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俑均系大理石質,有貼金,多剝落。均立在方形座上,頭戴幞頭,身著圓領寬袖長衣,腰束黑帶(涂墨),衣的前襟撩起掖于帶內。下著袴,足穿黑靴。其中一俑雙手胸前抱擁一套兵器,腰間左右佩戴一套兵器(見照片)。另一俑亦腰間左右佩帶兵器,但右手于胸前執一桿形物,因上下均殘,究系何物不詳;左手撫劍(見線圖)。從他們的裝束和佩帶物來看,應該是墓主的侍從。
墓主楊思勗是唐玄宗時期的親信宦官,早在玄宗做臨淄王時,就追隨參與了誅滅中宗皇后韋氏的宮廷政變。玄宗即位后,楊屢總兵權,殘忍好殺,以軍功官至一品,事跡見載《新唐書》、《舊唐書》的《宦官列傳》。
這兩陶俑所佩帶兵器出土時已殘缺,現存狀態為當時修理復原,F在兩俑左腰所佩和一俑懷中所抱計有3件彎月形物,上端殘斷部分被發掘者復原為帶鞘的彎刀。新的研究結合了唐墓中儀衛圖壁畫,認為這種彎月形物應該是韜,即裝弓的弓袋。并且指出,唐代弓韜大致分兩型,一型是將弓完全藏于韜內,只在韜口處略露出弓梢;另一型不能將弓完全收于韜內,而是在韜口外露出較長的一節弓桿,兩俑腰間佩帶的彎韜就屬于后一型。至于懷中所抱弓韜屬于哪種,因殘斷過甚,尚難以判斷。