國送回復位;晉文公重耳結束流亡生涯,回問國即位,亦是由秦國派兵護送。第二,“一救荊(楚)國之禍”,此事于史不詳,《史記索隱》謂即《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所載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會晉、救楚、朝周之事。第三,“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由余聞之,款關請見”,安撫境內各族,戎狄親附,成就秦穆公稱霸西戎的大業。特別是由余入秦,對秦霸西戎至為關鍵,此事亦歸于百里奚的德政感化之力,足見秦人對百里奚的追思向慕之情。
百里奚作為杰出的政治家,在晚年建樹了輝煌的業績。他依靠出眾的才智和超群的謀略,使僻處一隅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為秦國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象《史記》所載孔子的評論,“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即百里奚),爵之大夫……”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百里奚相秦期間,內外安緝,充實秦的國力,奠定了稱霸以及統一的基礎,在春秋時期已很明顯,為有識者所稱道。秦霸西戎,與晉國抗衡,成為諸侯爭霸中舉足輕重的一方勢力,都是秦穆公時期完成的,這固然是穆公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結果,但與百里奚的相業也是分不開的。故論者稱許秦穆公的功業,總以任用百里奚為其大端。
3.招納賢才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認環境條件不如人,急著往外求發展的秦穆公聽完百里奚的分析后,恍然大悟,這是個其他諸侯絕沒有的機會及條件,以后秦國數百年的發展,大約也不離百里奚這番話所描述的方向了。
秦穆公非常欣賞百里奚的見識,欲拜之為上卿,但百里奚辭謝說:“我的才能不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賢能而不被世人所知。我在游歷齊國的時候,曾經困窘的討飯吃,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后來想到齊國追隨齊君無知,是蹇叔制止了我的這一企圖,使我能夠避免卷入齊國內亂的災難。于是我又到了周朝。周王子頹喜好牛,我就借養牛來接近他。后來頹想要重用我時,又是蹇叔勸阻了我,使我離去,才免于被誅殺。我奉事虞君,蹇叔又勸止我,我雖然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我私下確實是為了貪圖財利和爵祿,暫且留了下來。我兩次采納他的意見,都免于災難。而一旦不聽從他的意見,就遭遇了虞君亡國的禍難。由此我知道蹇叔的賢能。請聘請蹇叔來擔任上卿之位吧!”
于是穆公派人用貴重的禮物迎請蹇叔,蹇叔既到,秦穆公優禮有加,向前請教說:“百里奚非常推重先生的才能,請問對我秦國未來的霸業有何賜教之處?”蹇叔答道:“秦國僻居西土,和戎狄為鄰,地勢險惡,軍隊強盛,進可以戰,退可以守,條件比別人好,但卻無法躋于大國之中,威德不及之故啊!沒有威勢,別國自然不怕;沒有恩德,別國自然也不服。既不怕又不服,自然就成不了霸業了。”
秦穆公說:“有了威德,便可以稱霸天下嗎?”蹇叔說:“沒那么簡單。想稱霸天下的雄主必須有三戒:毋貪、毋忿、毋急。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對目標的大小早有規劃,便不必貪;衡量自己和別人的力量再行動,就不會有氣急敗壞的災難;一切有計劃,輕重緩急分的清楚,就不會急功近利,造成缺失。主公若能有此三戒,便有資格爭霸天下了。”
秦穆公聽了非常高興地說:“我得到兩位先生,真是秦國人最好的長老了。國有二老,如有二寶!”
秦穆公招攬人才,不僅傳為佳話,而且成為秦國的求賢傳統。后來秦孝公下求賢令,敞開秦國大門招納賢才,衛人商鞅入秦,變法圖強,秦國大治,從此稱雄諸侯。秦惠王用魏國人張儀連橫諸侯,破了蘇秦的合縱,東取三川,西并巴蜀。秦昭王用魏國的范雎,遠交近攻,蠶食三晉,削弱楚國。到了秦始皇時,三分天下有其二。秦始皇又用楚國李斯,吞并六國,統一天下。從秦國的發展史來看,有秦穆公、秦孝公、秦惠公、秦昭公四個國君,四個發展階段,都是重用客卿人才,包容天下之才為我用而取得的。秦穆公任賢,開風氣之先,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