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神”帕蒂爾簡介:印度歷史上首位女國家元首
- 發布時間:2017-11-07 13:34 瀏覽:加載中
次
-
丑聞中一路殺出來的勝利者,家庭主婦般的女總統。平凡不是永恒,印度女性地位的拯救者。
私人檔案
中文名:普拉蒂巴·帕蒂爾
出生地:馬哈拉施特拉邦
國籍:印度
出生日期:1934年12月19日
畢業院校:政府法律學院
黨派:印度國大黨
人物簡介
普拉蒂巴·帕蒂爾,印度律師、政治家,印度國大黨成員,曾任拉賈斯坦邦邦長,現任印度總統。2007年7月21日印度選舉委員會宣布,時年74歲的普拉蒂巴·帕蒂爾以明顯優勢擊敗全國民主聯盟候選人謝卡瓦特,贏得了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這位有爭議的總統將于今日宣誓就職。
南亞歷來不缺女政治家,但印度總統帕蒂爾的出現卻不同尋常。她通過個人奮斗成為印度獨立60年以來第一任女總統,書寫了一個傳奇故事。75歲的帕蒂爾顯得一點都不出眾。她日常的裝束一般是披著頭巾,戴著一副大邊框的老花鏡,眉心點著一顆紅色的吉祥痣,表情溫和親切、樸實安詳,完全沒有人們印象中杰出的政治女性常有的那種凌厲之氣和張揚之風。她既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甚至在國內也沒有特別的聲望。但自她從政以來,已經創造了兩項“紀錄”:2004年,她出任印度第二大邦——拉賈斯坦邦邦長,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邦長;2007年,她又成為印度歷史上首位女國家元首。
1、帕蒂爾的從政生涯
普拉蒂巴·帕蒂爾1934年12月19日出生于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檢察官家庭。她早年畢業于孟買的政府法律學院,獲法律學士和藝術學碩士學位。年輕時,帕蒂爾非;钴S,在大學期間曾獲得印度大學生乒乓球賽冠軍,在賈爾岡上研究生期間還被評為“校園皇后”。
帕蒂爾大學期間主修的是法律,研究生畢業后她成為了一名律師,她說話溫柔可親,很有感染力。然而,真正成就帕蒂爾的并不是她所從事的律師職業。1962年,帕蒂爾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逐漸在印度政壇嶄露頭角。
1962年,帕蒂爾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開始了從政生涯。在此后23年間,她一直是邦議會議員,并先后7次出任邦政府部長,主管社會福利、公共衛生、文化教育等事務。
1986年,她當選為議會聯邦院(上院)副議長,1988年擔任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國大黨主席,1991年當選為印度議會人民院(下院)議員。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賈斯坦邦邦長,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邦長。她同時也是國大黨女主席索尼婭的忠實追隨者。在擔任邦長期間,她曾拒絕簽署一項禁止改變宗教信仰的所謂“宗教自由法案”,認為這項法案實際是違反宗教和人權自由。
2007年6月14日是帕蒂爾政治生涯的重要轉折點。當天下午,以國大黨為首的執政聯盟和左翼政黨對外宣布,帕蒂爾是它們聯合推薦的新一屆總統候選人。執政聯盟在隨后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提名帕蒂爾為總統候選人是為了發出一個鼓舞人心的信號,這不僅僅針對印度婦女也包括國際社會,即印度是一個重視婦女的國家,印度政府致力于發展婦女事業。”
致力于社會福利工作的帕蒂爾,也是許多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組織的榮譽主席,她為盲人和窮人婦女設立了工業訓練所和縫紉班,并且在新德里和第一大城市孟買等地成立職業婦女宿舍,為農村青年設立一家技術學院,并為家鄉婦女成立一家合作社銀行。她還曾經到中國參加世界婦女大會。
在成為總統候選人后,帕蒂爾曾多次對媒體表示,如果當選,提高婦女權益和改善下層民眾生活將是她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她強調,經濟的發展成果必須要讓更多的人分享,要為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和農村人口多做工作。
2007年6月,72歲的帕蒂爾被以印度國大黨為首的團結進步聯盟推舉為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同年7月贏得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7月25日,帕蒂爾宣誓就職。
2、帕蒂爾的競選之路
總統選舉在印度傳統上只是一場“象征性”的競選,雖然一般都有兩名候選人,但選舉團的投票結果往往可以根據政黨實力事先預測到,雙方因此并不會真的“較勁”。但2007年的第13屆總統選舉卻大不一樣。從候選人提名開始就一波三折,待進入競選程序后,執政黨與反對黨雙方“真刀真槍”,政治攻擊你來我往,有評論認為今年的選舉是“歷史上火藥味最濃的總統競選之一”。
首先是印人黨領導人阿德瓦尼“破例”公開表態稱,“帕蒂爾不適合擔任總統職務”,接著反對黨派開始“挖掘”帕蒂爾的“歷史”,包括她的丈夫和哥哥涉嫌謀殺案、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銀行涉嫌營私舞弊的不正當行為,她在選舉期間表示“穆斯林統治者迫使印度婦女戴上面紗”的“不當言論”等。當然,國大黨方面也不示弱,揭露反對黨支持的獨立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謝卡瓦特在地方執政期間曾濫用權力等種種行為。
這些現象的背后,是印度總統這個職位可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橡皮圖章”,在未來印度政壇的重要性日益上升的現實。根據印度憲法,總統雖然是國家元首兼三軍總司令,卻并無實際的行政權力。但印度總統卻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權力,即當議會中沒有任何政黨占據多數的時候,可以選擇邀請單一最大的政黨或者是最大的政黨集團組閣。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政黨改革以來,地方政黨在印度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導致1996年以來的全國議會選舉沒有一個政黨能夠單獨占有多數席位而組閣,這就使得總統的“邀請”變得十分重要。有分析認為,國大黨之所以選擇一位長期堅定的支持者作為總統候選人,就是希望一旦在2009年大選中再度出現“群龍無首”的局面,總統的選擇會傾向于本黨。
這屆總統選舉還反映了印度當前國內政治生態的某些趨勢。例如,以孟買為根據地的右翼民族主義政黨“濕婆軍”在最后關頭選擇了支持同樣來自孟買的帕蒂爾,而沒有同反對黨派保持一致。在選舉投票前臨時組成的“團結全國政黨聯盟”,即在兩大全國性政黨之外的“第三陣線”,也在總統選舉投票前分崩離析。這些都反映出當前印度國內各種勢力的分化組合仍在進行之中,2009年的全國大選存在諸多變數。
有分析認為,預計反對派不會放棄政治斗爭的機會,針對帕蒂爾的攻擊短時間內不會停止。但根據印度憲法,彈劾總統需要議會四分之一的議員聯名提議,議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目前形勢顯然對執政的國大黨有利,因為帕蒂爾一旦當選,就是“全體印度人的總統”,攻擊國家元首在政治上的副作用不小,反對黨不得不謹慎從事。
3、帕蒂爾打破了男性統治的最后一座堡壘
1962年,帕蒂爾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開始了從政生涯。在此后23年間,她一直是邦議會議員,并先后7次出任邦政府部長,主管社會福利、公共衛生、文化教育等事務。1986年,她當選為議會聯邦院(上院)副議長,1988年擔任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國大黨主席,1991年當選為印度議會人民院(下院)議員。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賈斯坦邦邦長,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邦長。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在國大黨內一度發生分裂的困難時期,帕蒂爾堅定地站在英迪拉·甘地一邊,并擔當起馬哈拉施特拉邦反對派領袖的重任。她的忠誠贏得了英迪拉·甘地的贊賞,密切了她與英迪拉·甘地家族的關系,也奠定了她在黨內的地位。拉吉夫·甘地曾親自任命她為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國大黨主席。這次總統選舉中,又是索尼婭·甘地力推她成為執政黨的總統候選人。
帕蒂爾同甘地家族的密切關系歷史悠久,最早要追溯到1977年。當時英·甘地總理的“緊急狀態”政策遭到廣泛批評,國大黨也因此分裂。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帕蒂爾的政治“導師”查萬就“另立山頭”組建了“國家國大黨”。在這關鍵時刻,帕蒂爾沒有動搖,堅決支持英·甘地,擔當起國大黨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領導人的角色,并領導國大黨在下一次選舉中奪回了政權。
帕蒂爾同英·甘地及其家族的友誼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很少有人知道,在英·甘地的小兒子桑杰·甘地意外去世后,是帕蒂爾守在英·甘地的廚房里每天為她準備食物。這種深厚的友誼使得英·甘地遇刺后,帕蒂爾一度陷入低沉的情緒中,據說這也是后來在拉吉夫·甘地上臺后十分感激并將她提升到全國政壇的一個原因。
由于帕蒂爾多年的經營,她所在的杜里和南都巴爾等農村選區一直是國大黨的“堅固陣地”。從英·甘地開始的每個國大黨領導人,包括拉·甘地和索尼亞·甘地,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選舉活動都是從這兩個選區開始的,顯示了甘地家族同帕蒂爾非同尋常的關系。
帕蒂爾競選總統也得到了家庭的大力支持。她的丈夫謝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擔任過議員和市長的職務。他十分幽默地說,如果帕蒂爾能成為第一位女總統,那將是給他們結婚42周年的厚禮。帕蒂爾夫婦有一雙兒女,兒子負責管理夫婦二人共同創辦的多家教育機構,女兒是一名電子工程師。女兒對母親的評價是:“我的母親首先是社會活動家,然后才是政治家。”
關于帕蒂爾,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事實是,她在多年從政的經歷中,從未輸掉過一次所參加的選舉。在正式告別選舉政治8年之后,帕蒂爾從2004年11月開始擔任拉賈斯坦邦第16任邦長。
帕蒂爾還多次作為印度代表團成員出國訪問,參加過各種會議。1995年,帕蒂爾就曾作為印度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世界婦女大會。
帕蒂爾是她同代人中少數選擇從政的婦女,其思想也比較進步和開放。她于1965年7月與謝卡瓦特結婚,當時雙方明確講定,不出嫁妝。“我不會找一個要我父親出錢才肯同我結婚的人做丈夫,”她表示。正好作為教師的丈夫謝卡瓦特也是一個思想開明的人,表示不愿意為嫁妝而結婚,而是要找一個有思想、受過教育的婦女作為終身伴侶。
二人婚后十分幸福,他們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已長大成人并且組成了家庭,但按照印度的習慣,仍同父母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妻子多年從政,謝卡瓦特一直在幕后默默地支持,現在他們一家即已經成為印度“第一家庭”,即將搬到總統府度過5年時光,謝卡瓦特說:“她(帕蒂爾)現在是我們的一家之主,我只是一個普通公民。當然,當選總統是給我們結婚42周年最好的禮物。”
因為帕蒂爾一向平易近人,熟悉普她的人都親切地稱她為“普拉蒂巴大嫂”。在拉賈斯坦擔任邦長期間,邦長府的大門每天都對民眾敞開,她每天要接待大量來訪的民眾。人們期待著她在成為印度“第一公民”入主總統府之后繼續這種平易親和的做法。
“大嫂相信印度傳統的無私奉獻,重視家庭觀念,”一位普拉蒂巴選區的支持者表示。在處理嚴肅的政治問題上,“大嫂”又是一位“立場堅定、鍥而不舍、前后一致”的人。“她一旦看準一件事或喜歡一個人,就不會輕易改變,”帕蒂爾的密友烏莎表示。
以高票當選總統以后,帕蒂爾表示感謝印度人民和印度人民所代表的價值觀。“這是人民的勝利,”她舉著V字型的手勢表示。
帕蒂爾表示今后將繼續致力于印度的婦女、社會福利、貧困和經濟發展等議題。盡管總統是一個榮譽性的國家元首職位,但印度獨立以來還是不乏在這個位置上留下深刻歷史印記的人物,例如印唯一連任的第一任總統普拉薩德。此間媒體分析認為,前任卡拉姆總統受到廣泛贊譽,他的“班”并不好接,但是“每個總統都以自己的方式書寫歷史”,相信帕蒂爾也一定會如此。
4、帕蒂爾當選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女性總統
2007年6月,72歲的帕蒂爾被以印度國大黨為首的團結進步聯盟推舉為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同年7月贏得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7月25日,帕蒂爾宣誓就職。
帕蒂爾在多年的從政生涯中,非常熱衷于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特別是對女性和兒童的教育工作。她在新德里和孟買創建了專為職業女性服務的酒店,在她的家鄉賈爾岡開辦了面向農村青年的工業技術學院和一家由女性合辦的合作銀行。此外,她還為窮苦兒童開辦了多所學校,并在她開辦的培訓學校里設置了幫助盲人和貧困婦女學習謀生技能的課程。帕蒂爾認為,提高女性的地位對印度整個社會的進步至關重要。
身為女性的帕蒂爾當天在首都新德里對全國婦女和志愿教師代表演講,并發出上述呼吁。她說,印度自獨立以來,在掃盲問題上取得很大進步,盡管如此,目前文盲現象依然嚴重,尤其是女性文盲仍大量存在。印度目前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文盲,其中一半是女性,社會各界有必要努力幫助婦女擺脫文盲狀態。
帕蒂爾對政府有關部門計劃在未來5年內減少女性文盲數量的努力表示支持。根據這一計劃,一些女性文盲將可能得到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訓。帕蒂爾還敦促更多社會組織和力量加入婦女掃盲工程。
印度現有人口約為11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總理辛格8日說,印度文盲人口比例很可能是世界最高的,政府將開始掃盲活動,尤其是減少婦女文盲,以推動社會進步。
在印度,婦女仍然遭歧視。許多印度家庭都將女兒視為負擔,因為印度傳統習俗是女方需要提供大筆的現金和禮物作為嫁妝。女性的教育和整體健康狀況也經常被忽視。國際組織曾估計說,在過去20年有大約1000萬女嬰胎兒遭流產!堵迳即墪r報》評論說,女性在印度政治生活中地位低下,在印度人民院(下院)只有不到10%的成員是女性。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普遍遭歧視。法新社22日稱,帕蒂爾的勝利被認為是印度女性地位的提升。她的勝利將擊退“印度人認為女性的角色只能在家中”的觀念。一家雜志進行的印度全國民意調查顯示,印度68%的女性支持她當印度總統。印度媒體稱,帕蒂爾當選讓印度百姓特別是婦女團體為此而歡欣鼓舞。在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大批婦女走向街頭集體慶祝印度首位女總統的誕生。盡管印度憲法規定總統職位更多的只是榮譽性職位,并無實權,也不代表任何黨派團體,但在一些執政黨與反對黨相持不下的關鍵性事務中仍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成為改變天平力量的微小砝碼?紤]到帕蒂爾背后有著來自執政黨的強力支持,許多印度學者認為,新一屆總統可能會在推進社會發展的事務上有很大主動權。
在呼吁提高女性地位的同時,帕蒂爾還有著一份中國情結。中印兩國的歷史文化淵源使帕蒂爾在又一次中國之行中除安排傳統的政治、經貿活動外,更多加入了文化交流的內容。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帕蒂爾此訪的亮點之一是強化中印兩國在歷史上的聯系,即中印在文化和文明上的契合性。
2010年05月28日,小雨給初夏炎熱的北京帶來了陣陣清涼,經過雨水洗濯的故宮更加雄偉壯麗。上午,年逾古稀的印度總統帕蒂爾身穿一襲印度傳統紗麗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同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印度的問候。
電瓶車在平整的古磚道上緩緩前行。帕蒂爾靜靜地傾聽著講解,似乎在細細品味這個古代皇宮承載的厚重歷史。遇到感興趣的地方,她還不時地與坐在身旁的丈夫小聲討論。
故宮太和殿高大的纏龍金柱給帕蒂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得知整組建筑中共繪有一萬多條龍時,她的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帕蒂爾還向講解員詳細詢問了當年舉辦慶典活動時的情形。
“故宮之行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帕蒂爾在故宮的留言簿上用英文寫道。
“中國和印度同為文明古國,它輝煌歷史的宏偉壯觀將留在我的記憶中。太和殿的修建顯示出和諧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性。我深深地欣賞這一點。我向中國人民致以親切的問候,并祝愿中國不斷發展,繁榮昌盛。”帕蒂爾在留言中說。
時近中午,帕蒂爾又來到了天壇參觀,一陣急雨絲毫不減她繼續參觀的興致。在祈年殿外避雨時,帕蒂爾順著講解員手指的方向仔細打量著祈年殿的鎦金寶頂、藍瓦紅柱和彩繪圖案,認真了解了祈年殿的建筑特點、功能用途和象征意義等。隨后,帕蒂爾一行人參觀了祭天禮儀館。她饒有興趣地在介紹古代皇宮祭天祈福的禮儀程序和使用的器具物品的展板前邊走邊看,不時向講解員提出問題。
帕蒂爾此訪正值中印建交60周年,兩國將以此為契機,分別在中國舉辦“印度節”和在印度舉辦“中國節”,加強兩國人文交流,以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除選擇參觀故宮和天壇外,帕蒂爾此次訪華期間還將赴古都洛陽,出席白馬寺內印度風格佛殿的落成儀式。白馬寺見證了中印兩國在文化、宗教等領域交流互鑒的悠久歷史。白馬寺建于公元68年,是漢明帝為紀念兩位印度高僧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達洛陽而建。此外,帕蒂爾將到上海世博會這一展示人類文明奇葩和各國文化成果的盛會參觀。
雨后初霽,陽光映襯下的祈年殿愈發顯得富麗堂皇。離開天壇前,帕蒂爾站在殿外,對記者說:“印中兩國是友好鄰邦。我們將繼續增進兩國的友好關系,也正在朝這個目標邁進。我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印度人民的問候。我們希望兩國能夠和平共處,加強合作,共同繁榮。”
5、帕蒂爾身陷金融丑聞
帕蒂爾雖然贏得了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但是,帕蒂爾的競選過程從一開始就不是順風順水。當初,“第一位女總統”的賣點并沒有給她帶來太大的公眾效應,人們的眼球完全被有關她的丑聞所吸引。印度的反對黨一直宣稱掌握大量證據,證明帕蒂爾的一個兄弟與一樁謀殺案有關。馬哈拉施特拉邦一家法庭還決定審理與帕蒂爾丈夫德維辛赫·謝卡瓦特有關的一個案件,認為謝卡瓦特涉嫌在7年前唆使一名教師自殺。
帕蒂爾本人也深陷經濟丑聞中。印度媒體曾報道稱,帕蒂爾經營的一家由女性合辦的合作銀行,由于她的親戚借走了巨額貸款至今沒有歸還,導致銀行瀕臨破產。報道還暗示帕蒂爾家族侵占了海嘯賑災款。“滿身污點的人能成為印度總統嗎”——這是當時反對者制作的一個小冊子的名字,也是許多印度人心中的疑問。
面對種種非議,甚至被嘲諷為“有最多丑聞的候選人”,帕蒂爾的策略是不予回應,而實際上歷次選舉結果表明,上述“丑聞”并未給帕蒂爾造成多大影響,她在各種選舉中都是一路過關斬將。
美聯社的評論曾指出,盡管擁有45年的從政經歷,并得到甘地家族支持,但帕蒂爾給人的印象仍是一個家庭主婦,甚至同對手比起來,她的支持者并不多。“但是,印度的國會議員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事實:考量了很多著名人士后,選擇帕蒂爾是一個最好的折中方案”。
2010年2月11日,印度媒體稱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的丈夫被指控非法獲取農民土地。
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稱,帕蒂爾總統家鄉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家法院要求將總統丈夫德維辛赫·謝卡瓦特及其他5名家庭成員從當地土地記錄冊上除名,這才曝光了有關總統丈夫的丑聞。
法院的要求回應了當地一位農民的請愿信。這位叫KishoreBansod的農民說,他不想將1.3公頃土地賣給謝卡瓦特一家人。謝卡瓦特一家就耍賴,把他們的名字強加到這塊土地的地契上。
印度媒體引用這位農民的律師的話說,“謝卡瓦特一家在這個村子有81公頃土地,仍對Bansod的地感興趣。”“我的委托人不愿賣這塊地,謝卡瓦特那些人就用欺詐手段將地轉到他們名下。”
媒體對謝卡瓦特等人的行為極其憤怒,而帕蒂爾也因包庇丈夫和弟弟的丑事而弄得非常不光彩。
帕蒂爾生平大事簡記
1934年12月19日出生于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檢察官家庭。
1962年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開始了從政生涯。
1965年7月7日結婚,丈夫謝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擔任過議員和市長的職務,有一雙兒女。
1986年當選為議會聯邦院(上院)副議長。
1988年擔任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國大黨主席。
1991年當選為印度議會人民院(下院)議員。
2004年出任印度拉賈斯坦邦邦長,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邦長;
2007年6月23日卸任。
2007年6月14日,被以印度國大黨為首的團結進步聯盟推舉為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
2007年7月21日,贏得第13屆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
輿論評價
聯邦上議院副議長、拉賈斯坦邦長等職務,卻不是執政聯盟的“第一人選”。帕蒂爾被譽為“無可挑剔”的總統候選人,卻經歷了印度歷史上“最激烈的”總統競選,用曼·辛格總理的話說就是“政治攻擊的泥巴滿天飛”,一些塵封多年的舊案被突然翻了出來。她當選后印度公眾和媒體一致表示支持,“歡迎總統女士閣下”、“打破了男性統治的最后一座堡壘”是此間大報的頭條標題。她就是被印度人親切地稱為“大嫂”、現年72歲的普拉蒂巴·帕蒂爾。
帕蒂爾星標指數
魅力指數:★☆
權力指數:☆☆
受眾指數:☆☆
國內影響力:★☆
國際影響力:☆☆
-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舌头伸进我下面好爽动态图,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